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现状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 ,对西部农村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体系、社区组织建设、法制教育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扶贫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
实践表明,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除客观条件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转变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那些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才能使西部民族地区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西部城市贫困人 口主要由“民政扶助对象”、城市中无固定职业和收入的外来人员及困难企业的贫困职工组 成。西部城市贫困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社区文化、社 会治安、社会公德等造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西部大开发应关注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已从普遍意义上有效地解决了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但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仍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这一地区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真正编织起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贫困地区,难点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虽已初步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城乡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新旧体制转换速度相当缓慢,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市场化发育程度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个别地区与全国市场化进程的差距越拉越大.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国家由于民族矛盾、地区矛盾而爆发的国家动乱几乎都与民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有关.如果忽视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方向是必然选择。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选择生态城市道路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文章立足于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给出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性,动态性的建立起西部民族地区评价体系的生态城市五个一级指标和数目不等的二级指标,从而最终建立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的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区脱贫和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旅游开发的光环下,旅游开发引发的,较为普遍的社会冲突却并未引起各界足够重视.本文尝试性地以旅游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原理,在正确认识旅游开发引起社会冲突的基础上,探索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的协调对策,以期维护与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于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关于各国、各民族都必须对外开放,在互相学习与借鉴中求得发展的观点;关于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对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优先支持西部地区各类经济社会项目发展,并将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重要目标.2001-2012年,中国各地区间以人均GDP和HDI衡量的地区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在引入财政转移支付变量后,都存在与其相对应的β条件收敛,人类发展水平收敛速度远快于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中国东、西部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社会发展差距快速缩小,财政转移支付有效促进了西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间的人类发展水平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中 ,城镇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从西部地缘实际出发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制定正确的政策导向 ,确立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 ,寻求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构建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在当前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赶上全国和发达省区的水平,除分析和研究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态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外,应着重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适应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人才工厂,缩小"数字鸿沟",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部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针对目前困境 ,提出了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加大教育投入 ,“普九”实行免费教育 ,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促进西部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通过证券市场实行资本经营,是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其证券市场市价总值已超过GDP,有的高达GDP的5倍,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还不到GDP的20%。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比较落后,尤其是我国西部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西部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西部经济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一、西部证券市场:发展滞后,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从上市公司数量、股本结构和行业结构来看1自1993年西部第一家上市公司川盐化…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实力,而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却面临着资本、技术、市场、产业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困境。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新兴工业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势,认为发挥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园区的资源整合优势是西部地区制造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西部小城镇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 ,小城镇发展速度缓慢 ,水平低下 ,严重制约着西部城市化的进程。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的成功经验 ,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培育产业支撑体系 ,拉长产业链条 ,发展以物流、旅游业为主的各类小城镇 ,对提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金融成长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深入地分析西部地区的金融状况,力图探讨、寻求适合西部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和金融支持模式.文中,针对制约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因素,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西部地区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在西部特色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已建立,但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反经济信用现象",阻碍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发展行业自律的功能、建立政府信用行政行为以及专门的资信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经济信用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西部县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应推进工业化,形成产业集群;建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创建良好环境,构建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和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首先应该是农村人口城镇化。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应借助农村和城镇的拉力与推力,具体来说应选择走做大做强现有城镇和整合现有小村庄的路子,也就是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二级中心城市、县城和乡镇以增大其容纳人口的能力,整合现有小村庄以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从而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在当前收入水平下的沉淀消费潜能释放,对于统筹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和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消费潜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对消费潜能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展开测算评价。研究认为,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是指农村居民尚未得到满足的合理性消费需求;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整体规模较大,但人均消费潜能较小,云南和广西的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总规模最大,青海总规模最小,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沉淀消费潜能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西部地区农村应通过建立特色乡村产业、推动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等措施,把西部地区农村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应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对消费环境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才能充分释放消费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