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理论是弗氏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块试金石,透过它我们将发现精神分析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这一人格"三我"结构出发,探讨这一结构在其解释宗教起源与发生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期,宗教—族群间的冲突逐渐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学界也提出不少解释方法。政治机会理论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视角:即外部政治机会结构的变化是催生宗教矛盾升级为大规模致命性冲突的关键因素。苏丹内战正是这样一种典型的致命性宗教冲突。2005年后,苏丹各种宗教行为体的和平构建活动,正是在一个开放而变化不定的政治机会结构中进行的,但随着宗教行为体与政治环境的互动,所谓的维和活动反而加深了各教派间的隔阂,成为"以分裂换和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英国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女主的美国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该影片女主妮娜是一个性格温顺的演绎白天鹅的完美者,然而为了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一个"黑天鹅",为此她一步步实现自我蜕变的全过程。现实中的妮娜是纯洁、乖巧的,但在排练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狂野、邪恶的一面。依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纯洁乖巧,狂野邪恶分别是妮娜自我和本我的表现。在演绎黑天鹅的过程中,妮娜经过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强烈对抗,最后完美的蜕变成一只真正的"黑天鹅"。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妮娜性格的蜕变做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4.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将来信教可能性的"自我预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宗教兴趣"和"宗教评价"对大学生未来信教自我预期有关键影响,其他各种可能的因素均受这两个要素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应对思路,要从"预防"拓展到"规范"。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尤其是宗教与法律、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关系的教育,使大学生都能有意识地在法律框架下理性对待宗教信仰,使他们能够在现代多元宗教环境中,理性、和平地处理信教与不信教、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辨析正信与邪教,正确理解宗教与国家安全、政经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我同一性混乱"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去解释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恋,认为在伦敦的时候,正处于"同一性危机"的林徽因对徐志摩产生了朦胧的爱恋;随着"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林徽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对徐志摩的爱也渐趋理性。而这些转变与林徽因的幼年经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宗教名义进行社会动员,是当代全球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动员下的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导势力,并经历了三重路径,且每条路径中都表现出国际"安全阀"遭到双重的破坏和挑战。梳理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因"宗教动员"而泛滥的路径,可以为国际反恐提供某种思路,从而消除恐怖主义进行"宗教动员"的不良后果,并优化良好的宗教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何静 《现代交际》2016,(4):156-157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指出大学是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自我同一性理论的阐述并对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进行分析,最终为高等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飞 《现代妇女》2014,(1):17-18
麦克斯·缪勒以"无限"解读宗教的起源与本质,从而开启了宗教学研究的先河。纵览历史,人们对"无限"的追问与思考由来已久。在东西方古代文明中,先哲们诉诸的世界本体无一例外地具有"无限"的特性。在宗教的信仰和哲学的理性中,所有的理论建构也往往包涵着"无限"的特质。缪勒将"无限"归结为宗教起源与本质,使得信仰与理性得以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合流。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因此,社会通常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培育和成长。然而,身处社会转型和时代巨变中的青少年,通常面临双重认同危机: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要面对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即使是在稳定、和缓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形成自我认同也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努力,如果处在巨变时代,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道路将更加曲折,新旧政治体制的更替、传统与现代因素的此消彼长、全球文化价值模式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主人公布朗的一次与魔鬼约会的森林之旅,同时也是布朗的一次心理历程。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布朗的心理历程,并发现布朗的森林之旅,始终充满了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格层次构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因布朗的自我无法达到超我和本我的平衡,而导致其内心痛苦,心理失常。小说本身即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文中同时分析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