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是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分析。本文首先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和其心理特性进行深层的分析,然后在其基础上总结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深层心理实质和对现实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逍遥"独具其浪漫主义情怀,其可启示人们思考"无待"途径,追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冥,寻找心之所向的"乌托邦"。但"逍遥"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无待"的结局,只是表面地认识"逍遥",就容易沉浸"阿Q精神胜利"的愉悦中。实际上达到"无知无欲、忘我忘世、化蝶化物"的境地,不是物理上的"死亡",就是精神上的"幻灭"。  相似文献   

3.
阿Q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阿Q形象更是那个时代小丑的形象。代表着封建理念下的广大中国人的愚昧、落后、自私、麻木等等特点,封建思想把人摧残的不像人。鲁迅先生就是希望通过《阿Q正传》这篇文章能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名人名言     
张峰 《老年人》2009,(6):15-15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到城里打过工。肉体的阿Q无疑是走出过未庄的,但精神的阿Q却从来没有走出过未庄。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天下事物,哪怕是一张凳子的取名,也还是未庄的好。  相似文献   

5.
"屌丝文化"反映出社会变革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气质,透视、表征了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屌丝"称谓放大为自我审视的精神符码,其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网络亚文化由下而上的"话语革命"方式表达了"话语权"的获取与崛起。"屌丝文化"是自嘲中的解构与身份认同中的建构,它意味着青年草根阶层或弱势群体更多地获得了诠释自己生活的角度与权利。屌丝文化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了社会内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代表的自嘲韵味是解构文化中的快感和胜利,这和阿Q精神有着内在传承性,网上的"愤青"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屌丝"。"虐骂"和"求虐"心理是屌丝文化集体喷射的快感。  相似文献   

6.
假如我们中国人连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个个都变成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人,好多人就不能活,成千成万地死去。假如有人说你有点像阿Q,不要怕,倘若能做到三点,就算长了出息,乃至大大长了出息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婚姻与爱情的祭台上独领风骚几千年的"贞操"观已渐没落,"第二次贞操"这一概念开始被人们所关注。这并非矫情,也并非抱着退而求其次的阿Q精神。或许,这是对爱情的另一种尊重。年少轻狂、激情难挨、爱情失意,又或者遭到意外的性侵犯,都可能成为女人在  相似文献   

8.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论述了悲剧性讽刺中典型的牺牲者形象,本文以弗莱的讽刺性替罪羊角度着手,试图分析《祝福》和《阿Q正传》中祥林嫂和阿Q悲剧典型形成的根源,并阐释时代精神或作家笔下替罪羊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未庄出书热     
鲁迅先生的一篇《阿 Q 正传》,使阿 Q 成了红得发紫的名人。出书、演讲、剪彩、任名誉董事长、做广告——阿Q 是“要什么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不仅住上了小洋楼,还与一位当红歌星谈起了恋爱——听说快要结婚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以他的才气生养出了“阿Q”,现在想来也该是Q子Q孙成行,“Q”成大观了。这次借世界杯足球赛的机会,国人的“Q”病真就大大地发作了一回。中国足球队兵败世界杯,这本在预料之中。冷静看待、客观宣传,方显大国大家之气度,可让阿Q的后人们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与本能有关的愿望。无意识与人的本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透过无意识下显露出来的本能来揭示人物的隐秘心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人物。本文主要针对阿Q无意识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著名作家王蒙在复旦大学文史讲堂开讲《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在谈到语言决定美丑和成败时,王蒙以阿Q为例说:我要和你困觉!阿Q表达爱情的方式多么恐怖啊!如果他当时能深情地  相似文献   

14.
李丽琼 《职业》2014,(20):191-191
阿Q和堂吉诃德这对精神兄弟是鲁迅和塞万提斯笔下的两个艺术典型。二者均是时代的摒弃者,为当时的时代所不容,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被看成是疯子,但疯子也有渴望有自己的爱情,对爱情充满了追求,然而时代和性格却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最后都以悲剧告终。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1年8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影响深远,意义非凡,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种精神,即"红船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应该融入"红船精神",通过加强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价值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使其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6.
~~阿Q的烦心事系列@小桦~~  相似文献   

17.
士者为鉴     
俗谚有“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戏谑,而如让作为知识分子的唐僧也照照镜子,尽管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结果也未必就是“人”。免冠之后,能见几许青丝?照人而不照己,几乎是知识分子致命的弱点。我们以前常深感于农耕文明的愚昧,虽大字不识几个,礼教却烂熟于心。一般而言,这种俗论固然不错,但这只是知识分子拿着镜子照人家的结果:读了几遍“阿Q”,于是你是阿Q,他是阿Q,岂不知自己正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自面世之日起,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赞扬和喜爱,而其英译本的研究更是长期为学术界所关注,研究成果屡见不鲜。本文运用改写理论,通过对《阿Q正传》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世界》2014,(11):60-60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存在十大社会病症;超半数网友认为官员群体存在信仰缺失危机。 信仰缺失:价值多元化下存在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道德赤字与坏账凸显; 看客心态:阿Q式的冷漠、麻木与围观,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0.
~~阿Q的烦心事系列(5)@小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