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刻了解闽南方言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对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保护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入闽南方言核心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以及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显示,年青一代闽南方言能力明显趋弱,许多传统基本词汇逐渐消失;城镇化地区普通话和闽南话已经是双语并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强势方言,闽南方言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但会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方言作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政府主持的电台、电视台开播闽南语频道,给了民众传承闽南方言必要性的信号,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最具体的举措。应该继续把闽南方言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中,组织开展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以确保方言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闽南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的一支,流行于闽、粤、台、琼、浙等省,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是主要交际工具之一。几十年来,在汉语诸方言中,闽方言是研究成绩较为突出的方言,而闽方言的研究成果中,属于闽南方言的又占了80%以上。台湾省的语言学者对岛内的闽南方言(台语)早就有了相当全面的调查,整理出版了不少有关闽南话(台语)的著述。闽粤两省通行闽南方言的闽南厦、漳、泉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等,多年来也先后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发表过一些著述。浙南地区的闽南话通行范围不广,但自50年…  相似文献   

3.
闽南方言的句首语气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华东 《东南学术》2007,(5):158-168
句首使用语气词是闽南方言的一大特色,也是闽南方言继承古汉语句法形式的特征之一。本文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作了系统梳理;从语气词与句子的组合情况解析句首语气词的句法结构特点;从句首语气词的出现与否及发音变音事实论述语气词对句子语义细微差异的指示作用;概述了句首语气词对句子语气所起的衔接、表态和增强等语用功能;从汉语史角度对闽南方言句首语气词的来源也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闽南方言源于古汉语,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它保留的古语词、古文化比起其他方言要丰富得多,古汉语中有些词或词语中某些义项在今普通话口语甚至书面语已经消亡了,可、在闽南方言中仍然可找到它的遗迹,有的还活在闽南人的口语中,所以闽南话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确名副其实。关于实词部分举不胜举,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它比较感兴趣、涉及的也较多。此文专谈被人们忽略的部分——古虚词。这部分古虚词是指在普通话口语或书面语中已消失,而在闽南方言中继续沿用。如作副词的伤、犹、则作介词,连词的共,作连词的抑,作语气助词的末。无…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方言学家根据福建不同方言区的语音系统,编撰出许多便于广大民众学习的方言韵书和辞书,数目之多可以说居全国首位。探讨闽南方言文献,有许多研究方法,经常运用的是比较法。具体来说,内部比证法,可从内部寻找证据和特殊韵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同期音韵资料比较法,分别从同期汉文方言文献比较、同期西文方言文献比较和同期中西文方言文献比较三个方面展开;历史比较法,主要从方言文献与现代闽南方言比较,从而就音系差异来分析因历史发展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11个闽南方言华人社区的方言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唇齿清擦音声母的分布现状,并与国内闽南方言进行了比较,探讨闽南方言F声母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闽南方言具有很鲜明的扩散性,除了在粤东、海南、浙南等地扩散之外,还漂洋过海流播到海峡对岸的台湾、琉球地区,也在南洋(东南亚)等地和印尼-马来语交融,并与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接触,此外,还经由同是闽南语系的潮汕人散播到泰国、缅甸等并进入当地的语言。闽南方言的"流浪记",讲述的就是其在海外的传播和扩散,通过采集外语里的闽南方言借词为例,可以考证两者语言接触的客观存在、主要进程和空间走向。  相似文献   

8.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9.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19世纪末叶《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和西文《中西字典》(1891)、《厦门音新字典》(1913),深入仔细地比较研究三部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方言音系。全文四个部分:一、清末民初台湾三种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简介;二、中西三种方言文献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中西三种方言文献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中西三种方言文献声调系统比较研究。最后,我们的结论是:台湾三部中西闽南方言文献的音系对导致台湾"混合腔"乃至"漳泉滥"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极为丰富,并富有地方色彩.在本章里,笔者根据意义的不同,把闽台闽南话词汇分为17大类.现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的语言有不少闽南方言元素:日本、韩国和越南的汉字音和闽南方言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频繁往来巩固了语言和文化联系;唐宋以来,不断有闽南人移民到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这些移民带去的闽南方言渗透到了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中。沿线国语言文化的共同元素,可以为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台湾国语中闽南方言与国语之间出现杂混、渗透与吸收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渗透与吸收不仅仅表现为词语的借用,还表现为构词成分、构词方法、词义的派生漫延。这是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相交融影响的结果,涉及国语当下的语言使用实际情况层面和语言的本体层面。对台湾国语中夹杂使用闽南方言词汇的情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台湾国语的特点与性质。在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的重要理论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方言词语用字问题确实值得关注,值得我们用点力气来认真研究,妥善解决。方言用字的研究应该是方言研究与方言应用的一个结合点。闽南方域文字呈现出趋简性、流俗性、依附性、通用性和约定俗成性等特点,这与闽南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闽南方域文字研究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如何深入系统地研究已经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我们有必要从文字学、方言学、训诂学、文献学和文化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初步统计,讲闽南话近六千万人。由于它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令人引为自豪的是,闽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近几年播出语言为"台湾国语"的较典型的部分台湾影视作品中的语料,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国语"的闽南方言特色.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受闽南方言影响,影视作品语言经常窜用闽南方言词语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风土人情;在语法上受到的影响则更为广泛多样.  相似文献   

17.
《东南学术》2015,(1):249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系福建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等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有: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研究、闽南方言文化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研究、闽南家族社会文化研究、东南亚华人社会与闽南文化研究等。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博士30人。近五年,中心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  相似文献   

18.
一、<福建方言字典>音系及其音值构拟 笔者曾在<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考证:英国语言学家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nt 1796-1857)著的<福建方言字典>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本闽南语字典.  相似文献   

19.
在泉州至今尚保留着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闽南古典戏曲——梨园戏。而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俗方言”是受人蔑视的。以至到本世纪,福建和台湾用的闽南话只限于口头用词而没有独立成文字。泉州文化遗产也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甚至认为中国不再有明代或清初版本的闽南方言作品。但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先生编辑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些孤本是300年前作为古文物被带到欧洲,且一直未被人正式鉴定过。它们刊印于17世纪初,其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用闽南方言的早期文学的罕见例证。现…  相似文献   

20.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是一本难得的县级方言实录。该著方音描写细致,注意连读变调;重视方言语法;收录了丰富、多样的语汇,对方言学尤其是考本字的研究很见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