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施行以来,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宏观层面,计划生育所带来的低生育率既开启了中国"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但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老龄化的过快发展将带来人口红利消失等一系列经济风险;微观层面,独生子女政策也带来失独家庭、中年空巢等新的社会现象,影响家庭幸福感。计划生育政策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做好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准备是我们政策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历次调整及相关争论,指出完善当前人口生育政策迫在眉睫。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弊端和隐患主要有:孕产妇女为计划生育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人口性别比失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金缺口扩大;年轻人口亏损;国防安全存隐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早日开禁是上上之选,应坚持正确的人口价值观,回归计划生育的本意,以家庭计划为主,社会计划为辅。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三十多年,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人口控制效果,基本达到了政策的预期目标。但学界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得失的争论与调整的呼吁也愈演愈烈。梳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法规及配套政策,综观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如何评判,可以发现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正反两方的观点分歧在于对人口规律和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认识不同。坚持政策从严或维持现行政策,是以人口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为论据基础的;建议适度放宽政策,是以人为本、调整人口结构与提高人口素质为出发点的;后者更符合我国人口政策实践的实际状况与人口发展的需要。在低生育水平下,尽快调整完善中国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而严峻的人口形势。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作为一项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从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具体措施,在中国已经实施20年了。从今而后,还将有更多的独生子女由家庭走进学校、走向社会。独生子  相似文献   

5.
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别的经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和之后 ,我国城乡之间的人口出生率都存在巨大差别。如果说实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造成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别的重要因素 ,但这却无法解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的差别。本文在西方微观人口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以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法为分析工具 ,对城乡家庭生育行为决策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的人口现状看现行的生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后人口转变"时期。然而,人口转变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更不能说人口与计划生育使命的结束。相反,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化、多元化和隐蔽化。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我们应适时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预测,中国人口转变既带来了人口红利,也带来了人口负债和人口风险.研究集中讨论了伴随人口转变而来的人口发展风险问题,概括了人口转变的六大特点以及人口发展的九大风险.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一个人口学意义的风险社会正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在形成和发展中.1996年,中国成为人口转变意义上的风险社会,2016年后将演变为高风险社会.但和谐社会拒绝不安全的人口转变.成功的人口转变需要坚守计划生育的底线伦理和重建坚强有力的家庭结构."城乡统开二胎"是值得尊重的"底线生育权",是规避人口发展风险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的一项人口生育观调查表明,21世纪初随着中国全面实行的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和改变,为新的生育观念的确立准备了条件、提供了产生现代生育观念的环境,促使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向现代生育观念嬗变,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调查还表明,即使目前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每对夫妻生育意愿平均人数也不超过两个孩子,因此没有必要为将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而担忧。30多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既限制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超负荷的激增,也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计划生育政策已被国人内化接受了。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目前的人口转变是不稳定的。因此,人口政策应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1957年,在国家高层认识到需要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讲话后,理论界就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这场讨论,奠定了当代中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调,使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酝酿和实施有了坚实的群众性基础;积淀了关于人口问题的丰厚理论底蕴,为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酝酿和实施以及新世纪以后人口理论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这一政策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转折性调整,对于延缓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推进人口可持续健康发展、缓解居高不下的出生性别比,以及解决独生子女情感心理问题等都有巨大的意义。但是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这一政策。会发现新政出台后若是不配套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职业女性由公领域再次向私领域回归,在资源交换以及家庭利益最大化掩盖下的性别关系不公正可能再次呈现出来,二孩的出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家庭中老年女性的负担,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