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保罗·奥斯特是享誉当今美国文坛的一位后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采用多种现代与后现代创作技巧。在侦探小说的外壳下,表现的多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本文试结合福柯的规训权力和权力话语理论,对奥斯特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进行解读。小说通过"被监视者"与"监视者"身份的互换,以及小说人物同权力话语的较量,揭示其对规训权力的反抗和对迷失的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福柯、布迪厄、巴赫金的权力话语观,提出了话语研究中的权力话语的重要性,认为社会语言学家应帮助公众利用批判性话语研究工具解构话语中隐藏的权力和社会意识形态,揭露权力话语对公众的欺诈性。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中,福柯不仅有着显著的声誉,而且他与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为人所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福柯一生的理论旨趣可以概括在知识/权力/主体这三个重要主题中,其中权力又是最核心的概念。福柯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微观权力观,解构传统的宏观权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福柯与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话语与权力——分析福柯“认知的意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性,西方流行着一种性压抑假说.性压抑假说把自17世纪以来的西方性史读解成压抑不断增大的编年史.而在福柯看来,存在着另一部现代性历史,这是一部有关性的话语、权力、知识生产的历史.为此,福柯分析了性话语和围绕性的权力机制.他在<认知的意志>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性自17世纪以来,不但没有屈从于压抑机制,相反却服从于一个煽动不断增大的机制.各种作用于性的权力技术没有屈从于一个严格挑选的原则,而是服从于一个多元形式的性经验的散播和移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以展现欧洲旧世界和美国新世界的文化差异、冲突而闻名,<黛茜·米勒>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表明:在话语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有一种权力在运作,正是这种权力使问题得以提出,使陈述成为可能,又使话语拥有权力.运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从黛茜·米勒和权力话语冲突的内容和实质两方面重新解读<黛茜·米勒>,不难看出权力话语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把异己的"他者"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7.
福柯及后现代思想家们对权力的批判与解构,加深了人们对权力的“恶”性认知。权力的片面“恶”性面向,会导致人们忽视权力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忽略权力在人类生存及人性实现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陷入悲观绝望的泥沼。权力在话语形成、欲望满足及人类整体存活中的效能造就了人类文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权力逐渐遁入到真理话语之中,缓解了其显性的暴力特性,为人性实现及人类的自我解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以福柯有关权力与知识的论述来解读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可以发现混血儿实际上是美国南方社会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白人用权力将混血儿划归为南方社会绝对的"他者",并在种族知识里把他们妖魔化.这种权力和知识的影响力是如此强大,不仅使混血儿受到支配,就连他们在反抗白人权力过程中的行为,也不知不觉地被内在化了,成为了它们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从权力话语理论看异化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阐述了权力、知识和话语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知识是权力的象征,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控制知识权力话语的文化力量能够实现其文化控制地位.强势文化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文化交流中获取说话的权力,并对弱势文化进行操控.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势必会受到这种文化霸权的影响,这体现在译者对翻译题材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中.翻译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工具,而是一种在不同的权力话语制约下的对话与交流.弱势文化通过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介绍自己本民族的优质文化,有利于抵制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10.
围绕公共性这一话题,学界大多在开放而非封闭、权利与责任、交往理性与主体间性等启蒙与反思体系之中展开。而对于知识社会学领域中的福柯来说,公共性的话语不是体现在“公共性”的思辨体系上,而是隐含于保卫社会及其旨趣之中。在福柯的研究视域里,社会由公众、知识、权力、现代性意义的启蒙及相关社会事实构成。这种结构的本质即为具有开放、联结、互动、批判等属性的公共性。知识之公共性、权力之公共性以及启蒙之公共性即为福柯社会学视域中公共性及其关怀对象。就归属主体来说,公共性属于社会公众。就知识社会学视域的公共性而言,已有的知识需要反省;未开启或有意回避的研究对象需要纳入;构成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支撑点的权力需要重新检讨;而极具理性意义的启蒙也需要反思与批判。福柯独具匠心地提出,“被屈服的知识”应该进行一场知识翻转,沿此路径,公共性的关切对象应超越专断与狭隘,这即为保卫社会公共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菲尼斯·芬恩》是特罗洛普的代表作"帕里赛小说系列"的第二部,它与小说系列的第四部《菲尼斯归来》合称为"菲尼斯小说"。特罗洛普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带有政治色彩且具男性化特色的"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劳拉太太。作者从性别视角切入,并以福柯的话语权力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劳拉由反抗——妥协——反抗三个阶段的分析,阐述了父权制社会的话语权力在她身上如何得以运作和实施,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络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做出回应。这一人物的塑造不仅透出强烈的历史感,而且蕴含着特罗洛普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沉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力量关系都是权力关系:论福柯的权力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赋予权力以社会本体论地位,从多个方向上更改了经典政治理论的权力概念。在话语—权力—身体相互构成的分析中,理性的统治成为福柯权力批判理论的核心主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马克思经济批判的政治理解模式,经济关系至多被看成是理性权力运行的具体领域,由此使政治阐释超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框架。理性权力批判作为福柯理论的主题和基本贡献充分体现了后现代政治理论的典型特征和当代政治思考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权力问题是贯穿福柯思想的核心问题。传统权力理论未能正确理解权力关系与支配关系,导致将权力视为占有之物,将权力分析局限在政治与法律系统内,习惯从宏大性、否定性、压抑性上来理解权力,特别是传统权力理论始终未能将权力从行为关系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网络,未能将权力看作是活生生的多种"力量"的竞争消长过程。福柯通过一种"微观物理学"的权力机制拆散、肢解、分割、打碎、解构和冲毁了传统权力理论,揭下了权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真实的面孔。在福柯那里,权力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如何实施和运作;权力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动态、循环的技术与策略。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有特权能把每件事强置在它那无敌的统整之下,而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在每一点上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每一个关系上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4.
姚华  耿敬 《东方论坛》2004,(5):116-122
福柯(1926-1984),是法国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其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可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般来说,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大部分作品,是依靠他所谓的"考古学"的方法;进入70年代以后,他因研究"谱系学"而放弃了考古学.尽管福柯的研究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在他对精神病院、疯狂、医学、监狱、性等的大量历史研究中,权力问题沿着全部这些问题展开,并内化于这些问题,与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必须保卫社会>是福柯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记录,也是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必须保卫社会>一书的梳理与解读,彰显出福柯如何将战争视为历史进程中可理解性的框架,又如何在这一框架中对权力关系进行独特的分析,这也是福柯对其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的一种展示.  相似文献   

15.
福柯对权力的分析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权力思想,而且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微观权力理论。他在名著《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所阐述的微观权力是多形态的、非实体的、关系的、生产性及与知识密不可分等特点;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与检查的技术,以及空间、时间与动作的规定性策略,使得微观权力无所不在。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认知现代社会的权力实践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权力话语理论视角下的《李尔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李尔王和他的两个接班人高纳里尔、里根的关系,发现李尔王的悲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李尔王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不仅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更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阶段二元结构下的独特现象,农民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处于社会边缘,很多学者用"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来分析农民工问题,然而,当前对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对农民工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排斥。本文则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借用福柯"话语"的概念,以及关于知识、真理和权力之间关系的论述,尝试分析在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中,话语权力的运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农民工的"他者"和边缘地位是如何被主流话语建构和维护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权力理论主要以政治领域内的国家权力为主要关注点,形成传统权力观在政治领域内的单极延伸。福柯通过对权力的微观分析,结合现代社会权力的特征,向人们展开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权力视角。福柯关于权力问题的研究对当代权力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布尔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区分社会阶层的功能,根据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权利与话语是不可分割的,英语词汇区别社会性别的功能体现在词汇的性别歧视上,主要表现在男性词汇的泛化、女性职业词汇的缺失、女性词汇的贬低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权力话语理论再看林纾翻译中的“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以《撒克逊劫后英雄略》(Ivanhoe⑴)为例,来探讨林纾翻译中"讹"的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指出林译中的"讹",反映了由主流意识形态所构成的社会权力话语的干预,体现了译者个人话语权力的作用,以及作家身份对其发挥个人话语权力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