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思想史与历史的结合分析了鲍德里亚关于"物"的思想。从思想史的视角来看,对主体哲学的批判与结构语言学的兴起,展示了主体被结构化的理论逻辑;从历史的视角来看,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普遍化,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也是主体被物化的过程。鲍德里亚所处的消费社会,在电子媒介的中介下,符号一物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形成了一个物体系的世界。对这个世界的讨论构成了鲍德里亚思想的重要主题。后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物的嘲讽策略让主体在自主的幻象中成为物的工具,这成为主体无法逃避的宿命。  相似文献   

2.
张美君 《社科纵横》2014,(10):90-95
让·鲍德里亚是极富争议的人物,他既对当代消费活动使人彻底异化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也对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展开了最为激烈的攻击。鲍德里亚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问题以及对鲍德里亚思想的批判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较为客观地评价了鲍德里亚的思想,有效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体现出一种被动式批判状态。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明晰正确的认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坚信和他的无产阶级立场,应该成为对比研究和批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婧 《学术交流》2012,(3):13-16
面对西方社会物质文明的鼎盛发展和现代文化对社会的不断渗透,鲍德里亚开创性地提出了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思想来诠释当代社会运行规律。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文化分析,展开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对现代西方社会核心价值扭曲之洞察是颇具远见卓识的。但是,他不承认使用价值的存在,颠覆性地认为人类社会是由消费来主导的,没有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到政治革命上,而是企图通过象征交换来揭示社会的运动规律,指明未来的发展道路。这种理解实际上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物质大地,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张聪 《探求》2009,(2):73-77
在鲍德里亚看来,当代人所遭遇的物化事实集中地反映在生活世界的消费本质中,消费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物品的购买、拥有和消耗,其本质是在物中并通过物而建立的人和人之间的象征关系。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透过“时尚”与“身体”等当下文化现象,鲍德里亚对大量繁衍的物所带来的现代人的当下生存状态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3):31-36
鲍德里亚揭示了消费社会中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解、人与物主客关系的颠倒以及符号差异性对整个社会的奴役与控制,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无疑,其消费异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然而,鲍德里亚却把自己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改造"——这个"改造"既包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外在补充,也涵盖对马克思劳动异化内涵的误读以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批——看作是自己对马克思的空前超越。殊不知,他已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悖离中落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因此,鲍德里亚最终只能退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在象征性交换的虚无之中来寻求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消费社会,处于其中的人们不仅被物品所异化,还被符号所异化,符号体系成为新的控制力量。鲍德里亚看到了消费社会符号对人心灵与精神的控制和危害,通过对消费内涵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其独具特色的消费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消费已成为主导性的力量,并以符号的方式控制着整个社会,制约着人的生活,人生活的真实世界被遮蔽。鲍德里亚的理论深层次地指出了消费社会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形态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而符号对人的控制,恰恰是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当然,由于他过分强调了符号的功能,漠视了符号所代表的物的使用性和功能性,从某种意义上也走向了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王鹏 《学术交流》2016,(4):44-49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早期思想的重要成果,同时,符号政治经济学也是其整体理论框架的基础和重心。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符号政治经济学与传统政治经济学二者的差别所在,二是符号政治经济学对传统政治经济学内在逻辑的批判,三是符号政治经济学的颠覆性批判。然而,鲍德里亚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是片面的,究其根本,符号消费仍旧属于异化的表征。从理论意义角度来看,鲍德里亚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切入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马克思的整个理论框架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和撼动,因此,对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进行有效的回击和再批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他的理论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纷纷把关注点放在各种异化理论批判之时,鲍德里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运用符号学解析了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生产型社会而是已经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认为马克思用生产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已经结束,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不能承担起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任。鲍德里亚从分析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阐释了生产逻辑是如何被符号逻辑所取代,试图想通过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出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以更好的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9.
藏晓雯 《社科纵横》2014,(9):138-14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根据中国的80后青年作家郭敬明小说《小时代》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电影中所呈现的社会状态可以归为消费社会。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式理论。而其提出的消费理念值得借鉴。本文将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理论视角出发解读电影中所呈现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宋德孝 《创新》2014,(1):41-4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拜物教根源于商品形式本身,孤岛上的鲁宾逊与原始人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生活中那些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与记账行为。鲍德里亚认为,鲁宾逊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从属于整个社会体系的消费力,因此,使用价值同样是拜物教产生的根源,而且使用价值体系推动着交换价值体系在其一般形式中生产自身。事实上,鲍德里亚有失偏颇。马克思是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对立统一关系中谈论前者的,只有置身于资本主义商品范畴中的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关系才是拜物教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