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2.
程俊英 《职业》2012,(10):78-79
教育目的 荀子认为,性不可顺,情不可纵,应予以化导。荀子认为人性恶,因此必须受教育,教育能化恶为善。所以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者。”即无论何人,本性虽恶,受教育后,均可变为像禹一样的贤人。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对人的关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在自然属性并无差别,但人性是可塑的。孟子从自然属性出发,提出"人性善";荀子从社会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对人性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产生,既与提出者的家庭背景有关,也与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先秦人性论理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汤晓晖  邱靖 《现代妇女》2014,(8):355-355
先秦是人性论的繁盛时期,探讨人性的理论很多,这其中最具典型理论意义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通过对孟子与荀子人性观的对比,明晰孟子和荀子人性观众的同异点,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看待人性,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孟子与荀子都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人物。有趣的是,他二人同属于儒家,但在人性论方面的思想却截然相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追究的。其实,每一种学说都深受其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的诠释必然不会相同,否则,后者诠释的意义何在?孟子与荀子之间关于人性论的诠释,正是体现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位思想家。"性恶论"是荀子独具特色的思想,其所有理论都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教化,学习积累德性以达到"圣人之善";在义利观上,他从现实的角度引导人们在"好利"与"好义"之间权衡;提倡隆礼重法和德治法治相结合,关切百姓的合理需求。总体来说,荀子伦理思想还是强调"礼义"的教化。  相似文献   

7.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最终理论目的相同,实现人的本质的基础和可能性也相同;但二人对人性内容的阐述不同,从人的本性走向人的本质的途径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家道德文化的先驱,在各自的道德教育理论中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如孔子的"学"与"思",孟子的"存心养性""反求诸己",荀子的"化性起伪"。对孔孟荀道德修养方法进行初步探究,可以从中寻找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韦  陈成 《职业》2011,(8):121-121
《孟子·滕文公上》中言:"人之有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道是中国古代学者理论体系的代名词。儒家之道即人伦之道,因此,孟子说"人有道",而不是天有道,即人要讲做人的道理,讲伦理道德。儒家所讲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人知人伦、讲人伦、行人伦。  相似文献   

10.
白静 《现代交际》2013,(9):241-241,240
孟子的性善论在道德意义上定义人性,以心善言性善,认为善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性。他的论证在逻辑上缺乏必然性和严密性,存在内在的矛盾,但它的精神作用远远超越了其逻辑上的不足,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站在孩子社会看孩子——“人性善”养成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表达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对于晚辈中以15-25岁为基础年龄段的两代人,要给予理解,还"自由"与"信任"于他们的"天性",这样反而有利于他们成熟,由此,我使用"孩子社会"概念,以示他们应当有自己的社会空间,而"人性善"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基础并伴随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另一个想法是,吾辈大人社会以前对"人性善"命题有认知盲点,本文花费些微笔墨为"人本善"论证,表明"不忍人"之心和"不忍心"之政是孟子留下的文化资源,当代代传承.时值"汶川地震",我们体证了"人性善".[1]  相似文献   

12.
善,温暖世界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很多的善,或大或小。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善,让他人感动,让社会和谐。善,是个人精神品质的体现。在震后的抢险救灾中,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或大或小。陈光标第一时间亲自带领大型机械赶到现场救灾,是一种善。即使在很多社会公益上他有炒作之嫌,但这又怎样?做了,那就是善。  相似文献   

13.
西方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人格标准建构存在困难,李瑞全提出从孟子与荀子伦理思想建构儒家式人格标准的初步构想,本文从个体内在特性与外在关系属性两个层面对这一构想做进一步论证,继而提出儒家式双层人格标准.第一层基于孟子式道德人格的扩展性建构,用于确定普遍的初始原则,在保护人类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上,相比当前西方主流的能力标准更具...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理想人格的分析历来受到各派系的深入研究,其中儒家学派对此有研究为孟子、荀子。荀子的理想人格理论结合人性论思想,将"士、君子、圣人"分层次展现不同的理想人格形象。对人格的完善,荀子看到要想将人本性恶有改变,就应该对人格进行"化性起伪"。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才观的进一步发展和儒家文化的创造性作了完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孟子名言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孟子对民本思想给予了系统的发展和阐述。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一统天下的决定性因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种观点,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相似文献   

16.
点子纵横谈     
人们都说:人是万物之灵。人之灵,灵就灵在他拥有一个精密的、复杂的、善长于思辨的大脑。其精密与复杂,就体现在它能筹谋和涌现层出不穷的点子上。如若不是人有一个能思维,能创造点子的大脑,人永远不可能从远古的洪荒和混沌中摆脱出来,从动物中进化过来,在征服比他体力上强大千百倍的豺狼虎豹的战斗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灵魂,成为万物的主宰。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重要政治思想,孟子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民本思想,包括:"民贵君轻""得民心者的天下""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关心"鳏、寡、孤、独";"治礼义""善教民";"尊贤使能"等。孟子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在当时社会仍然具有进步意义,这些宝贵的思想对现代政府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实施精准扶贫、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选拔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天理良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在指责别人不讲良心,不讲天理。那么,良心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所谓良心,就是善良之心,慈悲之心,仁义之心,同情之心。良心是一个人正确判断是非的本能,是一个人趋善避恶的品性。良心既是处世做人的根本,又是养育美德的源泉。既是照耀生命的灯盏,又是菩提灵魂的慧根。良心孕育出良知,良知生化出良能。所以说,一个有良心的人,一定是一个好人。而好人,既是  相似文献   

19.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記》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範之作,校勘成就突出體現在其校正誤、校訂脫衍、標章指辨僞疏等方面。廣取善本,對僞孫奭《孟子注疏》辨明是非,清本正源。"羅列諸家异同,使人讀一本如遍讀各本"。1《孟子注疏校勘記》不僅在校勘學史上影響深遠,也是研究清代孟學史不可或缺的文獻。  相似文献   

20.
黎斐 《公关世界》2008,(2):28-29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前就讲诚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对诚信有过精辟的论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予说:“小信诚则大信立,故民主积于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我理解诚信的含义是:“诚”者,即真诚,真心真意;“信”者,即诚实,讲信用,不欺骗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