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镬鼎(春秋)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该鼎方唇,平沿外折,垂腹,圜底,蹄足截面呈圆形,立耳外撇。器身素面,仅器身两道弦纹。通高48厘米,口径43.1厘米。此鼎器型硕大,造型古朴浑厚。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正>器体通高30.5厘米,口径24.7厘米。厚唇平口折沿,下腹微鼓,圜底,柱足,立耳。上腹部六组兽面纹,下腹素面无纹饰。柱形足上部饰兽面纹。器身和足跟处的兽面纹均圆目凸出,简洁粗犷,以扉棱作鼻梁。器内壁有七字铭文"作父戍鼎木工册"。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三年春,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南孤山西坡笔架山顶,窖藏坑内出土六件青铜器,计有:方鼎1、圆鼎2、罍1、簋1、钵形器1件。出土时器物皆立放置,上口平齐,依器高矮坑底呈斜坡状。本期封二选发其中四件,如下: 兽石蝉纹鼎:通高36.5,口径30,腹深17.6,足高14.2厘米,口呈椭三角形,腹较浅、腹下部外鼓、直耳外撇,蹄形足。腹部两层花纹、上部兽面、下饰简化蝉纹、雷纹衬地。夔纹鼎:通高36、口径27.7、腹深17.6、足高14.4厘米,直耳、圆腹、蹄状足、腹起六棱,将腹分为三面六组花纹,每组颈上部  相似文献   

4.
多友鼎的发现及其铭文试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11月12日,陕西省长安县斗门公社下泉村第二生产队社员在该村东北约一百米处古镐京附近,翻土取沙时,在深约4米的细沙堆积中,发现铜鼎一件(封三照片),交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这件铜鼎双直耳釜形三蹄足,通高51.5厘米,耳高10、宽11.6、厚3厘米;  相似文献   

5.
<正>器体通高33厘米,口长径14.5厘米,短径11.3厘米,足长径18.7厘米,短径15.2厘米。扁圆体,厚重。微敛口,鼓腹略垂,圈足较高、外撇。隆顶盖,菌状钮。口外两侧有环耳,绳索状提梁。器盖和器底内壁竖行"册父乙"三字。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6.
青铜簋     
<正>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出土。该簋侈口、束颈、鼓腹,平底、圈足。龙首形耳,下有钩状小垂珥,两耳间饰对称兽首。通高14.3厘米,口径18.5厘米,圈足径16.2厘米。器物造型规整、简洁庄重,为典型的西周早中期簋的器型。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通高27.1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13.1厘米。方唇、斜沿,束颈、折肩,腹斜收,小底内凹、略残。肩两侧有兽首衔环耳。盖覆钵状,盖顶三虎为钮,虎作爬行状。器盖、身饰蟠虺乳丁纹。盖内  相似文献   

8.
盘(春秋)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此盘方唇,窄平沿,腹略鼓,浅盘,平底高圈足,方形穿附耳。通高12厘米,盘径46厘米,圈足径43厘米。器身及耳饰蟠螭纹,螭首突出明显。每一耳两侧各有一伏龙作向上攀爬之状,龙身有线条刻画鳞纹,造型生动有力。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铜鼎(春秋)     
<正>1981年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出土。通宽30.5厘米,通高22.7厘米,口径26.2厘米。子母口。平唇,敛口,浅鼓腹,圜底,三矮兽蹄形足。两附耳微外撇。未见盖。腹部一周变形窃曲纹,合范处可见错缝痕迹。足跟可见夸张的牛首纹饰,眼睛、角、鼻等部位刻画夸张,表现力强。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正>1978年鲁故城48号墓出土。为西周晚期器物。此鼎通高25.7厘米,口径26.7厘米,腹围89匣米。斜折沿, 双立耳,腹微鼓,圈底三蹄足;上腹部饰一周凸棱,颈饰重环纹,腹饰双层垂鳞纹,两耳外侧饰凹弦纹。鼎腹内壁  相似文献   

11.
1981年2月24日,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地区邗江县,出土了一方罕见的汉代诸候王玺——“广陵王玺”,消息一经报导,立即引起了我国文物考古界的普遍重视和浓厚的兴趣。此印为纯金刻成,精巧玲珑,光灿如新,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厚0.9厘米,上立龟钮,通钮高2.1厘米,重123克。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瑞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是汉印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诗歌立意考察吴晟黄庭坚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成章耳。”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②他强调有了生活感受、诗美发现、动笔之前要先立大意。如何立意?立何意?他主张“要当于古人不到处留意,...  相似文献   

13.
盖鼎(春秋)     
<正>1975年莒南大店春秋墓出土。通高35.7厘米,口径29厘米。鼎部平唇、直口、口外有一周宽凸棱以呈盖,深圆腹,圜底,三蹄形足细长、外撇。两附耳微外敞。覆盘形盖,盖面稍隆起,中央有一圆环,边缘有三个兽形钮。器身、盖饰极简化的蟠虺纹。足跟饰凸起兽面纹。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4.
姜亮夫先生曾论及“汉字不用实物的特征表某一事,只是用‘人本’的所有表一切”。例如,一切动物的耳目口鼻足趾爪牙,均以人之所有而为字,故不为虎牙立专字,不为象鼻、豕目、鸡口、驴耳、鹗目、鸭趾立专字。又其表示人类的祖妣之且匕作兽类两性的差别;而犬之吠、鸡之...  相似文献   

15.
<正>西周时期器物。该鼎立耳,厚方唇,平沿。口呈长方形,器身略呈斗形,平底,柱足。壁身四面以高扉棱为界,四面纹饰相同,中心位置为素面,上下围绕两组以云雷纹为地的纹饰。上部为两蛇纹相对,中有扉棱,下部为两相对的凤鸟纹。足跟饰牛首纹及两道弦纹。通高19.7厘米,口长  相似文献   

16.
方鼎(商代)     
<正>1986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通长16.80厘米、通宽13.40厘米、通高21.50厘米,重3.230千克。长方形斗状。方唇、卷沿、深腹、平底微凹,四柱足、足跟有兽面纹,两立耳。器腹中间长条形勾连雷纹区域周围有呈"凹"字形的乳钉纹带,乳钉圆钝凸出。器腹上部饰云雷纹为地的对称凤鸟纹,以中央短扉棱为界。器腹四角均有凸出的扉棱。足上有与器腹四角扉棱对应的短扉棱作为足与兽面纹的分界。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地,圆目、角、鼻等明显。器内壁可见"融"字铭文。器底可见网状加强筋的痕迹。器形规整,底有烟炱痕迹。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该鼎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鼎斜折沿,方唇,口沿之上立双耳,耳上各卧一虎,浅圆腹,圜底,虎形扁足。扁足为扁平的变体虎形,凸圆目,张口,展体卷尾,曲背屈足,背上为勾戟状凸脊。虎身饰云雷纹,尾部饰鳞片纹。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跋《清赵三畏等为办母丧变卖房产契约》柳洪亮1977年冬天,我们在今鄯善县吐峪沟乡人民政府收到清代文书一件,高42.5、长43.7厘米,墨书汉文十行,转录如下:1立写:母亲病故,时岁困苦,长男赵三畏等2实心不安,同胞弟赵三秦并二弟妻侯杜氏、表弟3商议,...  相似文献   

19.
孟东平 《学术界》2002,(5):273-275
《御制碑文》是清廷为表彰刘铭传的功绩而撰文勒石 ,碑纵 1 79厘米 ,横 83厘米。碑藏安徽省博物馆 ,是刘铭传后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捐献的。桐城陈澹然编订的《刘壮肃公奏议》(刻本 )、黄山书社出版的《刘铭传文集》(1 997年版 ) ,均未见著录。碑石断裂 ,碑文字迹多处漫漶。现据其拓片的照片辨识 ,错误难免。朕惟人臣抒报国之忱 ,名垂罔替。当代著饰终之典 ,恩锡攸隆 ,载溯鸿勋 ,用光□碣耳。前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 ,性秉刚方 ,质兼忠勇。初倡团练 ,旋历戎旃 ,羁虎穴于江阴 ,扫狼烽于沪上。军功累积 ,勇号先加。未几 ,破虏□城 ,晋头衔一品。…  相似文献   

20.
金缕曲 詠鹰     
老木孤瞵久笑花场燕娇莺腻。合惭粗丑。白日荒荒高处立。闲向空山饥瘦。等负了英雄身手。一啸戾空横两翼。莽乾坤盘得风云吼。疑有胆。大如斗。妖形怪色喧林薮。寄层霄。撇然呼下。血惊毛抖。刘表诸人名士耳。几识追风捉走。说登(?)又曾谁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