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超越新公共管理——基于政治层面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官僚制政府的弊端归结为政府组织结构、管理技术以及运行方式,试图通过引入私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解决这些弊端.但新公共管理的批评者通过时这种"管理主义"改革方式的黯淡前景的理论分析,并历数各国改革经历证明此种改革方式的限度,指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失效不仅源自其改革措施的缺陷,更源自它忽视了官僚制政府弊端的政治表现.以丹哈特和格利夫为代表的后新公共管理学者主张改革应该针对官僚制政府政治层面缺陷进行.这种从政治路向出发的主张将为官僚制政府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都还缺乏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后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模式对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面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进行纠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改革理念和模式。它以公共选择理论、管理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等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把政府的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对于推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改革借鉴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层面,国家权力的垄断性是政府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政府改革的真正原因,是全面、准确理解与评价"新公共管理"的关键。"新公共管理"虽然对我国政府改革有诸多启示,但中西政府改革在其所针对的问题、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基础等许多方面都存在根本的区别。因此,"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管理改革三十年来,形成了如下基本经验:民生问题是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机构改革要和政府职能转变有机统一;要从市场、社会、第三部门等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公共管理改革;“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始终是政府所追寻的目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具体国情配套进行。同时,改革也存在职能转变不充分、本土化程度低等问题。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下一步的取向表现在本土化、地方政府改革、大政府系统、民主型治理结构、解构与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新公共管理随之兴起。作者介绍了新公2090共管理运动中的代表思想——奥斯本所提出的企业型政府管理理念的十大原则,分析比较了公共部门与企业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企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适用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将企业的经营模式引入政府管理当中 ,以企业精神改革公营部门。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对企业和政府这两种组织的根本性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强调在中国 ,不能将这种理论作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蔡琛 《社会科学》2002,(11):31-3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出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新政府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比较分析 ,归纳出对我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使政府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必须重新审视其改革理念和思路。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区别,从组织职能和形式等多角度可对两者的关系和公共管理的学科属性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经过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公民权利本位阶段、公民权利范围扩张阶段、公共管理阶段。公共管理是处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新范式,它是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为宗旨、公民权利主体成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新阶段。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公共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之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理论和实践模式,“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公共部门广泛移植和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借助市场竞争机制,应用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益。尽管遭到不少批评和置疑,“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阶段,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