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对2008-2012年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从省域和经济板块两个视角对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从省域视角看,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总体趋势是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发展;从区域经济板块视角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较高,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协调度出现向中等水平协调度发展的趋势,西部经济隆起带处于低水平协调。研究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5):103-109
邮轮产业是以海洋旅游综合业态呈现出来的新兴产业,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选取2008-2016年三亚市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在上下波动中逐步提升.2008-2011年总体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6年总体处于协调状态,目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三亚市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对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山东省沿黄九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相关数据,构建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该沿黄九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度水平。结果显示:山东省沿黄九市旅游经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在2008—2017年整体上都呈现出波动变化且变化幅度不大;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围绕0.38水平线上下波动,以滨州的上升最为明显;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平均耦合协调度在0.5—0.7,处于转型阶段,且生态环境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因此,逐步形成旅游经济同生态环境协调共生的发展态势,是推动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明晰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对2006-2015年江西婺源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系统的耦合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江西婺源美丽乡村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但乡村旅游系统发展水平波动幅度较美丽乡村系统更为明显;江西婺源美丽乡村系统评价值长期高于乡村旅游系统评价值,表明乡村旅游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江西婺源两大系统耦合度长期处于拮抗阶段,提升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耦合协调度跨入初级协调阶段,尚未演化到良性协调共振阶段。  相似文献   

5.
构建广西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变化特征稳定,南宁、桂林属于良好协调型,柳州属于初级协调型,其余城市耦合协调度较低。广西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北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趋加剧.本丈根据3E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基于河北省3E系统间的协调状况,对河北省的3E协调度水平作了客观评价分析,认为河北省能源-经济种-环境综合协调度低,制约了河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建广西区域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内各组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能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模型.该协调度揭示出该复合系统的秩序与结构及其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广西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总体协调程度并不高,波动的幅度和频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 ,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 ,难以量化。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发展协调度模型 ,通过对协调度的研究 ,得出一个可表示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度量 ,可以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时空比较和未来趋势的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既有助于推动吉林省新型产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实现吉林省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参照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显示,近12年两产业的的融合发展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体育产业+旅游”的融合模式能为乡村产业振兴融入绿色驱动因素,形成互补互促,互促互进的联动效应。为论证“体旅融合”是否对乡村振兴产生内在耦合价值,本研究构建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我国31个省(区、市)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对乡村振兴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不断变化且呈现高度融合;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乡村振兴有显著推动作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呈现先递增后下降,但在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持续递增的趋势。据此,本研究提出创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多元有机融合模式,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协调发展;加大投入乡村体育旅游的建设规模,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便利的基础设施;提升国家对体育与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政策影响效能,构建体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运用系统演化论改造的EKC曲线从外部整体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综合水平的数量关系;运用嵌入自然契约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内部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研究框架构建两大系统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成渝城市群为例取2011-2014年数据均值作为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成渝城市群生态经济水平契合系统演化序列;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实力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成渝城市群区域耦合协调整体偏弱,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双核”结构,形成等级板块空间格局。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城市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成渝城市群应根据生态承载功能实现产业错位发展,通过区域互联互通、联防联控构建生态、交通、科技、市场等一体化区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群。  相似文献   

12.
宜宾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土地利用协调度的研究可以综合分析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挖掘土地发展潜力。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功效函数和协调函数,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系统评价宜宾市土地利用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利用总体协调度较低,其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系统为比较协调,环境效益系统为基本协调,社会效益系统为不协调,但总体而言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这两大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度比较高,存在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转向优质协调。据此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稳定的西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筹划申报国家级文化经济实验区、推进“文旅康体”融合发展等层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健康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质效提升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能较好地反映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耦合情况,本研究选取位于民族地区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雷山县、景洪市三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地,在探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与乡村振兴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三县(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三县(市)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综合水平和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表现出地区差异。景洪市两系统综合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龙胜各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发展较慢,雷山县乡村旅游质效提升进程较慢;(2)三县(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与乡村振兴总体呈耦合协调趋势。景洪市达到良好协调水平,龙胜各族自治县和雷山县处于勉强协调阶段;(3)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障碍因素分析中,经济效益是制约龙胜各族自治县和雷山县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资源品赋是影响景洪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在乡村振兴障碍因素分析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障碍因子主要分布在产业兴旺维度和生态宜居维度,雷山县和景洪市则主要集中在乡风文明维度和治理有...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和牧民贫困,它放大了生态不安全、社会不安全之间的累积效应,制约着西部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通过实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能力相协调,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既是旅游经济大省又是碳排放较高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统计法从旅游交通、住宿业和旅游活动三方面估算了全省旅游业直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江苏旅游业具有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特征,旅游交通、住宿业和旅游活动占旅游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减少。本文据此提出,低碳旅游是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江苏旅游业节能减排需要改善旅游交通工具的使用与提高住宿业和旅游活动的低碳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桂林宛田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提出了宛田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采用原地自然型开发模式,将旅游项目策划定位为“寨-漂-谷-五瀑布”共8个功能区的开发思路;提供了桂林宛田瑶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交通示意图和精品旅游线路,为进一步开发桂林宛田旅游产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竞合的东北区域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竞争与合作是旅游地区域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目前,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模式,但区域旅游发展仍然存在旅游产品雷同、区域竞争加剧、各自为政、旅游市场恶性争夺等问题。区域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备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特征,以及区域内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备的服务、潜力巨大的市场等,为东北区域在竞争与合作前提下的旅游联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此,东北区域可以从塑造区域统一旅游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与产品、建立旅游发展的协调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旅游资源著称世界。青藏高原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高原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对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构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构建面板Tobit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人力资本和交通便捷程度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在东、中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三,农业生产效率、人力资本对邻近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便捷程度对周边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