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蒙语文是蒙古族地区蒙古族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作为蒙语文教师也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场合,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简贵超 《职业》2012,(15):180-181
在信息时代的当下,中华传统的书法与中职学生渐行渐远,中职的书法教育遭遇现实的尴尬。本文从语文教学与书法教育的关系及当下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现状,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纳入书法教育的策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王新光  聂义德  王永智 《职业》2011,(20):145-146
对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古代诗文不需要获得精深的相关知识,而是要从感性上加以把握。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染,使自己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环是学习古代诗文的主要目的,这是由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师,笔者一直非常关注技工学校学生的古代诗文教育和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民族文化的教导和传输,以此突出民族特色,尤其是自爱民族音乐的教学当中,更要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是每一个学生需要了解和推崇的,因此学校教师需要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深化和调整教学内容,进而建立起针对大学生民族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播。基于此,本文对民族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真正地把语文教学从以"应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朱瑞雪 《职业》2014,(24):136-137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高职教育中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语文的外延即生活,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充分发掘这门学科蕴含的丰富人文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走进阅览室、播放优秀影片和视频等尝试。  相似文献   

7.
赵祖磊 《职业时空》2013,(5):115-118
以学习汉语的蒙古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出发,以与汉语语音发音相近的蒙语语音为参照,进行汉蒙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两种语言中由于发音相近而产生的汉语发音的偏误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洁 《职业》2011,(8):129-129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的觉悟"的要求,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最看中的分数,而是要和德育和美感结合,让同学们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到中国传统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语文教育的成果不在局限在表面。本研究针对新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和现在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分析了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贾敏 《现代交际》2014,(11):147-148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特殊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同样不应忽视这一问题。如何利用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是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大学语文课是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本科院校培养合格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预科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语文教材常常融生活美、情感美、自然美于一体,在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挖掘语文教材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讲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审美出现了偏差,甚至良莠不分,把怪诞当时髦,把粗野当豪放,将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视为潇洒和有风度,我们认为这是教育中偏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陈旧,给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当下语文教学应该回归传统,我们要将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经典诵读的价值体现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促进学生学校家庭的和谐;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促进民族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世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各民族人民在自己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又使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或称为文化的民族性。这样.也就使得我们的世界涌现了多种文化体系,或称为文化的多样性。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民族。有多少国度,就有多少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小学古诗词教育,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生接触古诗词的时间相对较短,头脑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古诗词学习框架,加之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教育与学生发展不相契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正因如此,加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研究力度,积极设计策略改进并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重要且必要,必须对之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鼓励语文教育将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到重要地位,鼓励小学生积极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众所周知,国学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国学经典诵读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精神文化,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甚至对提高小学生智力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长、教师和学校应积极配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国学教育的开展,使学生从小学阶段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与文化差异导致了各民族地区的学生的差异,这也对于从事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师自身发展提出了比其他教师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为背景,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需求、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预科学生的需求和从事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师的自身发展三方面来探讨民族预科教师的文化素质的发展要求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的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从古至今的教育中对于国语的教学程度是非常深的。在小学汉 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是非常深远持久的,是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是整个民族乃至我们整个国家对于小学生的高度重视 以及悉心培育的重要象征。以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为背景,融入情感教育,对走进学生内心,更加了解小学生的主要诉求,敢于肩负 民族复兴之大任具有格外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区域内文化建设以及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不是通过传授和灌输获得的,它只能在学生主体性的动态实践中获得,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体悟和实践的过程。听、说、读、写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外显行为,是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用典即是引用成语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古昔之事来比譬今日之事。因为所引用的古事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相似、相同或相关之处,就使读者产生联想,体味出作者不言自明的隐曲之意。我国21世纪语文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要以主体的姿态投入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认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和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笔者以毛泽东诗文用典为例进行赏析,概括出几种常见的用典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阅读鉴赏诗词文章,提高其语文素养,强化其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有些学生厌学语文,是因为他们对语文主体——汉语本身了解的太少,对自己国家的语言认识不够,所以对汉语没有特殊的情感。针对这一现象,我从欣赏汉语的音美,体味汉语的形美,领略汉语的意美,挖掘汉语的文化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母语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对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