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新的空间战略布局: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π"型动力带,打造成为文化内外贸易的大通道、文化生产力的动力联动轴;要根据我国是一个超大型文明国家的国情,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区域模式;要面对东西部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体系;要以周边邻国,一带一路联通地区,以及北美、非洲和拉美等为近中远三重文化辐射带,投射中国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学界一般认为,所谓“藏彝走廊”为氐羌系统民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并在迁徙途中同源异流分化出众多民族之通道。而在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则是由洱海东部、北部诸部族向北、向南和向西迁徙,并呈现出乌蛮“正种”与乌蛮“别种”之间的文化普同性与差异性并存、“汉裳蛮”的“夷化”以及乌蛮与白蛮的“汉化”并存等动态性的文化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勇  张辉 《北方论丛》2021,(6):43-54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关于中巴伊阿(中国、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经济走廊构建的探索提上日程.这条经济走廊作为对现有经济走廊在区位、发展战略方面的补充,具备打破南亚-西亚地区地缘安全困局、推动中国—南亚—西亚合作与发展的潜力;这条经济走廊作为贯通"一带一路"南向经济走廊的纽带,也有潜力成为"2.0"版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替补;这条经济走廊的构想不仅基于中国与巴伊阿三国双边贸易关系稳定、投资和项目合作不断深化以及中巴经济走廊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而且也是对巴伊阿三国希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回应;四国之间总体稳定、持续向好的双边关系及多边关系为中巴伊阿经济走廊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当然,中巴伊阿经济走廊也面临诸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交通便利、制造业发达、文化资源丰富、人文荟萃,不仅是我国辉煌灿烂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且是联通亚太、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大动脉。"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带际发展和业态融合的新趋势。打造"长江文化产业带"是优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战略布局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长江文化产业带"的建设要依托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和传承长江文明,坚持文化产业引领发展、融合发展和理性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建立"战略支点",形成"点轴联动"效应,积极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6,(2)
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导我国海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地与海洋的双向联通,发挥我国地缘优势,开创海陆统筹的海洋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海洋强国战略的互动关系,探索在"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中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途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 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不仅以其高山峡谷相间这一独有的地势特征而闻名于世,同时还是连接黄河及长江的重要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民族学上称其为藏彝走廊或氐羌走廊。藏彝走廊是黄河上游地区与长江上游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一个大通道。在该走廊的六条南北流向的大河水系中,尤以岷江上游最为重要,而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原茂汶羌族自治县)更是该流域的中心,尤其是县城凤仪镇所在谷地是岷江上游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河谷冲击扇平原,因其土肥地美,水源充足,气候宜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空间转向”成为人文社会学科理论变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于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的研究也引入了“空间”这一新的视角.“藏彝走廊任何局部或微观整体都有一个时空的大坐标为背景,即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开阔的眼界.”在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安宁河上游的冕宁县境内生活着一个小族群—一多续藏族,“错巴卓”是多续藏族的重要节日,它不仅展示了多续藏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还是其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和重点项目,既对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具有示范性作用,也对我国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资金、人员、项目规模逐步扩大,双边及多边往来日益频繁。但在取得一系列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面临着多重导致我国项目停滞、利益受损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化解挑战,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成为理论和实践都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翠霞  高宏存 《东岳论丛》2019,40(10):56-65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间文化产业合作机制和模式的研究被提上日程,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整体战略组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如何趋利避险值得探讨。分析文化贸易、文化投资的区位特点和既有优势,既要进行传统贸易伙伴间产业贸易的深度拓展,又要结合优势领域和一些新型数字行业进行新的拓展,更好地带动中国实体经济的国际市场拓展和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川西高原六江流域地区有民族走廊之称,分布着藏、彝、羌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和族群,这一地区也是汉藏、藏彝交接边界;也是历史上羌、氐、戎等民族活动频繁的地域。近十多年来,多种原因促使该地区的语言生态平衡被打破,该地区零星分布的被称为“地脚话”的民族语言,相当一部分正在衰变,走向濒危或即将消亡。抢录和保存这一地区的民族濒危语言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带一路"是经济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广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珍藏着无数的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民族文化等文化瑰宝。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在展现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明传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对沿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多元文化统一整合在丝路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旗帜之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丝路文明的认同。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和路径,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赓续"丝绸之路"原初全球化的传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殖民性质的人类文明交流模式,契合了当代基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文明共同认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文化发展繁荣期和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冲刺期"三期叠加"阶段。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对内促进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对外实现文化产业的合作共赢。具体路径是: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品体系,构建圈层文化贸易。在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方面,既要突出传统出口优势项目,又要结合当下文化产业增长热点,提高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输出额。在完善文化产品体系方面,要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关切和文化利益,布局文化产业要强调分工和协作,既要当仁不让地争取市场份额,又要"左右兼顾"考虑邻国的文化感受和经济利益。在构建圈层文化贸易方面,要依据文化距离尽可能降低文化折扣,开展有针对性的国际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14.
"藏彝走廊"民族音乐遗产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处于濒危的境地,其保护具有紧迫性.除应申请进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对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外,也应加强"藏彝走廊"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5):16-24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就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以复兴草原丝绸之路,构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走廊为目标,按照中蒙俄三国共同批准的《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的要求,实行规划引领、文化旅游先行、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搭建投融资平台、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大项目带动战略,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协同推动,充分挖掘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资源价值,通过资源整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使三国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蒙古国"草原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形成更加紧密合作的东北亚文化竞争高地,实践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中,振兴丝绸之路青海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全面促进青海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间节点上,构建丝绸之路青海道特色文化产业带,突出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南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切实在青海落地,并与周边丝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携手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从而推动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凸显"大美青海"的特色和实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费孝通论藏彝走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述已故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藏彝走廊及其相关问题的论述,说明藏彝走廊与民族走廊学说的具体内涵和研究范围,表明了进行藏彝走廊研究与民族走廊学说研究的重大意义及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问题的相关性。简要概述了目前国内对该学说研究的进展情况,高度评价了费孝通先生对藏彝走廊和民族走廊学说研究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青海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内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全球经贸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是当前青海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切入点。青海要紧紧围绕"五通"要求,加强沟通协调,以建设国际通道、口岸,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强人文交流等一系列项目推动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7,(8)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促进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辽宁经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提升了辽宁经济发展"走出去"的政治护航力。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辽宁所遇到的挑战也为地方政府治理,地方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辽宁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从制定符合省情的规划与创新政策体系、利用"互联网+"政府治理完善咨询信息服务体系和主体平台的建设、大力简政放权,强化"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企业主导、响应"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人才支撑、加强廉洁高效的辽宁地方政府自身的建设等方面出发为"一带一路"融入辽宁助力。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作为"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文化对人地关系的现实切入和共时转换,不仅是"一带一路"境内国土开发的空间展示,而且是"一带一路"境外人化自然的空间拓展。在现实性上,文化国土的空间地域与土地文化的价值意蕴,构成了中华国土文化的空间定位与内涵意旨;国土文化的物态化转换与规划、利用、整治的价值刻写,形塑着土地开发的均衡国土空间;国土开发区位、结构与生产的空间集聚,演绎着文化物化与"一带一路"发展的空间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