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世荣同志所撰写的《曾国藩的故园》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是将历史与现实,议论与抒情、翔实的史料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紧密结合熔铸一体的佳作。读后似乎身临其境,随着作者的导引,亲自游览了曾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曾国藩的故园,目睹了历史的陈迹.聆听了当地村人们的传闻,以及曾氏后裔们的诉说。读了这样优美的散文,掩盖凝思,如饮醇酒,醉人而不失清醒的头脑:眼前浮现了一幅幅的画卷,白玉堂、黄金堂、富厚堂,还有大夫第……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与现实中存在的遗迹相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森所写《曾国藩的实事求是观及其渊源》(娄底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一文,说“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类说法,我疑难颇多。(一)关于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曾文的题目表明作者重视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但文章所说的渊源,只是作者的看法而不是曾国藩及许多学者的看法。曾国藩哲学思想渊源之一,是以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其“为学渊源盖得之于桐城姚氏”。(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国藩从早年起就“…  相似文献   

3.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长乐筹峰山麓崇贤乡钦平里(今潭头镇大宏村)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卒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英年早逝,寿37岁,是晚唐八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曾祖父林凝,官左卫将军、秀州知府;祖父林萼,官晋江县令、苏州长史;父林升,官历银青光大夫、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慎思生于书香官宦之家,自幼受中国传统经史文化的熏陶和左海“重义轻利”纯朴民风的影响,“少倜傥,有大志,力学好修”。慎思于咸通五年(864年)首次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不第;后退居长安槐里,转而精研…  相似文献   

4.
刘征斌 《南方论刊》2012,(10):63-64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成丰帝即位后,他又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三、毅勇候第富厚堂富厚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乡富托村,是曾国藩委托诸弟在家主持和资助修建的,准备“引退”后以作终老林泉之所,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官厚堂座西朝东。它的背面是围椅形的小山,前面是十分开阔的田野,田野前面第一批是十二座小山,好象是一排站岗的卫兵;第二排是连接在一起的八个山峰,好象是手挽手保驾的八大金刚。从远处看,富厚堂就象一位气宇轩昂、坐在围椅上准备站起来发号施令的将军。富厚堂建筑工程浩大。从清同治四年(lffe年)开始兴建到同治十H年(1873年)全部竣工,前后用了九年时间。建成后。曾…  相似文献   

6.
沈元林先生的《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文学遗产》1992年第六期)一文,否认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对此,我先是感到新颖,继而感到诧异,终于产生了怀疑。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云:“(嵇康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我相信《晋书》的记载是真实的。刘知几说:“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通史·古今正史》)可见《晋书:)是参考了十八家音史及其他著作编成的,保存了丰富的晋代史料。所以王鸣盛说:“《晋书》唐人修改,请家尽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同治元年五月曾国藩给其兄弟曾国荃、曾贞干的家书中所提出的,内容为劳、谦、廉三字的“自概之道”入手,论述曾国藩的修身之鉴,以图加深对其思想言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当1944年范文澜写了《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之后,曾国藩这位被清人誉为“中兴之臣”以及被国民党政府视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就被打入了历史的别册。这种“定论”持续了40余年;1978年当李泽厚完成《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仍然以此为基调,虽然试图小心翼翼地有所评价,但还是在结尾时指斥了曾国蕃其人其书的“虚伪的深刻意义”(见李著《后记》)。因而1979年当钟叔河先生提议出版《曾国藩大全集》时,出版界为之哗然。而1982年当这一计划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计划项目时,则标志着离对曾国藩做出一个较为公正评价的时候不远了;1989年,在《曾国藩家书》的重印前言中,钟权河先生似乎还不得不先引用刘伯承元帅的话,以证明曾国藩其人其书并非全无道理,尚“可以借鉴”。而当1990年至1992年唐浩明先生所著三大卷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副标题分别为《血祭》、《野焚》、《黑雨》)由湖南文艺出版社陆续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族)管理,即“齐家”,不仅是重要的管理内容,而且是其他组织管理的基础,为“治国”“平天下”等其他组织管理提供方略.曾国藩家书是组织管理思想的重要文献,它有完善的思想体系,注重沟通的方法和协调的艺术.其“立志”思想对于明确组织目标及规划达成目标的路径,以“智”治人思想对于克服组织效益低下,人在器先思想对于人才的识别和使用,孝友传家思想对于组织的迭代传承等,都有独到的见地.梳理曾国藩家书中的组织管理思想,可以助力通过发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来发展中国特色的组织管理理论,也可以为解决当下组织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彭小舟 《船山学刊》2001,(1):127-128
幕府与幕僚,是中国历史上是的一个奇特现象。 “人幕之宾”指的便是东晋的那个郗超,而著名的幕府有忽必烈入承皇统前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的金莲川幕府。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因缘风云际会,曾国藩幕府更以规模空前整齐庞大、事功进展的广度与高度及其深远影响而成为“神州第一幕府”。长期以来,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继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和史林《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之后,2000年10月成晓军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新著”)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 综观全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  相似文献   

11.
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五年中马克思共写出了12部著作,依其与实践唯物主义形成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继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践唯物主义的最初萌发时期《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轴之作。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称哲学为“征服业界的、绝对自由的’摘.着血跳动的”心脏”(《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页,以F只注页码).认为“哲学体系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反映的关系。为实现自己的冲动所鼓舞,它和其余的方面进入了紧张的关系。”(65页)这是说,哲学和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夏东元先生写过一篇《略论洋务运动的多边关系》的文章,着重谈了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与洋务派及其中某些人物的关系,其见解新颖、精深,颇受启迪。沈葆桢是洋务运动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对他都有高度评价:曾国藩称他“独能伸明大义,裨益全局。”左宗棠称他“久负清望,为中外所仰。”李鸿章称他“筹略深远,成竹在胸,大  相似文献   

13.
(续2005年第3期)(五)美国的介入 2000年。吉尔吉斯斯坦大选前,将两名反对派政治家抓进监狱后,西方不再称阿卡耶夫为“中亚民主战士”,说他是“自由的扼杀者”。美国对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期望一直不是很高。2004年美国希望在中亚地区掀起一股“天鹅绒革命”,出现更多的“萨卡什维利”。2005年“郁金香”在吉尔吉斯斯坦“开花”之后,美国迫切希望在中亚出现更多的“阿卡耶夫”。  相似文献   

14.
风诗新解(六)晏方大车《毛传》云:“大车,大夫之车。”可与印证的只有《公羊》昭一十五年传何休往:“礼,天子大路,诸侯路车,大夫大车,士饰车。”但何休的注与《毛传》显然是同一来源。《石鼓文》是描写狩猎场面的,中云“大车出洛”,则大车为田猎之车;《周礼·...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未刊书札序王贵忱曾国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年).初名子城,字居武,又字伯涵,号涤生,是晚名臣、学者、书法家。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县)人。道光间,以名翰林经五转至礼部侍郎,先后以侍郎管礼、兵、工、刑、吏五部部务。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国...  相似文献   

16.
浅论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嬗变———在经世之学的延伸中为西学东渐拓开门洞者梁霖(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讲师南京210001)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毁誉参差、评判存异的人物之一。在上个世纪,他曾受到西太后“公忠体国”的褒扬;又被气类全异于西太后的容闳目为“正...  相似文献   

17.
“垄”是古代中国皇帝印章的专称,这为今人深信不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曰:“垄: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亦云:“空:帝王的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文化之谜》第三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传国玉皇何处寻》一文开箱也说:“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然而,这不冠前提的流行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至”在封建社会时期除了指皇帝的印章外,又可指:(1)太后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毒矫王御奎及太后变作乱”。(2)太子印.如《宋书·礼志》:“皇…  相似文献   

18.
李玉 《社会科学战线》2022,(3):101-108+282
在形形色色的晚清骗局中,假冒慈善社团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上海,不法分子冒用或隐射善堂名义,以“行善”为名,行欺骗之实,损人利己,害公肥私。为了既方便行骗,又逃避打击,此类假冒善堂、捐局常设于监管不周地区,高悬门牌,诱人上当,还雇佣“线人”前往外地“募捐”,俾进一步扩大不当得利。不法分子利用民众乐善好施之德,竭尽“招揽”手段,以诳人财物,此举无疑严重破坏了慈善事业的信誉与功效。虽然晚清假冒善堂现象的成因复杂,但必然与清政府治理不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曾国藩书信、日记、家书、诗文等文献中梳理出一个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回答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曾国藩是否有自己的理学体系、是否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理学家的疑问。通过条分缕析曾氏理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与联系,文章认为曾国藩理学的主体内容是继承宋学而来,但也有他自己的发明与创造。具体表现在:在性命理论上,反对空谈性理,更重视理学观念的实践,实用色彩鲜明;在认识论上,以“实事求是”的观点改造程朱关于“格物”的认知;在修养论上,调和了理学内部关于主静与主敬的分歧,提出敬中致静、动中求静、在理学义理的践履中追求心灵安静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论颜延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颜延之的思想李宗长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谥曰宪子,因仕至金紫光禄大夫,故又称颜光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至建康(今南京)长干里,南朝刘宋时代诗坛上一位名重一时的诗人。他和谢灵运并称为“颜谢”:“爱逮宋氏,颜谢腾声。”[1]“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