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短信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类型和语言资源。本文试从语言学角度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利用三种主要类型的短信来促进汉语教学,同时增强汉语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使短信汉语教学成为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陈孟云 《学术探索》2013,(5):142-145
本文依据帕尔默教育理念,致力于关注国际汉语教师的内心世界。试图从国际汉语教师海外教学事例中探寻如何驱动教师内心力量,进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主张从国际汉语教师专业的独特性看待教师内心关怀的必要性,理解汉语国际教师标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标准文本,营造教师精神家园,引导国际汉语教师向成为拥有心灵智慧的内心强大的领导型教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MOOC(慕课)模式以其独有的特点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汉语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望成为国际汉语教学与推广的新趋势.本文在概括MOOC模式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的三个出发点"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出发,从平台准入、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试探究适合国际汉语教学的MOOC模式,就其实践性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为国际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以及有关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从教师、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由点及面探析影响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的教学因素,以期为在吉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强 《南京社会科学》2012,(12):98-103,111
积极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工具.当今汉语国际传播在汉语教学本身及汉语承载的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策略重塑和路径创新.策略重塑包括传播理念的“去工具化”、传播形式的“柔性化”和传播媒介的“丰裕化”等.路径创新则可以从分类传播、典型引领和受众体验驱动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学术》2007,(4)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旨在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及国际汉语教学与交流研究,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联的中外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使该二级学科下面的部分分支学科——跨文化研究、比较诗学、国际汉语教学与交流等比较文学分支学科,都得到较快发展,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深刻的历史背景下,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把汉语带回欧洲,客观上为汉语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具体表现在:激发起欧洲人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热情;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大量系统的工具书;初步培养早期汉语师资,促进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化。  相似文献   

8.
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中古时代的诗歌作品主要通过手抄文本进行记录,这使得此时期的部分汉魏古诗和许多乐府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文献记录呈现出多种文本面貌。《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一书在手抄本的立场上,对中古诗歌的文本生成和诗歌创作进行解读,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古诗歌的文本面貌以及创作特点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书中也流露出过度夸大抄本时代文本差异的研究倾向,其分析中古诗歌创作的理论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文献学科建设与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古文献学科的管理和划分较为混乱。人文社会学科应依据研究对象、研究者情况、研究目的与需求来划分。依此,古文献学与现当代文献应该划清界限,古典文学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应合并研究。那么,古文献学研究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而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又包括狭义的古典文献学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之研究、古籍刊刻聚散研究三个侧面,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又包括传统文献整理、传统文献研究、特种文献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献整理和研究、古籍整理理论研究五个侧面,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又包括古文献保存和复制、古文献检索和利用、古文献学工具编制三个侧面。从另一方面讲,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即传统文献学研究,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即传统的文史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即传统的古籍保存和利用研究,它们都属于传统的国学研究。国学研究方法应创新,应建立文献考辨、求因明变、历史批评的三位一体的学术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孙立峰 《学术论坛》2012,35(1):219-222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德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对汉语教师素质的实际需求,并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加强汉语本体知识的教学,加强外语能力、海外社交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特别是加强针对派往国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便使我们培养的汉语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海外的汉语教学工作,也能够更好地开展和拓展汉语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