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人类学对渔业社区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有着传统的学科关照.然而,在全球化脉络和现代化进程之下,海洋生态、海洋社会以及人海关系被置于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并呈现出愈加复杂的趋向.通过系统梳理西方海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洋人类学研究正在发生从“渔业社区”到以产权和管辖权为核心的“海权问题”的话题转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学中的人类学传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社会学在中国的近百年学科发展史来看,其中始终蕴涵着一种人类学的传统。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20年的社会学“重建”.这种早年的传统也在新的氛围中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本文拟扼要考察这种学术传统并尝试对其成因略作分析,以求正于各位同行。一、19世纪欧洲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都形成于19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使得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变得突出而引人注目。于是,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学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可避免其他学科可能出现的“文化解释”谬误.文章分析了社会情境影响下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状况和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学科优势,从都市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8个分支学科讨论了人类学的研究维度,也讨论了人类学参与研究中存在超域性、局部性和相对性限度,揭示了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大鸣  段颖 《民族研究》2012,(3):35-45,108
进入21世纪,人类学更加注意学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公共人类学。本文讨论了公共人类学的相关研究,包括新媒体、博客、互联网在人类学中的应用,公共人类学的理念与视野,公共人类学对传统议题的提升,公共人类学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等。迈向公共领域将成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公共人类学与中国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是构建人类学之中国研究、应用与实践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人类学与人类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有所不同.这些分支学科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议题(如医学、教育等),成为探究这些领域的辅助知识,却没有改变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企业人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研究范式,在当今全球人类学中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突破人类学传统的小社会、小社区视野,学会从整个宏观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现象;突破了僵化的“传统—现代”二分法,正在使用“连续谱”的视角;突破了人类学草根的学术传统,深入探索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分析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提升本学科解析当代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因此,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新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其研究范畴扩展和深化了,其学科名称得以整合和统一了,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企业人类学不但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学术通道,而且实现了中国和国际人类学的局部突破和学科转型.近些年来,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崛起和社会转型,使之成为国际人类学新兴的研究园地.  相似文献   

7.
周泓  雷亮中 《民族研究》2002,(4):101-102
一门学科的成熟总是与成熟的教科书相伴随的。在人类学最发达的美国 ,系统而完整的学科属性、物质文化、语言与文化、田野工作、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人口、族群理论、文化撰写人类学的时空变迁和“全球化”问题等。其中 ,诸如历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影视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人类学通论》评介@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雷亮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以来,文化人类学表现出强劲的学科发展势头,社会文化体系中各个子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也越发精细和深入,文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教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内涵都有了较大拓展和进一步深化。在传统意义上,作为社会文化体系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语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语境建构问题是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的解释性概念,它用发展的眼光,展示了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它采纳了“转换学科”的方法绘制出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学科条件下的发展。文章力求从那些被构建的相关的或无关的现象的联系和断离中来阐明语境是和解释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也阐述了语境是社会性产物,它会有社会生活,这种生活容易受到人类学的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 文化人类学(Cultui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Williaw Henry Holmes 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当强调社会制度做为文化的定型的组织或一种符号制度,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