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掌握在同一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现念上的一些有意义的一致和差异,我们对杭州大学的二百名大学生(男女各半)作了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以下就是关于此次调查结果的一部份主要数据。一、对现代化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期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如何才能促使社会进步这个问题上,却一直有着“维护”与“变革”两种不同的基本态度。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社会变革的过程,而社会变革也就意味传统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因此从人们对于变化的赞同与否上能够看出人们对待现代化的基本态度。在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们中有99%的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与犯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伴生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犯罪的变化。现代化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机制大致是通过社会价值变量、社会结构变量、犯罪条件变量来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犯罪现象,应进行冷静而理性的评估,以确立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这种社会控制手段是基于犯罪控制主客体关系的变化来确立的,它包括提高权力关系制度化的程度,经济关系民主化的程度,文化关系的现代化程度以及确立法律至上的价值观。犯罪的变化带来的社会控制机制的转换或重建,是谋求现代化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其意义旨在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3.
浅析"相对剥夺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明宝 《社会》2002,(5):37-38
发展社会学称现代社会之前的社会为传统社会(前现代社会),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完善、演进的过程,其中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其推进的速度上是不同的,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在现代化的早、中期,城乡差别呈扩大化趋势,后现代时期差别逐渐缩小,朝着城乡一体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随着时日的推移,这种感觉逐渐加深,就有可能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有人认为这种社会疏离在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犹如分娩时的阵痛一样。也有人怀疑以这种阵痛为代价而获得现代化是否值得。对此争论,我们尚无深入的研究来加以评判。然而,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疏离感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这种疏离感是从何而来的呢?既然无所适从的现象是在社会进程中产生的,它的答案也只能从客观实际之中去寻找。让我们将传统的社会与现代社会作一概括的比较: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群众基础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在基本上满足其成员的各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将所有成员凝聚起来组成“家门”。不仅如此,“家门”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准则,即家庭规范(或称家规)还被推而广之,不但宗族群体、亲属圈子都以此原则组成,甚至整个社会,国家都只是“家门”这一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传统社会,是指前资本主义的传统农业社会。同样是传统农业社会,东方和西方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方面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决定着东西方传统社会的政府在职能结构特征和职能弛张规律方面的种种不同。而政府职能结构及其驰张规律的不同又深刻地影响着东西方传统社会政府能力的某些差别。所有这些不同,不仅决定着东西方传统社会社会发展的快慢和取向,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当代东西方社会政府行为的某些特征及其社会发展进程中种种棘手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7):60-66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多层面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整体转变过程。就金融现代化而论,必然要涉及技术、制度与文化三个层面。然而,在近代甘肃金融现代化早期进程中,由于现代金融制度的外在强制性的根本缺陷,导致现代性的金融组织往往不得不依附于政治权力,并随政治权力的变化而发生流转。相反,传统的金融机构却因其诱致性的特点,受到市场的欢迎,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两方面作用的合力,不仅决定了甘肃早期金融现代化进程的艰难困窘,并最终导致其发展陷入难以维继的局面,也在根本上决定其不可能在近代甘肃经济发展中扮演有效的推进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实现社会需要的根本途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按照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在这一国际社会的变革发展过程中,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现代性蓬勃发展——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标志——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其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干扰和影响,这使得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后现代性扮演着早产儿的角色。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不仅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是对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特征的社会理论概括,在中国,二者的并存彰显了中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失衡。因此,在全力推进现代性车轮向前滚动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一种是西方社会的“冲突论”,另一种是日本社会的“改造论”,第三种则是中国社会(或者说华人社会)的“融合论”。三种不同的模式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在不同的社会中对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冲突论” 以欧美为代表的“冲突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化进程是冲突的、不协调的。现代化的进程将抵制传统家庭文化,并使传统家庭走向淡化和解体。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科特·帕森斯在谈到家庭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家庭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解组过程。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代的游学风气及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时代,游学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从事的重要文化活动。这种风气的盛行是很突出的社会现象。考察东汉的游学对于认识当时教育的发展状况的及作用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拟就东汉游学风气的特点、原因及社会影响作如下探讨。游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较早,至少在春秋后期已经出现。历战国、秦、西汉,这种风气不衰,至东汉时代,游学活动又很兴盛。然而,东汉时代,游学的社会条件已与前代不同,它是在国家集权统治加强、经学广为流传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游学活动自然要具有时代的特征。东汉游学风气主要表现出以下诸方面的特…  相似文献   

11.
一在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内部自发演进的“早发”的现代化过程;另一种是由于外部压力和挑战而导致的“外发”的现代化过程。后者是政府有计划设计和实施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这种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这一现代化过程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早发的现代化相比必然具有独特的历史规定性,其中之一便是其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与社会稳定性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大都是在本土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而进行启动和转型的,…  相似文献   

12.
李宽松 《探求》2005,(Z1):67
一、党和政府是制度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我国是一个后发式国家,党和政府拥有最全面的社会信息资源,是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员,在制度变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不能不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从而成为制度现代化的动力核心,其它任何社会群体都不足以成为主导力量,去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时,在没有哪一个阶层能够启动制度变革的情况下,我国作为后发式国家往往也只能借助党和政府的力量,去唤醒、激发民众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进而建立起一套高效能的现代制度框架.邓小平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坚定地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是实现制度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并且是具有绝对权威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县域法治不仅在区域法治体系而且在国家法治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构成了国家法治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县域法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体系的效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县级政权构成了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县域政治是整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层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无论是县域国家权力机关制度建设,还是县域政府治理变革,抑或县域法治社会的成长,都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县域法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九大对推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县域基层的具体实践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县域法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4.
涂尔干在社会团结论中试图通过对两种不同社会联结类型的界定,揭示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轨迹。面对现代社会的失范状态,涂尔干主张重建职业共同体并以职业共同体的道德约束代替传统道德,在个体间、个体与社会间重系断裂的社会团结纽带。然而涂氏社会团结理论在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之间的过渡阶段、职业共同体特征等方面缺乏准确概括,对非西方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性方面估计不足,从而使其在东亚社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缝隙。具体到东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中日为代表的东亚社会虽然存在着不同体制,但其企业内部传统的机械团结模式非但没有走向衰败,相反却呈现出愈加强盛的发展趋向。社会团结理论在东亚的际遇充分展现了人类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的复杂互动过程,足以引发研究者的深度省思。  相似文献   

15.
人类正处于伟大变革的前夜。这个伟大的变革发端于当代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其结果则导致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十亿人口的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变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长征将以社会的信息化为其归宿。信息化将渗透到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之中。因为,没有信息化将没有现代化。 建设中国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中国政府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信息化社会的重大决策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国家经济管理的现代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法律:东西方法律发展的政治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上层建筑在法律发展及其变革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是很明显的 ,并且具有多质性。这在东西方社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西欧中世纪晚期 ,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相适应 ,形成了绝对主权与法律要素有机结合的专制主义的民族统一国家。这种类型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对理性的法律系统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近代西方理性的法律形式主义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西方相比 ,东方国家与政府在法律转型及其变革进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东方社会 ,拥有强有力的政府系统 ,是那些原先不发达国家迅速实现社会及法制变革的必要条件 ;而政府的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 ,往往取决于在政府中占据主要地位的领导集团的价值态度、信仰与行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传统国家存续时期最为悠长的国家,属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大国,而且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其中,民主的目标必然要求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根本保障,它全面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理性、有序与和谐。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建设,因此,建设法治政府遂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法治政府与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政府的法治化变革,而法治政府也适应了现代化的发展,并推动着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超前论──一种虚妄的文化回应模式王南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它极其深刻地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无论现代化进程在什么地方发生,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之中,迫使生活于这种紧张关系之中的人们对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化是在各种文化理想、文化冲突中的一种选择与整合 ,其现代性也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总体的比较中确立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时间上大体上一致 ,但并不是遵循同一逻辑理路。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西文化剧烈的冲突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生成的文学 ,它充满了内在的紧张与冲突 ,却又变动不居 ,其稳定与秩序充满张力 ,因而具有创造的活力和繁荣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当代政治发展中利益群体的双重效应及其制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转轨时期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 ,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其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和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 ,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 ,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 ,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 ,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整合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 ,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 ,以促进利益群体在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