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量短语的功能比较复杂,应该分成不同的类型加以分析,指示代词+动量词的量词短语 的语法功能接近表物量的量词短语,数词+动量词的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也有一些方面与表物量的量 词短语相通。  相似文献   

2.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数量单位的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叫名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动量词。维吾尔语中的量词也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现代汉语中量词十分丰富,除成语或某些特殊用法外,数词一般不直接与名词连用,中间要用量词。如一个人,一只(头)羊,一口(条)猪,一匹马,一双鞋,一台拖拉机,看了一次,等了一会等等。同汉语相比,维语中量词的数量比较少。这是由于维语中数词一般能直接修饰名词,在意义不会产生混淆的情况下,量词可以省略,而汉语却不能省略。  相似文献   

3.
彝族语言中的量词主要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的物量词数量多,类型复杂,是彝语量词的主体,主要有度量衡量词、个体单位量词和集体单位量词三种类型,不管是哪一种量词,都有其特定的语法特点和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4.
怎样分析谓语动词后面的数量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谓语动词后面的数量短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必须分清这个数量短语中的量词的性质。本文从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借用量词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最后说明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和动作单位的词.布依语的量词非常丰富,分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名量词又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不定量词、度量衡量词等小类.布依语由于受汉语的影响,量词在使用时与汉语有很多共同点,但亦有许多不同点,体现了布依语量词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指出布依语量词和汉语量词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七个方面就“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作出了新的探讨 ,认为“A -A”式短语中的后一个词不是“动量词” ,而是一个动词 ,“A -A”式短语是一类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的短语 ,是前后两个动词和“一”的连用 ,它们表述的是某种持续性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论集合量词在量词系统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三种,物量词又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度量量词三种。集合量词在意义、作用、形态和功能上既严格区别于个体量词,又严格区别于度量量词。在量词系统中,集合量词是物量词中和个体量词、度量量词平列的一个独立的小类。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大多数动量词产生于"动+数"式,少数动量词产生于"数+动"式;能够进入前一种格式并发展成为动量词的词,在语义上必须与需要计量的动词紧密相关:包括近义关系、概括动作过程或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等;后一种格式中的动词发展成为动量词的必要条件是:它与另一动词同时受一个数词修饰(即"数+V1V2"),且该句义主要由动词V2承担。汉语动量词产生的动因是受名量表示法的影响。文章最后还对动量词为什么首先产生于"动+数"式,且为什么大多数动量词都产生于这一表示法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红楼梦》量词系统与唐宋元明量词系统的比较,《红楼梦》量词系统从大的类别(名量词和动量词)以及次的类别(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借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的临时量词、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同形动量词)同唐宋元明量词系统是一致的,而某些量词和结构又发生了变化或转移。可见《红楼梦》量词系统是一个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汉语中没有动量词,表动作的量,通常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表示今天“数量+动”形式的是“数+动”形式。动量词产生于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时期,稳固于元、明、清时期。动量词的产生对汉语史是一件大事,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普遍性”是弗雷格概念文字的初始符号。弗雷格有关“普遍性”的探讨其实是关于全称量词的探讨,他基于“普遍性”符号,从现代逻辑的视角对全称量词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说明下,全称量词是表达思想的普遍性的语言标志,全称量词的涵义是思想的一部分,全称量词的意谓是二阶概念,它通过对个体域的限定,从而对(一阶)概念加以限制。运用概念文字,弗雷格揭示了自然语言中表达普遍性思想的句子的逻辑形式。借助于王路教授提出的句子图式,可以从语言、涵义和意谓三个层面分析弗雷格关于“普遍性”的思想。弗雷格的“普遍性”思想对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汉语量词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和日语的共同特点之一.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量词的意义和用法上,则是差异性大于共通性.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广辞苑>、<详解日汉辞典><汉字源>等语言工具书,采用图表形式,就汉、日语量词在语义和用法方面进行简要对比,并就其在翻译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语法形态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分析广州话形量词,其形态有"形+量"式和"形+量+形+量"式两种,它能和名词、副词、数词、结构助词组合,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相似文献   

14.
性质命题主、谓项周延性“含糊”的问题如何解决,产生过表解法、图例法、与欧拉圈分析法等等.文章在诸多方法之外,提出了性质命题的量词方法,并阐述了量词方法的特征、规则及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量词是汉语中表示人、事物、行为和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类,用途很广,且大部分来自名词.俄语中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但有各种不同的表量形式.  相似文献   

16.
“领”由本义“脖子”转指“衣领”,并由“衣领”发展成为计量有“领”之“衣”的量词,但其并未成为有“领”之“衣”的专职量词。南北朝时期,“领”可以和多种单件物品搭配,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量词。“领”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量上衣的,明代,这一功能最终被后起的“件”所替代,导致了量词“领”功能的整体衰退。  相似文献   

17.
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共有量词37个,其中名量词35个,动量词2个,此时动量词还未能完全摆脱其动词的本质,还处于萌芽状态,但量词系统已逐渐趋于完备。数量表示法共计2104例,其中表物量2097例,表动量7例,使用量词1747例。占83%。说明量词已经成为稳固的语言成份。“数·量·名”这种最成熟的数量表示形式只有7例,仅占0.3%,反映出此时的数量表示法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8.
广义量词理论是一阶逻辑的扩展。该理论已经成为逻辑学和语言学中重要的推理工具之一。广义量词是对来自于一阶逻辑中两个标准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推广。对一阶逻辑进行扩展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为了解释亚氏三段论形式以外的大量的有效推理;其二是为了提升一阶逻辑的表达力,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文章阐述了广义量词理论来自于哪里,是如何得来的。现代谓词逻辑首先通过固定一阶逻辑中的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真值定义,然后把它们的真值定义推广到〈1〉类型的广义量词,之后把〈1〉类型的广义量词的真值定义推广到任意的广义量词。这样就可以把任意的广义量词添加到一阶逻辑中,从而得到表达力更强的逻辑———广义量词理论。  相似文献   

19.
"整体与部分"是汉语数量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它在汉语表达过程中有许多典型的对应式.通过分析这些对应式,发现汉语双数量的这种关系实际有强有弱,同时,某些对应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隐喻扩展出了"夸张"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现代汉语中常见句式"每 数量词 VP"和"每隔 数量词 VP"及其表义离合性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主要从语用、语法及语义等领域进行具体的阐释和论证,如语用逻辑重音、副词性修饰性成分的参与、"隔"的语义虚化或弱化等等,简要概括可以进入该格式的量词的等值度和等值梯度的分布情况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