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上海出现了通俗唱法。大约在1980年,邓丽君演唱的歌曲风糜一时,通俗唱法才被大家接受和喜爱,最后逐渐发展起来。现如今,全世界通俗流行音乐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较为生活化、口语化。通俗唱法能够在高师音乐专业的课堂进行应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必然结果。新形势下,不仅要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将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开创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学堂乐歌时期,合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态确立和发展,为后来的军歌、工农歌曲、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及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学堂乐歌时期合唱作品风格特点、影响若干方面的简要分析,让大家对此时的合唱音乐作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歌曲演唱即歌曲声乐表演是声乐表演的一种形式,是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的一种音乐表演方式.表演者需要运用自己的身体和使用的乐器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通过身心的有机结合,把谱面上的艺术作品转变为具有可听可视的音乐艺术形象,并实现其艺术功能.在一个完整的歌曲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运用发声的技能技巧、歌曲的处理、歌曲的表演力及舞台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技能技巧,来力求完美展现歌曲的内在艺术魅力和演唱者自身的演唱、表演能力.其中,表演者在歌曲演唱中的交流方式和技巧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创作过程,它有助于使表演者更好地融入歌曲的艺术内涵、舞台设置的艺术内涵及观赏者的艺术需求,提升歌曲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选词考究,词曲平横。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杂,伴奏占和歌曲同样重要的地位,它是作为音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仅仅为了歌唱而存在,大多伴奏不仅渲染了音乐的气氛而且突出了音乐的故事性。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在德国艺术歌曲被称为里德,代表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在法国艺术歌曲,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各国艺术歌曲名称和风格不同,但在艺术形式上都属于艺术歌曲范畴。这种不同于民歌和歌剧但又能表达意境的歌曲类型流传到中国被称为艺术歌曲。它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胡晔 《职业时空》2008,4(1):42-42
何为民族唱法?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说法:1指有文字记载以来所有民间传承下来的说唱艺术。包括民歌、戏曲、说唱等演唱艺术;2是指民歌的演唱艺术;3是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借鉴于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结合汉语吐字、发音特点的中国歌曲的唱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风"流行歌曲为大众所热衷,亦得益于其在创作过程中与民族唱法的巧妙融合和创新。无论是中国戏曲元素的渗透,还是民歌元素的融入,都赋予了"中国风"歌曲以不同的文化韵味,流传甚广。这也是基于大众熟知、易接受的民族唱法融合流行音乐元素创新而成。  相似文献   

7.
和普通音乐不一样的是电视音乐有自己艺术特点,要推进电视音乐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对其艺术特征作深入探讨和研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运用与音乐创作,以创作出声画并茂的高质量作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古代诗词与音乐相结合是成为我国民族声乐中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种新型对古代诗词的表达,为我国古典诗乐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具有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社会,各种文化之间交融与碰撞的现象越来越多。各种文化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相互渗透,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中国的民族歌曲与传统美声也并不例外。民族歌曲摒弃了传统唱法中的弱点,吸收了美声唱法里发声的精髓。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演唱方式,并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动画影视发展史上,吴应矩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不仅是动画配乐的业界权威,也是对中国动画影视艺术贡献最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所创作的动画音乐以《大闹天宫》、《草原英雄小姐妹》、《阿凡提》系列为代表。在这些动画音乐作品中以丰富的创作手法、民族化的语言、以及多样化的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声乐也称艺术歌唱,它能够通过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歌唱者真情实感的演唱营造出一种欢快、悲伤亦或者抑郁的氛围,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声乐的种类有很多,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声乐教学,就是教师们通过授课的方式,教学生们有关于声乐的知识,训练他们歌唱能力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声音和内心丰富的情感来淋漓尽致的演唱歌曲是教学的目的。其中培养情感与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中作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生们培养自己情绪与情感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红色歌曲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逐步成为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以音乐的形式将美妙的旋律传递给人们,从而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感。本文就是从红色歌曲文化育德的内涵、价值基础等方面加以分析,进而为红色歌曲文化育德的实现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民族唱法。分析了原生态歌曲及其唱法,并提出了分类误区及正确分类的必要性,以期更好地保护民歌。  相似文献   

14.
蒋艳琦 《现代交际》2010,(11):103-103
文章通过对音乐、历史、文化的简析,以歌曲《五月的鲜花》为例阐述了音乐对历史、文化及情感传递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70圆梦     
邓开云 《老人天地》2008,(12):12-13
2008年8月,成都市70岁的黄启林的两首歌曲《草原上的格桑梅朵》和《故乡的月亮》双双崭获"中国流行歌曲十大金曲金奖"。十大金曲中两首出自于同一作者,这在中国音协的评奖史上也十分罕见。黄河本名黄启林,是重庆市涪陵市第14中学的退休教师,而他的音乐创作梦,源自他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歌唱艺术。两者有着很多共性,可以说是有机的整体和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它们的呼吸要求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深沉的呼吸。只有气息的深沉才会有声音的效果。现在的民族唱法教学已经有了科学的、系统的模式,注重民族唱法的风格和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很多教师将这两种特点有机的结合,使得学生的歌唱能力不断的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在不断的发展中民族唱法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形成了不同的声乐模式展现多种艺术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移动唱法与固定唱法同时并进的训练方法、移动听觉与绝对听觉的互换以及节奏与旋律的听记训练是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文化的符号,流行歌曲根植于所处时代的现实土壤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以一种鲜明的风格记录时代声音,为我们透视青年亚文化流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摇滚”歌曲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青年释放自我与现实抗争的文化情结;“怀旧”音乐是青年人在“前面无路想回头”境况下的一种心理调节;以“自我”为主题的歌曲是青年主体意识增强的现实回应;“佛系”歌曲映射了青年人自由空间被挤占后的一种养心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戏曲音乐是一种长期存在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戏曲音乐的文化积累,戏曲音乐文化的价值认知探讨现代戏曲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博 《老年世界》2009,(24):7-9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内蒙古电影艺术带来了春天。1953年,描写内蒙古草原上牧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劳动和斗争的影片《草原上的人们》上映,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但影片的主题歌《敖包相会》成了经久传唱的草原歌曲,而且著名女演员乌日娜扮演的女主角——女共青团员、互助组长萨仁格娃勇敢、乐观、豪迈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