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是狂放不羁的小说家,但是,其散文世界却相对规范。莫言的散文是五四以来的那种乡土抒情散文,以故乡、童年的乡土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带有一定的自传性。和小说相比,莫言散文固然也书写童年的苦难,然而,更主要的却是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情的归依,对童年欢乐的回味:本色、质朴、真挚。莫言的幽默小品是狂放性幽默,犀利而风趣,这是他的小说精神的外射。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白羽是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与散文作家。1936年至1942年为其创作的早期,其间创作尚不够自觉、自如。1942至1954年为其创作中期,其间以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创作为主并见长,为其后的文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1954年至“文革”前是其创作成熟期,其间散文创作成就显著。新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趋势,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散文“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但其散文亦有豪情有余,欠缺相应艺术蕴藉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是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端于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整整三十年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它以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发挥了战斗的职能,这在散文创作的领域中也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散文的意义应该放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进行观照。贾平凹对中国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同时也在于其散文理论和散文编辑理念。贾平凹的“大散文”主张是中国当代散文美学的重要收获,这一主张改变了几十年的散文传统和流行风格,丰富了对散文审美内涵的理解,不仅具有汉语散文的文学史价值与理论价值,而且在散文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贾平凹对散文创作有着自觉的探索精神,其风格的变化脉络清晰,有迹可循。贾平凹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在对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关系的理解上也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以小说创作成名的青年作家贾平凹,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却为葱龙(?)郁的散文园地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他的作品,以其特异的风姿,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注目。人们不禁要问: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何在?  相似文献   

7.
郭保林是有成就、有个性的散文家,也是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追求的散文家。他的文体自觉表现在对散文理论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更表现在他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探索散文的艺术形式,守成创新,不离其宗。他以自觉的艺术实践丰富了散文范式,为散文艺术发展辟径开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郭保林鄙视文坛上的低迷颓败之风,拒绝纠缠鸡毛蒜皮的小悲欢,他要创造具有史诗般品格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散文世界,创造浓墨重彩、瑰丽凝重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8.
依凭对“高密东北乡”的独特叙事,莫言已成为国际文坛重要作家.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莫言已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10次以上.各类文学奖的颁奖词虽高度凝炼,但也准确地概括了一些作品的重要特征或一位作家的创作成就.文章以莫言小说的部分颁奖词为据,分析他的小说在域外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林非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与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科学地界说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关键、使命价值和自己的"散文美文观",建构了自己系统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创新发展,对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丁玲走上中国文坛,是以她具有独创性的短篇小说打动读者的;丁玲获得世界声誉,是以她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赢得更广泛的国内外读者的。由于她在小说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使得国内外的丁玲研究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她的小说的研究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忘记,丁玲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写的许多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散文,以其真挚的深情、浓郁的诗意深深地感动着读者。她的散文,不但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应有足够的评价;就是对当前的散文创作,也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种的退化”与莫言早期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5,(4):97-100
“种的退化”是莫言早期小说创作中一个原创性的叙事情结,这一情结不仅构成了莫言早期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而且也在整体上奠定了莫言小说创作的生命基调。以“种的退化”为基点,莫言早期小说对民间社会中原始生命力的萎缩和异化表现出某种忧患意识。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审父意识和儿童本位观念是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教散文到写散文,继而从事散文理论研究,范昌灼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已达三十年.不是散文缠上了范昌灼,而是范昌灼拥抱住了散文.他有一颗散文心.他以散文心在观察散文世界,他以散文在写散文心评论.阅读《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成都出版社1992年10月版),我时时感受到范昌灼那颗散文心的跃动.我一直以为:新时期散文很寂寞.争相传涌啦、热情呼唤啦、纷纷写信啦,都属于小说,散文从未有此殊荣.前几年,曾有过关于散文命运的讨论,也似乎是一些散文作家和散文研究者耐不得寂寞的鼓噪.读了范昌灼的《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我明白自己是在坐井观天.  相似文献   

13.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坛里一位“个性”凸显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与小说创作齐名。尤其在他晚年的散文里 ,更加集中地展示了他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 ,在他身上映射着多变的时代投影。但无论在何种年代 ,他都能保持自己的天然本色 ,“不看洛阳纸贵之书 ,不信喧嚣一时之论” ,甘于主流文化的边缘 ,固守着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既有农民的质朴 ,又有知识分子的“小资”情调 ;既能关注下层社会普罗大众的生存状况 ,又能以艺术的眼光去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美质。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4.
"故乡是血地"是莫言小说的根本创作原则,它表明莫言在小说创作中极为尊崇长期在故乡凝结的厚实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并藉此开拓出自己文学的博大境界。对于新时期以来卓有成就的乡土小说家而言,这种创作原则具有普遍意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样几位成就巨大的陕西籍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秉持这一根本创作原则的。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的这一根本创作原则与鲁迅、茅盾等现代作家主要践行的"现代性"话语创作和以赵树理、柳青、浩然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主要从事的"党性"话语创作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上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成为观察和衡量百年文学史上乡土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5.
王兆胜 《河北学刊》2001,21(4):25-32
林非散文创作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与作者的思想理念相关,也与他对学术文化背景、学术功能和自我价值的反省有关,还与他对散文浓郁的兴趣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大致说来,林非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后期,80年代进入开创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为发展成熟期,近几年又有了新的开拓和深化。但总的来说,林非散文具有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强调真情实感,注重文化理性反思,偏重典型细节的刻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林非散文个性之形成可能受到鲁迅和卢梭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散文艺术的极致——《山窗小品》艺术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先生既是现代著名小说大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造诣很高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贯穿于整个写作生涯,在其创作总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艺术上独具风格特色。因而,他的散文创作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确应占有一席之地。 在张恨水先生的散文创作中,《山窗小品》(作家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散文结集之一)最集中、最完整、最清晰地展示了张恨水先生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与基本特色,深蕴着  相似文献   

17.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18.
中农出身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观察社会与体验人生的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构成了莫言创作独特的"中农情结"。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精神结点,"中农情结"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衍生效应,同时,莫言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中农情结"的过度释放可能会带来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他的小说因此跳出了阶级视域的历史局限,完成了对土改、合作化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代初,郁达夫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作出过重大贡献,二十年代末他又开始以散文标能擅美,蜚声文坛。当然这仅是笼统说法,达夫的散文写作实际还大可向前推移,收入《奇零集》的《小品五题》以及名篇《苏州烟雨记》、《一个人在途上》、《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就均成文于1926年前。不过,这时期在散文坛上,达夫似乎还不足以与朱自清、冰心、俞平伯诸名家相颉颃,读者注意的也主要还是他的小说。二十年代末起,随达夫创作热忱日渐转向散文,佳构层涌,劳绩日显,先后结集的《断残集》、《达夫日记集》、《郁达夫游记》、《履痕处处》、《达夫散文集》、  相似文献   

20.
一 在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和韵文相对的广义的散文很早就出现了。然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的散文,即把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起来,和广义的散文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散文,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产生则较晚。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出现,解放以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渐趋成熟。 同内蒙古革命的新散文同时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虽然主要致力于小说和电影创作,但是,作为一位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激情的“歌手”,他始终没有放下散文这支笔。他在用小说、电影谱写革命和建设的交响乐、奏鸣曲的同时,也经常用散文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抒情短歌。散文集《远方》,集作者解放以来的部分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大胆吸收外来文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