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唐诗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些概念一直没有被弄清。这里仅列举了"古体"、"近体"、"乐府"、"歌行"以及"新乐府"五个概念并加以梳理考证,力求弄清其来龙去脉,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汉诗由不定型到准定型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唐代才建立起定型诗体和格律诗。格律诗确立了汉诗的音乐美形式特征,构成了严格的齐言体,形成了书面文学的建筑美,为汉语诗歌(古代汉诗和现代汉诗)重视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将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作为主要的两大外形式特征打下了基础。唐代形成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垄断诗体后,汉诗诗体的齐言体格律形态完全形成,形式的变化日趋缓慢。唐代仍然是一个以格律诗为主导、其他诗体为辅助的多元诗体并存的时代,出现了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高雅诗体与低俗诗体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元稹诗中的政治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写政治讽谕诗早于白居易;《新题乐府》、《乐府古题》的政治内涵;《连昌宫词》的政治讽刺意味。其总体成就虽略逊白居易一筹,但从当时总体情况来看,能与白居易相肩随者,也只有元稹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4.
相比而言,齐梁永明之前,诗歌的创作主要是“外部研究”,注重诗歌内容,强调诗、乐、舞的二维或三维的统一;自永明后转向“内部研究”,注重诗歌形式,诗歌回归自我,关注文本、语言形式本身。唐近体格律诗对永明体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对偶和声律上:1、声律规则的二元化;2、联与联之间的“黏”;3、不拘泥于大小韵;4、取消傍纽、正纽之界限。  相似文献   

5.
6.
从汉代到唐初是汉诗诗体由不定型到定型建设的最重要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了汉诗诗体及汉诗形态的建设,出现了赋、乐府,以五言诗、七言诗为代表的古体诗,为定型诗体格律诗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代是汉诗诗体由四言向五言过渡的诗体松散的时代,虽然未建立起定型诗体,却扭转了"楚辞"开始的汉诗的较为极端的"散文化"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诗诗体多元化大发展的时代,是汉诗诗体进入自觉阶段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7.
朱彝尊酬唱《乐府补题》咏物词风格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论诗词一贯强调真情和寄托。他酬唱情真意幽的《乐府补题》时,仅止于咏物,情意全无,明显违背自己的主张。所以如此,乃因朱彝尊后期大改初志,转投清廷,故言语多讳。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总集的诗人小传中进行乐府诗批评,朱彝尊《明诗综》不仅后来居上,所获甚丰,而且代表的是清代乐府诗批评的另一个方面,即"作家乐府论"的发展与成熟。姚祖恩以《明诗综》中的全部诗人小传编成的《静志居诗话》一书,是朱彝尊"作家乐府论"成果的集中体现。其中的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允的明代作家乐府批评,二为言简意赅的乐府诗品鉴,三即对有关乐府错误的订正。但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唐后乐府诗的界定与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宋、辽、金、元、明、清六朝的“唐后乐府诗”,与传统的“汉唐乐府诗”相比,具有明显的质的变化与不同。从立题名篇的角度来看,唐后乐府诗可分为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新题乐府系由即事类乐府、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等所构成,应对各自的界定与类别特点进行甄别与考察。研究唐后乐府诗,不能以研究汉唐乐府诗的眼光进行审视。日本学人松浦久友提出的“非乐府歌行”说,与唐后乐府诗的实况严重不符,不能用以界定唐后的“乐府歌行”。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养生理论核心是“尊道贵德”。在他看来,道是养生的根本依据,德是养生的基本落脚点,而生道合一则是养生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中的古体字是它简明、精炼、准确表达信息的一种形式.本文介绍了以here、there、where为核心的部分常见古体字的译法,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理想人格的建立基础及实践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家的做人理论及实践,指出儒家的这种做人哲学是现代人应汲取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众多著作中 ,清人徐大椿撰写的《乐府传声》 ,是一部被普遍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声乐理论著作。该书不仅继承了魏良辅、沈宠绥等诸家声乐理论的精华 ,并且在对唱法的认识上 ,也比前人更为详密、深入。本文通过对《乐府传声》中有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以便对传统的歌唱发声理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概括地讲 ,《乐府传声》比较详尽地总结了口法、传声吐字、声韵、顿挫、曲情等方面的歌唱经验 ,并且将这些问题提到美学的高度加以论证 ,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具有一定针对性、同时又比较系统、完整的歌唱发声理论。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3,(5):55-61
元代是一个乐府诗创作非常繁荣发达的时代,顾嗣立《元诗选》所收340家元代诗人半数以上有乐府创作,同时元代的乐府批评也相当丰富,既有"题解类批评",也有"专论类批评",且各具特色。除左克明《乐府集》"题解类批评"、杨维桢于"古乐府"所持种种认识外,方回、黄景昌、吴莱、胡翰、虞集、孟昉、赵德、李孝光、周巽等人,则为其中之佼佼者。方回的乐府诗创作与乐府观、黄景昌的"古今乐府体"论、吴莱对《乐府诗集》的批评、李孝光的"古乐府"认识观、周巽的拟古乐府的创作与认识等,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对乐府批评进行关照,他们崇尚商周雅乐,揭示出在蒙元文化背景下的各自不同乐府观与批评个性,他们乐府观的核心是尊宗汉魏乐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律诗、绝句平仄格律的推导方法及程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构乐府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本有专门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音乐文学史学,然而学界对乐府学的关注却远远不够。有鉴于此,文章阐述了乐府学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乐府学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乐府学三个层面(文献、音乐、文学)五个要素(题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的基本工作路径和方法,并对这些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杜学霞 《南都学坛》2010,30(3):71-74
排律是元稹近体诗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其排律是在自觉的文体意识指导下创作的。元稹排律的主要贡献表现为叙事性和写实性成分大大增加,还为诗歌增加了代书、投赠、酬答等功能;在形式上,他的排律创新则表现为次韵相酬,增加了排律的写作难度。元稹排律主要存在过分的形式主义和诗歌内容上具有色情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在他的《律诗底研究》中给予律诗以极高的评价:“研究中国诗者若不着手于律诗,直等于没有研究中国诗”,而“研究了律诗,中国诗底真精神,便探见着了。”相反,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却声讨那“不大自然”律诗,高举起“作诗如说话”的白话文学大旗。直急得朱光潜读罢之后“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