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竹灯     
对于大多数城里人来说,大山深处的那些孩子们的生活、上学之艰难有些是难以想象的。本文作者李广字1997年参加大连开发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去全国极贫县——贵州盘县两河乡中学任教,四百多个日子里的所见所闻令他有了许多真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人间,曾经和继续存在着对于书呆子的种种传说与笑话。阿基米德,当敌人的大刀架到自己脖子上的时候,还能从容地说,让我把这一道题做完。一般人对此的理解是他大胆,视死如归,我看他未必是大胆,是他绝对地做题做得投入。你让一个官场上八面玲珑的人去理解陈景润所研究的数学,他将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3.
最大的报酬     
我关上办公室厚重的橡木门,拉下遮住大厅窗户的狭长的百叶窗,扯开脖子上的领带,安全地躲掉来来往往职员和同事的眼睛,无奈地跌坐在我那气派的丹麦灰皮质情人座椅上,阖上沉重的双眼。  相似文献   

4.
洋跟班桑迪     
江帆 《中外书摘》2000,(4):36-39
按照联合国的编制,我这个首席联络官属下除若干联络官外,只有一个秘书和一名翻译,既无助理更无随从副官,没想到后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身边添了个助理——“跟班”,居然还是个挂中校肩章的。  相似文献   

5.
在纽约皇后区51街41—16栋4楼的一间住宅里,有一个免费的卡拉OK厅,曾一度兴旺,吸引了许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华裔男女,每周三、六的下午2点至深夜2点,可以免费去唱歌,且备有免费的啤酒、可乐和宵夜小吃。这在美国是很令人称奇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人在难处     
人生在世,谁没有在难处的时候呢? 我们家最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父亲被关进监狱,母亲没有工作,家里彻底断绝了经济来源。我如今每每在已经变得繁华起来的城市给女儿指出当年自己挖野菜、拣煤核的地方,女儿怀疑我那是天方夜谭般的故事,或索性问我:“你那是旧社会吧?”那时,母亲到处求人,揽来了钉纽扣、锁扣眼的加工活儿。一件上衣五分钱,一条裤子三分钱。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勉强糊口。我永远记得母亲眯了眼,凑到灯下纫针的情景。不到40岁,母亲早早就花了眼。  相似文献   

7.
珍视生命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有一次我在英国参加一次会议,与会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同时,他们采访一位濒死的妇女,她过去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谘一句话:“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我们(“老五届”大学生——编者注)几乎是被一鞭子赶到部队农场的。  相似文献   

9.
尘世闲话     
《中外书摘》2000,(1):60-61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上高一时,弟弟上初一。当时食油是按户口人数供应的。全家四口人一共二斤。这在今天根本不够,但当时,我家不但每月靠这两斤油,连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来北京时,也和我们一起分享。因此,这两斤油一直显得很珍贵。  相似文献   

11.
金涛 《中外书摘》2000,(4):10-14
1984年11月。经我国政府批准,我国第一次派出科学考察队前往南极洲,任务是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站,并开展对南大洋的科学考察。这是八十年代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件大事。我当时作为光明日报特派记者有幸参加这次远征南极的壮举。于是我乘飞机飞往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时光就如同握在手中的细沙,不知不觉中,四个年头已悄然流走,在夏日微热的风中被吹散得零零落落。四年如一瞬,走出繁复而简单的象牙塔,新的梦想即将开始。 在拥挤的车厢站立了近十个小时之后,终于熬到了深圳。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我明白深圳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1972年底,我从江西一个山沟沟里调回北京,结束了三年零一个月的“五七战士”生活。学院“文革”中被撤消,并没恢复,我是沾了妻子的光才回来的。她是医生,我是汉语教员,这证明我小时候父亲要我长大当个“科技人员”是高瞻远瞩的。这一年我39岁,正是父亲去世的年龄。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选择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次的选择,都将影响到你的人生。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决定你人生命运的选择,有的可能是在不自由的状态下作出的。即使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你在作选择时并不完全知道你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相似文献   

15.
沈伯伯的信     
我们家很富有,拥有许多沈伯伯——沈从文先生写给我们的信。我很小时,见到他写给母亲的,随后又看到写给父亲的。就连“文革”中我在新疆的时候,也和他通过不少信。这些信大部分还保留着,其中这封影印在后面的,还编进了《沈从文全集》。  相似文献   

16.
无缘     
梁晴 《中外书摘》2000,(2):23-24
  相似文献   

17.
患者月怡自述: 父亲是个音乐迷,出于对艺术的钟爱吧,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拿着家里的全部积蓄,为我买了一架钢琴,很快,我就能在那架比我还要高出一个头的钢琴上,弹出几首简单的乐曲了。 转眼间,我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学习音乐课时,为了炫耀,我对老师说:"我也会弹这个。"老师自然是不相信,在那个年代,会弹钢琴的小孩子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橘子     
童年的一只橘子就能让你多么快乐啊,从什么时候起,你的笑脸不见了呢? 小时候吃橘子对于我是一种奢侈。尽管那是一种在家乡十分常见的水果,便宜到只有两毛钱一斤。通常只有在期末考到第一名,又恰好遇上橘子上市的季节,妈妈才会喜笑颜开,从包了一层又一层的花布手  相似文献   

19.
靖宇 《现代交际》2005,(3):63-63
记忆里,那个冬夜很长。 那年,男友早我一年大学毕业,他提前进入了"角色"。为和男友一起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艰难地在生活中跋涉着。 那时,我俩都没正式工作。男友是学三维电脑设计的,刚刚揽到一家设计广告公司的临时差事,没日没夜  相似文献   

20.
门里窥人生     
没有人没见过门,也没有人不一天几次三番地出入于这门那门。就在这进门出门的过程中,有些事成了,有些事没成,有些事悬而未决。沉默的门见证着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门的功用一是方便出入,二是阻止出入。当然,决定应该是方便还是阻止,这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