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改善,近几年,农村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加之,我国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普遍减少,为此,很多地区实行"撤点并校",随之带来的是农村学生远距离求学,农村学生对校车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车辆和资金有限,带来了不合理的校车运行及"黑校车"的存在,对农村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就当前农村校车发展现状而言,农村基层政府必须大力保障农村校车安全,促进农村校车安全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信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并提出构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独特性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在形态上与工业化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不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在于“普世性贫困”状态下每一个农村劳动力都是潜在的流出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第一步,实施惠农政策,“分化”转移群体。第二步,解决土地流转和城乡分治的政策限制。第三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两委组织体系中,女性的比例偏低,影响着女性政治发展和新农村民主建设。农村女性进"两委"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政治结构、制度环境、性别文化和组织依赖等方面存在着必然的路径依赖。而真正保证农村女性进"两委",并不在于将"依赖"变成"割裂",而在于梳理各方面组织关系,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妇女组织的合作网络,自上而下地完善政策法律来确保女性进"两委"、与男子平等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有模式总结的基础上,依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讨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选择,并提出了实现目标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全面建立以来,制度的实施成效明显、作用突出,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低保对象难以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低保对象确定困难、低保制度宣传不到位、基层低保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应从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大宣传、加强基层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性的低保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10月7日,黄山区焦村镇章村村民正在铺设引水管道,黄山区山高林密,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解决山区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该区今年计划投资351万元,解决14个乡镇38个行政村9000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实际到位资金348.1万元,工程完工12处,已解决人口5800余人。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问题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由中央到地方逐级递减,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和总体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借助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和构建与完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等政策路径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均衡城乡利益、缩短城乡差距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工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式的转移思路、小城镇建设的适应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0.
要使山西农村经济实现产业化、集团化的发展,对山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选择和路径分析很有必要.应明确农户加公司、股份合作、农村合作社、专业农协等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这些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治理的原则、制度的建构与运行机制、培训教育,以及资金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现有农村经济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伴随这一进程,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构建生态文明话语权,逐步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文明话语权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我国构建生态文明话语权面临的制约因素,着重分析构建生态文明话语权的优势和机遇,探索提出构建生态文明话语权的路径选择,为深化生态文明话语权研究、推进我国生态文明话语权构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愿意转移、能否实现转移主要取决于预期收益与所付出成本之比较.后者不仅包括为实现转移所支付的经济成本,而且还涵盖相应的心理成本和社会成本.基于综合成本之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路径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相似文献   

13.
张蕊 《天府新论》2002,(2):18-22
技术创新一般有两种路径 ,即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本文结合网络经济中技术创新的特点 ,比较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提出了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依据 ,并据此分析了适合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职业教育在20多年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资不强;(2)质量不高;(3)专业结构不合理;(4)经费投入不足;(5)教育观念落后。为此,必须对四川职业教育的结构优化作出合理的路径选择。1.认真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2.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3.政府制定科学决策,重点扶持职业教育;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多层次发展职业教育;5.倡导职业资格鉴定制度;6.加强经济发达区域对四川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15.
制度选择与路径依赖: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系统分析我国小城镇战略的选择、形成历程及其不断强化的内在逻辑,可知小城镇道路只是我国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的临时选择。然而以小城镇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一经形成,便走上一条遵循自身演化逻辑的道路。虽然当初的诸多因素已有所改变,但由于对原有路径的依赖,小城镇道路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演化过程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实现区域内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青岛市近年来创造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青岛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就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融合性、互补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城镇网络,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扫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探讨符合建设国内著名中心城市、国际知名城市要求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所能实现的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是既没有完善的与城市类似的公共财政安排,也没建成基于村民自治基础上的私人自愿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机制。在实际状态下,公共财政及公共选择两种供给路径各有所长,对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大有裨益。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的分析视角,文章梳理出这两种供给路径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状表现,在结合农村公共产品自身分类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在实践中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路径选择取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立15年以来存在三个发展阶段,当前地方政府及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者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存在着认识上、政策扶持措施上或自身素质上的各种问题,应优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农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是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两型家庭、两型农业,建设县域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创新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绿色补贴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破解"亚洲悖论"、适应地区体系转型的战略选择。它以追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宗旨,实现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是包括地区行为准则、安全合作对话机制和安全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安全合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实施路径上,它将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理念基础上,坚持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原则,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的战略支点;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亚太地区国际体系和秩序,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架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