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大致分为解说词、音乐和同期声三种。电视新闻节目通过这些声音元素,使画面活起来,构成听觉形象,使受众在观看电视屏幕、接受新闻信息时,视听并用,综合感受,增加了电视语言的信息量。文章从写实与写意两种声音蒙太奇的表达方式出发,对新闻电视节目声音的艺术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渊源、构成方式和艺术创作三个角度对中国艺术的两个核心音乐与书法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的历史背景,构成元素与情感表达亦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也相似。书法接受了中国音乐精神的影响,进而代替音乐起到了稳定中国文化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期声在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运用得不恰当,因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更好地发挥出同期声的作用,必须处理好同期声与观众接受信息,与主播声,与同期声,与新闻时,与画面、音乐、图文符号诸元素五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栏目及其中的文本具有多符号综合的属性,而构成栏目与文本的各符号因素在传播过程中又是通过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透过巴赫的精神内核,从音乐风格、音乐元素等方面对巴赫音乐的含蓄性和规范性、矛盾性与叙事性、流线性与意境性作了初步的剖析,由此提炼出巴赫音乐由自律、戏剧色彩和诗意所构成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环境文化的元素,将音乐应用到环境教育中能提高聆听者对自然界的感知力,增进环保意识。特别是当某一自然情景被作为音乐主题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音乐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本文通过讨论音乐及其自然表现力、感染力,希望能将欣赏音乐以提高环保意识这一新颖形式引用到环境文化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的蒙太奇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源于电影,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电视新闻受到了已经成熟的电影蒙太奇理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对蒙太奇三个层面的理解来分析电视新闻的构成,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影蒙太奇理论的确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着构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戏剧元素有九种。各戏剧元素按照多种层次关系和多类组合规则 ,构成戏剧结构整体。戏剧元素、戏剧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之间按“整体性”、“转换性”以及“自身调节性”等特征、规律构成并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信息传播的大符号观视角出发 ,在对以往电视学界有关“声”“画”地位关系论争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系统构成的观点 ,并简要阐述其次范畴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嵇康的音乐理论中,从器乐欣赏的角反驳击了儒家乐论以伦理学、社会学作为音乐美学的唯一批评标准,提倡和研究音乐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从感性出发,从音乐的客观性出发来分析音乐构成诸因素的特点;从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情感表现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寻求感性表现与理性观念的关系。嵇康的音乐美学理论为中国音乐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体表达根据不同新闻节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四种话语类型:联播体、谈话体、对话体和叙述体。播报的口语化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体构成的最大特色,主持人的体态语体必须符合新闻节目朴素、真实、自然、亲切的语境,同时与主持人的内在修养和创造性密切相关。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体表达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电视节目的品牌建设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声律》篇论述语音美的原理及法则问题,可称之语音的美学。刘勰论述语音美学的观念及架构是传统的音律理论。刘勰认为一切声音现象具有共同的规律,基于此一观念,乐声与语音作为声音现象就有共同的原理,语音的美感与音乐的美感具有共同的原理,因而可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由于中国乐论早已确立,故刘勰基于声音普遍原理的观念,以音乐的原理论述语音的原理,以音乐美学建立语音的美学,并将语音美学作为其整体文章美学的一个层次。语音美涉及语音的构成元素及其组合方式,刘勰基于“和”与“应”的音乐美学观念提出了语音元素的组合法则。刘勰视作品为带音乐美的有声文本,传载作者表情达意的吟咏讽诵之声,知音的读者能够通过文本理解并重建作者的声音,在吟咏讽诵中赏音知心。在刘勰的理论体系中,“声文”是“文”的一个基本类别,在文章中,声音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元素,也是文章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喜剧性是中国戏曲的传统特色,这一特色在众多民间小戏中尤为突出。作为南方小戏的粤北传统采荼戏以其轻快活泼的喜剧戏曲风格,娱乐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粤北客家人,培育了粤北客家人开放豁达的性格。戏曲喜剧性的构成是多种戏曲构成元素相互协作的结果,音乐作为戏曲构成的主要元素,在粤北采茶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有限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无限的喜悦,用有限的篇幅承载着无限的客家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公众时空观的变化,这构成了学术界和业界一直关注的新传媒生态的根本话题。以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从新媒介语境下时空观的变化入手,并以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实践为参考,从理论而后实践的维度系统地考察了新传媒语境下时空观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语用问题是电视新闻研究的新领域。文章旨在阐释隶属语用范畴的语言及副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几种分布形式、应用情况和具体研究时的常用方法。这种研究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听党、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的创作,在借鉴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起步,在如何融入民族性内核,以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激发共同体情感认同的思考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发展之路。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摇篮时期”表现出对经典好莱坞电影音乐在形式与技巧方面的回应。进入“十七年”时期,民族性表达的创作手法以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为特点,并发展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音画关系。到“新时期”,民族性表达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性,展示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三个时期共同揭示了中国原创交响性电影音乐在审美取向、创作手法和音乐功能定位等艺术理念中,民族性观念的发展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拒绝一厢情愿的宣传,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传递,对电视新闻抱持具象性、可视性、趣味性的期待,于是,一个曾被媒体放在角落里的新闻元素—细节,重新彰显光辉。电视新闻细节包含在新闻的各要素中,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个电视人唯有在内容、声音和形式等各个层面都注意细节的锤炼,才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9.
流行音乐的一种发展思路是将流行音乐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有机融合,流行音乐借助戏曲文化元素,呈现或温婉典雅、或含蓄内敛的风格,让现代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韵味。通过在流行歌曲中应用戏曲伴奏乐器,借用戏曲唱词旋律,应用戏曲念白唱腔的途径,将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戏曲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有机融合,可以创新现代音乐风格,彰显独树一帜的浪漫东方音乐韵味。  相似文献   

20.
不论从艺术起源,还是从诗歌的内在特质及读者接受等方面看,音乐特性始终是诗歌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在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口语诗中,音乐属性已经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口语诗中音乐性的"失却"使得当代诗歌创作已陷入空前的艺术困境。重新认识和探讨口语诗的音乐性问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选择、音乐意境及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入手,以复原和提高诗歌本身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