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国光先生提出的"两种<水浒>,两个宋江"、"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即"双两说")在学术界曾经引起过激烈的讨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双两说"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学术观点,这些观点一直存在争议,要人们先接受这些具体学术观点然后再接受"双两说"是十分困难的.不过,"双两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史的贡献主要不是其具体的学术观点,而是将版本学引进古代通俗小说的研究,创新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促进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深入,因而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正是张国光先生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2.
"博物君子"是汉代出现的文化群体,参与了古代小说的原始生成活动。在后世小说生产、接受、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可见其身影:他们是小说的编纂主体之一,也是推动小说在世俗领域流通的主力,是小说编纂者心目中的"期待读者",也是"小说家言"得以存在、流播的现实根据。而作为"舆论领袖",他们既是将小说推向更广泛流通渠道的"中介",也是最早的小说批评者。总之,"博物君子"在中国古代小说生产与传播的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在高校中文系的文学课程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以"论"、以"史"为主而忽略了中国古代小说文本本身的丰富性以及在文化方面的多元化特质.笔者认为,如果采用"细读--讨论--归纳"的"三步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古代小说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发展的逻辑规律上来看 ,中国古代小说在发展中所形成的社会学传统对 2 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具体的影响 ,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流变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的社会学传统在对2 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施以影响的过程中 ,并存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2 0世纪中国现代和当代小说在社会学发展方面既积累了诸多的经验 ,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赋体文学和古代小说多维度比较和分析认为:由于赋的文体特征和文人雅文学情结等方面的作用,传统古代小说深受赋体文学的影响,这表现于虚构增饰、韵散相间、夸张手段、场景描写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6.
相士形象虽然在古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以往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实中国古代命相文化非常发达,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也多姿多彩、成分复杂。明清之前小说中相士形象总体上显得苍白无力,情节模式单一;明清小说中的相士形象则逐渐变得丰满生动,其情节叙述在袭用传统模式的同时有了某种突破和发展。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增强小说吸引力等重要的文学功能。他们在古代小说中的大量出现与时代、作家和作品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近代以来,小说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创新能力的主要文体。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更是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胡适是其代表。由于古今小说观念的差异以及古代小说类型复杂、作品众多,前辈学者自然不可能解决古代小说研究的所有问题,不少问题至今尚无人研究,或虽有研究而未能形成共识,或曾有共识却为新发现的材料所质疑,因此,今天的古代小说研究者仍大有可为。本栏目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赋体文学和古代小说多维度比较和分析认为:由于赋的文体特征和文人雅文学情结等方面的作用,传统古代小说深受赋体文学的影响,这表现于虚构增饰、韵散相间、夸张手段、场景描写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史传文学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小说,但是又阻碍了它的发展。续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续书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它是古代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对依存于史传传统现象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说文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山东小说史的具体发展状况,山东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两汉为小说的萌芽期,魏晋至元代为小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期,明清为小说的繁荣发展时期.山东浸淫着较多的儒家思想,相应地影响了山东古代小说的发展,山东古代小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发展趋势.另外,儒家文化的写实传统深深影响了山东古代小说的创作规范.  相似文献   

11.
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有过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但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胡应麟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小说的发展,对小说史的论述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勾画出了中国小说发展进程的清晰轨迹。胡氏小说史研究与其敏锐的史家意识密切相关。胡应麟小说史研究深刻影响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应该有其相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小说在精神上深受中国传统人情小说中的“世情”传统与“言情”传统的影响。她的小说与世情小说的契合之处在于共通的对于世态人情的兴趣,同时,由于对末世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悲观,它们都得出了世情虚无的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言情经历了“怀疑———肯定———彻底幻灭”三个阶段,在赋予“情”以正面意义时,它企图依靠言情以超越、抵抗世情的虚无,这与言情传统相当契合,但由于“情”的力量极为脆弱,言情最终被世情吞没,从而使得她的小说最终走向对“情”的彻底幻灭。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的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鲁迅这种在小说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并指出清醒的文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文体追求是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史记》的《高祖本记》、《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李斯列传》和《左忠毅公逸事》等古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以及当代传记文学作家马可、郭保林及胡辛等运用虚构和想像的实例,同时结合一些文艺理论家的论述及作者自身在传记写作中的实际体验来看,传记文学是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夸张乃至虚构的。同时,传记文学同小说在进行想像、夸张乃至虚构时是有其不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6.
小说在先秦时期只是一个普通的词语概念,发展至两汉时期则变成了目录学上的分类概念。汉代短书在这一重大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短书本是客观的文字载体,但在汉代儒家文化环境中,它又与尊贵的"长书"相对,具有类似于先秦小说的文化含义,因此,汉代短书能够使先秦小说一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小说的物质载体联结起来。这种联结在经典目录学著作《汉志》小说家类目中得到固定,从而完成中国早期小说概念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论影视改编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为影视传媒提供了文学剧本,影视传播所带来的巨大收益直接影响当代小说的创作。作家的创作观念和作品的主题由此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人物对白、结构技法等都因影视的影响而出现或多或少的影视化因素,这给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艺术上的创新,但同时,文学的阅读想象空间逐步消失,文学的传统魅力逐渐减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作家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作品带有精神分析方法的某些痕迹,如《花凋》、《金锁记》、《半生缘》、《茉莉香片》等篇中的人物,存在着内在契合,作者对作品倾注了鲜明的认知情结,时代悲剧造成了作者的不幸,作者的不幸又演绎了作品及其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小说文本: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拟话本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个案,解读中国男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历史真相,并由此质疑以经典文本与精英思想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指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层次结构,以及正统道德观念与社会生活之间实际存在的距离。文中强调传统通俗小说的纪实特点及其认识功能,主张“小说可以观”,观世态知人情,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心理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对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促进中国小说的技法创新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消极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他的小说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小说,不注重情节,没有鲜明的人物形像,放弃逻辑和结构,也不注重运用描写。这些特征都导致了中国先锋小说内容的苍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