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前关于哲学对象的讨论中,有一些议论只从原理出发,并过份地依赖逻辑的推演和分析,而忘记了时代和时代的要求,因此,这些议论,似乎合于逻辑,然而却似是而非。例如,有人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出发,认为一切具体科学都只以世界的某一部分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都只能提供关于世界的某一局部或方面的规律性认识。而哲学则从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总结出最一般的知识,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哲学就突破了具体科学的局限性,达到对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即以整个世界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议论表面明确,实则似是而非。首先,按照上述理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科学因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具有了信仰的属性,然而,在人类社会出现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时,对科学的信仰却是有害的。科学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会要求建立起与这个历史阶段相一致的科学。科学研究是思维方式的外显形态,在科学研究活动背后,必然包含着特定的思维方式。现代科学所拥有的是分析性思维,在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它表现出了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巨大功能。然而,当科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社会背景具有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时,分析性思维不仅不能把我们引向对真理的认识,反而会对我们的行动形成误导。在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所处的社会所具有的正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科学研究对象也同样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从而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即用相似性思维代替分析性思维。只有当科学研究是建立在相似性思维的基础上时,才能形成科学结论,并转化成正确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实践为逻辑起点,遵循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认识历史的科学的方法论。历史虚无主义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简单性思维方式修订、剪裁甚至重塑历史,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违背了科学的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极其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原、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的科学.它是构成特定的学问,学科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基础的一般原则和普遍概念.对管理科学的原则及其一般规律的认知活动起着影响和指导作用,管理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哲学.  相似文献   

5.
思想的变革往往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变革.马克思哲学以人的感性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跳出传统本体论哲学对世界本体上追根究底的终极性思考来建构起绝对真理体系的思维方式,以实践的现实性、生成性、自控性思维去观察、理解和认识人,以及建构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这样的哲学思维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达成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且具有永远开放的气度、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李正义 《东岳论丛》2019,40(8):175-182
历史思维即思维的历史方法,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的视野。马克思正是以深邃的历史思维,放眼于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思维的哲学诉求表现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当下)的辩护与批判和对未来的创新。党员干部只有厘清历史思维的哲学品质和哲学诉求,才能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肩负起开创历史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它以认识本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包括知识的形成、发展和运用的一般途径、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且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自己的对象特点同其它科学相区别。正确揭示认识论的对象,是确定认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的前提。人类生活在世界上,一天也离不开认识。一方面,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要结成一定的关系,而只有认识了社会,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新学术》2007,(2)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一定思维方式的支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方社会在思维方式上的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整体模糊性思维与精确具体性思维,感性直觉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性思维,向内保守性思维与向外开放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褚凤英 《晋阳学刊》2007,2(6):37-39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人的存在方式,其存在的根基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人的生活世界是道德存在的基础.道德建设必须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关注人的现实生活.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道德建设的根本思维方式,以实现道德建设思维方式的转向与变革.  相似文献   

10.
<正>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看来简单实则复杂的理论问题,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在学术界通常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详细一点再加上系统化理论化的限定,究其内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实际上是把哲学理解为一种以世界总体为对象的实证科学,所谓世界观只不过是一种宇宙学或大科学。其实,哲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一个独到见解,哲学说到底是一种不同于实证科学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相似文献   

12.
邬焜 《学术界》2002,(2):60-91
本文讨论了古代哲学和经典物理学以实体概念所阐释的物质范畴与现代科学与哲学以客观实在概念所阐释的物质范畴之间的区别 ,并按照古代哲学和经典科学所坚持的物质、能量二分法的原则对物质思维、能量思维和信息思维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阐释。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古代哲学、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科学的多重维度上探讨了人类物质思维、能量思维、信息思维发展的历史进程 ,通过这些探讨具体描绘出了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三次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这种对立的思维范式造成了世界整体性的拆零化、简单化、直线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和合思维的融合创新,实现从二元对立思维到和谐思维的哲学转变,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哲学主题的时代转化,生存哲学日益彰显并成为当代哲学发展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世界,面向事情本身,成为人们对待生活与哲学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探索人们在新世纪的生存状态、生存智慧和生存质量成为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生存状态是哲学的原生态基础,而哲学是生存状态的心声和本质的体现。生存智慧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哲学则是生存智慧的提炼和升华。生存质量是哲学的归宿,哲学是人们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通过对“康德问题”的重提和解释,凸现了认识可能性的问题。并通过对自然的思维态度以及由之产生的自然科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困境的揭示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然思维态度的哲学思维态度。理解自然的思维态度与哲学的思维态度的区分是进一步掌握胡塞尔现象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人类的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中很重要的因素。思维是符号化的意识活动,思维符号是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反映。传播符号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总和,包含了意识与非意识的表达。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两类不同的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显现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贯通的对立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7.
徐长福 (目前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工作 )所著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 ,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 ,该书原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思维方式 :僭越与划界———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之批判》。这组评论是该博士论文的专家书面评议及推介材料 ,现征得评议者的同意 ,作为书评加以发表。  相似文献   

18.
论共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思维,是陷于困境的西方传统本体思维转向伦理思维的合理进路,亦是现代社会存在的真切“守望”。它要求人们站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更加合理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由此需摆脱非此即彼的对立型思维,养成互补双赢的共生型思维。  相似文献   

19.
多元思维论     
王南 《学术研究》2007,23(11):30-33
多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材料;概念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方式。本文用实例对此提出辩议,认为人类的思维材料与思维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由此建立起一种多元思维论的新构想,认为人类的最佳思维是多种思维兼用并举,互相反馈,各施其能,以全息思维来把握外部世界的全息内容;主张要突破单一思维论的狭隘局限,大力发展多元思维,以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抽象力、高度想象力和无穷创造精神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思维与翻译     
翻译表面上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其本质却是一项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对于翻译至关重要,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