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钟奇 《学术研究》2001,(3):120-122
本文考证几组方言字族,试图通过确认各方言相关字族的方式,来消解方言本字考中的歧见.  相似文献   

2.
采用溯流讨源方法,以《说文解字》为参照,通过考释若干常宁方言词发现,方言词不但能明古训,而且其在系同源,证古音、古形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音、义两方面入手,结合古代文献,考辨了客赣方言几个看法不一的本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证明晚近出现的表“蹋”的“踩”本字为“跐(此)”介绍了在义合音不合的情况下本字考释的三种方法《集韵》异读证明法、中古/现代语音非主流对应证明法、上古/现代语音对应证明法。  相似文献   

5.
一、本文所考的字,是包头市(包括所属旗、县)汉语方言中一些常用的单音节词或词素。凡呼、包两地共有而《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中有的,本文不再收入。二、文中以“~”代替字头。三、文中未加考证的方言字,仍沿用通用字形;有音无字者,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实在找不到同音字的,用“□”号代替;需注释的地方,用括号加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的同源词流传至今,往往在各地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迹;考证同源词,征引古代训解与用倒无疑是必要的,但举证现代方言──活的语言同样应予重视。本文所考各组同源词,既首以古籍证其“声近义通”,又次之尽力以方言足证:把传统同源词考证与现代方言研究结合到一起。每组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词是方言中有的,故名曰“方言同源词”。论证仿章太炎《新方言》、杨树达《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即先书证,后方言。  相似文献   

7.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是一本难得的县级方言实录。该著方音描写细致,注意连读变调;重视方言语法;收录了丰富、多样的语汇,对方言学尤其是考本字的研究很见功力  相似文献   

8.
“唓嗻”考     
:《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对“口车口庶”的释义归纳起来不外两大说 :(一 )甚词 (如“甚”,“很”) ;(二 )赞语 (如“能干”,“出众”)。该词至今仍保留在清水河县方言口语中 ,从该县方言保留“口车口庶”义蕴看 ,这两种解释都不妥 ,其义蕴应该是 :(一 )没有约束、任性、放肆、放荡、不像样。 (二 )不受拘束、洒脱、放达、风流、像样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不但以独特的风貌显示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由文言向白话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语言发展史上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随着《金瓶梅》研究的升温,对它的方言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近一二十年的《金瓶梅》方言研究作一简单回顾,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张以理性代替热情,提高研究的科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一)所收的字是呼和浩特(包括所属旗、县)汉语方言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或词素,但有些字现在只有年纪较大的人才在口语里用。 (二)方言中未考的字仍使用通用字形;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字,在“”号内用同音字代替。需要注解的,加了括号。 (三)文中以“~”代替本字 鐾[Pi~(55)] 在发涩的物体上蹭磨刀,使刀更加锋利,~刀。在盔子(盆子)上~~刀。把剃头刀~一~。这刀~几下就好使了。  相似文献   

11.
美岱召村汉语方言在包头方言中具有极为特殊的代表性,其形成与明清之际的"走西口"移民活动密切相关,大量使用蒙古语借词,不仅使其独具特色,而且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走西口"活动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2.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否定词“莫”、“不”的话语标记“你莫说”、“你莫看”、“你不晓得”、“不是说”等,在使用环境、产生途径诸方面各有特点,其中词汇化演变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话语标记具有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所以这些成分只具有话语、语用方面的作用,其中的否定词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否定含义。在与普通话对应成分对比分析之后,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得以互相印证,而差异也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分析和比较这几个话语标记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相应成分的异同,可以进一步验证,话语标记在形成过程中的若干阶段不仅都有可能同时存在于语言的共时层面之中,而且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对应成分未必发生相同的语言演变而成为具有同样功能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13.
对原始《韶乐》的艺术形制 ,古人的看法并不清晰。郑樵认为《韶乐》有舞无辞 ,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通过考察古代文献 ,结合近现代学人以及艺术人类学者的研究成果 ,《韶乐》有诗、有舞、有乐 ,是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 ,其艺术形制是歌、乐、舞三者的有机统一 ;而歌、乐、舞三者有机统一才能称之为“乐” ,这是秦汉及其以前人们对“乐”的基本观念 ;形成于虞舜时期的原始《韶乐》 ,应该是载歌载舞、“击石拊石”的诗、乐、舞综合的音乐艺术。同时 ,古文献的记载中也表明 ,自夏启起 ,《韶乐》有歌舞分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饶龙隼 《文史哲》2004,(5):83-89
直到晚周诸子的时代,百家争鸣,言辩盛行。在这种学风影响下,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均有新异的变化。而与之同步,晚周用象形制也发生新变,出现一种新质的用象形态——观念具象。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具象不是独立外在的实物,而以物象的寓意为条件,呈现为一种观念属性;(二)用象是自由灵便的,一方面人为因素增强,可以随意地从物类中抽取观念属性,并在不同物类之间建立观念联属,另一方面用象形制的自足自由程度提高;(三)观念属性的凸显,使用象形制脱落礼仪程式之媒介,而完全依赖语言这种媒质,晚周诸子用象的提示语"如"、"若"、"譬"等词,大多从口从言,显示了观念具象的言象媒介情态。就是在观念具象的融介下,言语与志意达至深度沟通,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言·象·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人遗闻轶事很多,不仅可资谈助,而且关涉学术研究。本文取其中五则比较有趣或关系较大者,对它们做一些大致的介绍和相应的考辨。  相似文献   

16.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古籍或历史文献中那些今人看来毫无意义甚至可笑、不近情理的部分 ,是不予理会甚或拒斥 ,还是选取文献最使人难以索解的一面进行考索 ,可以得到相当不同的结果 ,后者可能开启一个相异的意义体系。对往昔之人及其表述 ,既应明确其是与我们不同的“他人” ,又要尊重其特有的思想、风俗等习惯 ,通过论世以知人的方式了解往昔。故解释古书最好“不改原有之字 ,仍用习见之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自贡方言中量词的构成、语法特点、结构等三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了自贡方言量词不同于普通话量词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汉代盛行黄帝衣黄衣通神而乘龙登仙之说,武帝慕之而衣尚黄,于是衣黄衣便成为神仙及通仙使者的身份标志。虞初便是一个衣黄衣夹辅天子车驾,备天子顾问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四方所识久远之事,号称黄车使者的通神方士。与其通神方士身份相吻合,《虞初周说》原本便是一部记录"医巫厌祝之术"性质的小说祕书。因其为密祷之书,故藏于密室而不外泄,只有太常、太史及校书官才可亲见。一旦遇及灾难性书厄便会整体性流失,这便是其书遗文难寻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为"祕书"原本形态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姓名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 ,汉语人名用字研究是民俗学家和训诂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年代久远 ,社会背景变得越来越复杂 ,某些历史人物的姓、名、字、号常常被人们误读或误写 ,给言语交际和学术研究带来一些不应有的麻烦。认真考证和甄别同一姓名的不同读法和写法 ,订正某些与姓名相关的错误 ,是文史研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各时期实词与虚词划分标准问题作了简明综述,并予以扼要评述,以期使人们对实词与虚词划分标准问题有更明确与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