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岗 《东岳论丛》2002,23(4):108-110
“德治”和“法治”是先秦诸子重要的治国理论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们大大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并付诸于社会实践。一般而言 ,在封建皇朝建立前期 ,统治者大多采纳思想家们以德治为主的治国方略 ,如两汉前期。两汉中期 ,封建皇朝臻于鼎盛 ,则是“德法并重”思想的产生和实施阶段。而到两汉末期 ,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政局动荡 ,“德法并举”思想又演变为重法治 ,轻德治。这种因时而变的思想 ,反映出了汉代诸子的聪明睿智 ,有效地维护、巩固了封建统治 ,这正是汉代诸子为后人及今天的我们提供的最为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吴越 《江汉论坛》2002,2(9):11-16
议论德法两治及二者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时,应以有关历史理念为参照,防止在基本概念上模糊与空洞,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本文以儒法两家和启蒙思想家有关学说为底本,着重论述德治与法治是治国方略或治国主张,同道德与法律不可等同;现代中国实行德法两治和二者相结合治国方略,应明确其当代含义与执治主体,避免在理论上出现深层的重大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治国理政的方式上,德治与法治是两个主要手段。纵观中外历史发展,只有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协同互补,才能形成良好的治理体系,产生好的治理效果。古代中国奉行"德主刑辅"的观念,坚持德法并用,实行"重德轻法"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曾产生积极影响,但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当代中国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德法双治"、德法相济,构建和实施"德上法下""循法成德"的新型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的提出 ,并不是对“依法治国”的否定 ,而是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德法合治”这一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思想的又一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慧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46-253
我国现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模式是结合中国国情所做的历史必然选择。国家的治理方略既要顺应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生态文明,还须汲取德治文化传统中的宝贵经验和人文精华。如何继承我国古代优良德治文化传统,需要在认知上廓清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法共治的内在关系,形成面向历史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将优良德治传统融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政实践,为现代德治和法治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思想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德治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以德治国"的理论创新.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今“德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德治"思想是以忠君孝悌为核心,特点是道德与政治一体化,重义轻利、重德轻法,其价值导向是整体主义;我们的"德治"思想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与政治相对分开,规避"双重人格"的出现,主张义利并重、德法兼治,其价值导向是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德法兼治观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深刻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各自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法兼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实践结晶,一方面将道德贯彻到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使得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这既符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9.
熊英 《江西社会科学》2002,(11):107-109
德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分析,阐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举”治国思想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法共治不是道德与法律简单地累加适用,而是既体现二者区别,又体现二者结合。德法共治要求发挥德治与法治的各自治理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参与国家治理,以实现国家治理绩效的最大化。德法共治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治理手段与治理目标的统一,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本质特征,因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中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贴切表达。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中德法共治的内在逻辑表现为: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标志;实现善治的理想状态要以现代道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治和法治建设;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是推进德法共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