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生活中,企业兼并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比较深刻的经济动因,具有不可逆转的客观必然性。还应看到,企业兼并经营形式的出现,亦是法律手段在产权变动关系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它显示着法律手段向经济生活深层结构的渗透和对经济关系的调节。本文试图从法学的角度,论述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等问题,以使企业兼并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由于种种原因,在政策和法律的关系中,存在着相互交叉、错位,调整重心向政策倾斜的状况,成为法律发挥效力的障碍,同时也影响了政策的威信。本文试从剖析政策与法律的现实格局及其成因入手,提出在新形势下确立政策和法律新格局的一系列措施。一、政策和法律的现实格局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行政法制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行政赔偿的特点与实践行政赔偿作为一种法律责任和法律制度,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点。从各国的有关规定来看,所谓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犯、损害了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行政赔偿,其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差别,民法学界认为二者在性质上分别是“不平等”与“平等”的,而以平衡论为代表的行政法学则认为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在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这种认识分歧的根源在于从描述层面向规范层面的跃进,《民法通则》关于平等主体的规定应该是描述性质的,旨在解决调整对象的问题,而不应以此作为法律关系性质应然的判断标准.行政法与民法之分所强调的命令服从关系,其背后的理由只是职权法定与意思自治的差别.这种差别应该在现代法治国家的背景下理解,而不应将命令服从的性质夸大为等同于行政法本身.  相似文献   

5.
行政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指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行政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提高对行政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改善我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重大的意义。一行政道德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行政管理成为由一批人专门从事的职业之后而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分工,反映这种行政管理特点的职业道德,就叫做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它调节着管理主体与客体以及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莉萍 《社科纵横》2008,23(9):125-126
行政道德是从行政工作中引申出来的职业道德,从属于政治权力的道德体系.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道德是非,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涉及到国家及国家各阶层的利益.中国行政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改革发展的进程,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加强行政道德的建设,无疑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政治就基本方面说来,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和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而法的本质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又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此,法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法和政治的关系,突出地表现为国家的法律和共产党的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千帆 《浙江学刊》2007,(3):145-153
本文探讨了欧美国家行政内部关系的历史演变,论述了公务员权利的宪法保护的发展趋势。综观各行政法治国家的历程,其公务员制度都经历了一个从权威到法治到权利保障的发展过程。为了保证行政效率、统一与连续性,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强调等级服从与权威原则,公务员的权利受到了很大限制。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法治国家逐步改革了传统的公民服务关系,公务员的权利也越来越受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9.
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始终共存于法律推理之中.常态下,法律推理应以逻辑判断为准据,价值判断隐身于逻辑判断之中.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当民意对于一些案件的裁决结果不予支持或者法官认为完全不考虑价值判断会使裁决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时,应在逻辑判断决定法律推理"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赋予价值判断对于案件的裁决结果施与"量"的影响力.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价值判断进行法律推理,即对于刑事案件,应该是在战争情况下对战犯的审理等情况下适用;而对于民事案件,也只有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社会共同体广泛认可且以先验的维护人权的观念为论证起点的价值理念.才能成为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的根本准据.  相似文献   

10.
王继远 《社科纵横》2009,24(3):73-75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雇用、聘用和派用三类合同人员的选任和监督失控,他们也因合同性质不明确、实体权益和诉讼权益保障缺位,鉴于"三用"合同人员的特殊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事业单位"三用"人员管理办法》,将其界定为"劳动者",对他们的合同性质、选用与监督机制、权益保障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律责任是各类行政法律规范本身蕴含或直接确定了的基本内容,是追究行政违法行为的前提和根据。而通过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分、行政复议、行政监督、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可以追究行政违法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从而实现行政法律责任。在我国的行政立法中,对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性质、范围及处罚方式、标准,对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主管机关之职责、权限及其与其他执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对追究行政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程序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进而为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的行政执法提供更多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传统以公平优先、效率次之的司法纠纷解决机制愈发呈现出疲于应付的态势,准此,就需要建立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准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相较于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而言,日本的行政调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借鉴日本经验,逐步推动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试论提单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最重要的单据,有关提单的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都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息息相关.在海商法领域,提单的法律性质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但对此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却仍存在着许多争议,尤其在对于提单所体现的物权性的认定上.明确提单的法律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因为提单的法律性质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各种有关提单的法律纠纷,而且决定了提单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提单具有物权凭证性质,并不具有债权性质.在有关提单物权凭证的占有权、所有权、综合说中,所有权说更具说服力.我国<海商法>修改时应规定"货物所有权在转让提单的同时一并转让,若当事人另有规定除外",为所有权说确立法律依据,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唐丰鹤 《浙江学刊》2006,(5):146-150
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主体对待法律的态度和立场。内在观点是一种将规则作为规则来看待的观点,是一个诚信参与者的观点;外在观点是一种将规则作为社会现象来对待的观点,是法律旁观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在一个相对民主的现代社会里,内在观点是主体对待法律的正确立场,而外在观点实不宜作为一种基本的法律观为社会持有。然而,本文同时发展了哈特内在观点的内涵,提出宽容性的内在观点的理念。宽容性的内在观点对民主社会的法律实践持有基本的认同、接受与信赖的立场,但是宽容性的内在观点也欢迎并接受来自法律实践内部的善意批评,即使对于外在观点的颠覆性批判,宽容性的内在观点也持开放的态度,试图从中借鉴有益的建议以改善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5.
曾慧 《探求》2005,(2):48-49,71
人大代表的法律素质高低,关系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质量的高低、护法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人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程度。人大代表的法律素质的主要构成应包括知法、参法、议法、督法、守法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谈起,剖析了当前我国实施及管理现状的不足。在对规制方案的一番权衡后,进一步确立司法审查制度,并着重对其进行实务性的架构。  相似文献   

17.
行政参与的基本原则是指与行政法的基本理念相联系的贯穿于公民参与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之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它既是行政参与主体的行为准则,又是人们对行政参与主体的行政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行政参与的基本原则与宪政民主的精神和行政法的目的紧密相连。在中国行政法的改造中,需要塑造行政参与的基本原则,拓展行政参与这一基本原则的相关原则。行政参与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参与原则、自主参与原则、行政公开原则等子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广宇 《社科纵横》2005,20(1):85-86
垃圾邮件充斥网络世界 ,造成网络系统的紧张和网络资源的浪费 ,并可能引爆电子邮箱 ,耗费人们的宝贵时间和金钱。本文将寄送垃圾邮件界定为侵犯网络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并尝试探究规制这种行为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是我国女真族杰出的领袖和清朝政权的奠基人。从1583年起兵攻打尼堪外兰时起,努尔哈赤便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经过三十余年的斗争基本上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前后,从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建立法制、管理诉讼的重  相似文献   

20.
代位继承作为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形式,渊源于古老的罗马法。在十二表法时期,代位继承虽然尚未成为一项明确的法律制度,但已有家子先于家父死亡时,该家子之子(不论人数多少)即可以成为正统继承人,共同继承该家子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的规定。至查帝时期,代位继承不仅已经成为一项明确的法律制度,而且其适用范围已由家子扩大到所有直系卑亲属、直系尊亲属及兄弟姐妹,唯不适用其他旁系血亲。发展至今,代位继承已普遍为各国的民事立法所确认。但因各国情况有别,具体规定则往往各不相同,表现出各国代位继承的不同法律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