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能否同频共振取得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但我国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高校就业错位,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非同步,人才资源浪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关联性问题。面对困惑,高校必须做到人才升级为产业转型打好基础,企业主动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端岗位,政府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才就业环境,使高端产业促进高端就业成为可能,是浙江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地方经济的考核制度体系起到什么作用?地方经济考核压力对企业转型升级之间是否存在较高的适配度?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集,实证检验地方经济考核压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和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如果地方经济考核压力大,会显著挫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活力。机制检验发现,地方经济考核压力增强时,会从财务机制上恶化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并从投融资机制上降低企业投资效率和提升金融化水平,这些变化都不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动的开展。异质性检验发展,地方经济考核压力对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冲击。本文可以为理解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偏好和微观企业主体创新转型活动提供经验支撑,并为优化政府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财政分权一直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这种特殊的分权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向增长型政府的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机制。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重新诠释了地方政府转型的理论内涵,梳理了西方国家政府模式演变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我国地方政府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内在逻辑,并建构了地方政府转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沿着发展型国家的研究脉络,以L镇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地方发展型政府行为演变的逻辑和机制。针对已有研究将地方发展型政府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型政府行为的结构性解释视角。研究发现,在取消农业税费之前,政府积极介入产业发展,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形成紧密关联的利益共同体,政府发展行为嵌入乡村社会之中。取消农业税后,乡村利益共同体的解体、宏观政策制度环境的变化、乡村基层组织体系的松散化,这一系列结构性要素共同促成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行为转型。当前地方政府推动实施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发展政策,将小农置于边缘化地位,不利于建立分散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系。如何为广大分散小农户提供更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使产业发展政策重新嵌入基层社会,是未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政策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给园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目标.伴随着各地园区经济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各产业园区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入园企业规模不大、产业特色不够突出、名优品牌产业少、各产业契合度小、产业链较短、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等,使得其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走集约型内涵式园区经济发展之路,要积极有效地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融合和强力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产业资源管理体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要积极构建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广PPP等新融资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和体制;各级政府要利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平台支撑等形式,服务园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趋同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两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选择的博弈模型为基础,通过不同政策支持的对比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产业趋同源于各地方政府间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博弈,因此,只有采取政治和经济两种手段,并通过正式制度安排进行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激励,才能促使地方政府发展与其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实践,提出了众多的发展难题,促进了多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遇和对话,推动了经济发展理论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促使政府与市场融合和制度至上;围绕培植国际竞争优势,促进贸易发展;为了获取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大力吸引FDI;基于金融制度的内生性,慎重推进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根据自身在GVC所处的位置,促进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和产业集群成长;主动参与全球合作,向低碳经济转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促进政府体制改革,向政府与市场融合的市场经济转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加强金融部门改革,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推进产业升级,逐步主导全球产业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现实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经常面临困境,而以产业这一"客体"本身为分析对象无法为产业转型过程提供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在主体方法论的视角下,以构成产业的主体,即企业、个人及其行为和互动为出发点,研究产业转型的过程及其均衡的决定。一方面,个人在既定的制度约束和信息条件下试着选择相应的行为策略,企业通过一体化决策不断改变产业形态;另一方面,企业和个人也有改变现有制度约束的需求和愿望。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却经常扭曲或阻碍这一过程的自发进行,从而影响产业的正常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主体选择: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视角及问题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选择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视角,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选择的基础理论、系统构成、制度保障及运作机制等构成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选择研究问题域中的基本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包括公共权力组织、公众及公共性社会中介组织。保障和巩固公共权力组织主导的、以公共性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公众本位循环评估机制,必须加强评估主体选择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已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智能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作为我国智能产业迅速发展的城市,已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智能产业发展机制。基于价值网络分析方法对北京智能产业的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其主要结论是:作为赋能主体的多元化平台成为区域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关键核心技术和算法的突破;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对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支持作用等。为完善我国智能产业发展机制,应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算法的突破、强化金融资本市场对智能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增强政府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产业将促进军工产业融入地方经济,实现与地方的民用产业的对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由于缺乏良好的融资机制和政策支持,西安的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金融支持是军民融合产业降低融资成本,突破金融瓶颈;完善军民产业融合的顶层设计;加大商业银行对军民融合产业支持的力度;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军民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了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数量模型。研究表明:在一系列的激励下,中国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增长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引进和选择产业发展时,会倾向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此,他们会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过度发展,一是会造成机器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使得中国出现"低就业的增长";二是造成资本在收入中的谈判能力不断提高,而劳动力的谈判能力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资本的占比不断提高,而劳动的占比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行为与房地产发展-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地产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和税收的增加具有重大贡献,但过高的房价又会抑制普通公众的房屋消费,造成公众福利的降低,妨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政府面临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两难选择,地方政府出于不同的考虑会有不同的选择。本研究以上海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VAR等计量经济方法对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行为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房地产对地方经济影响越大,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越大,而当房地产业过度发展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时,地方政府也会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增长和税收的增加具有重大贡献,但过高的房价又会抑制普通公众的房屋消费,造成公众福利的降低,妨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因此政府面临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两难选择,地方政府出于不同的考虑会有不同的选择。本研究以上海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VAR等计量经济方法对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行为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房地产对地方经济影响越大,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越大,而当房地产业过度发展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时,地方政府也会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增强辐射力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分析如何推进高端服务业快速、稳步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社会复合主体创造发展高端服务业所需条件的可行性。针对各类高端服务业项目建设及运作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作用和地位,将社会复合主体分为三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社会复合主体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竞争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在竞争的内容、重点、秩序和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本文围绕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展开竞争的重点、手段及内容,并用博弈矩阵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的后果,得出结论:招商引资竞争很难改变企业的固有区位选择,竞争的结果一般情形下只能改善企业的收益,但降低了地方政府所获得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分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针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规范招商引资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成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强调以战略性制度创新来为我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体系支撑。当前,湖南开放型经济存在国际分工参与度低、产业市场竞争力难以提升和产业经济运行环境欠佳等突出问题,通过对接上海自贸区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弱化,因为上海自贸区具有促进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重机制:市场自组织机制、学习机制和倒逼机制。不过,这些机制还不完善,需要充分发挥湖南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来促进它们的完善。同时,这些机制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也具有显著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本质是权力实现的效益目标,要科学规范地配置政府权力,研究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限异化的表现,确定政府经济干预权限的合理界限、手段和范围确定原则,构建和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建立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制衡机制、社会整体利益参与机制、引入经济公益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理清资源型乡贤返乡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机制,是将外部资源转换成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研究发现,资源型乡贤返乡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行动,既回应自身市场获利的经济属性,又有贡献反馈家乡和带动村民主体增收致富的传统社会属性,在疫情后还具有稳定地方经济和发展秩序的新社会属性。该群体通过政策嵌入、组织嵌入、关系嵌入等路径与村庄社会实现深度融合,与地方政府、分化村民等多元主体之间形成互惠合作的产业共同体。同时,资源型乡贤“家乡人”的地缘身份和共同产业利益的联结,助力形成的多元主体共同规约的经济风险防范举措,以及国家制度规范和村庄公共性双重约束的社会风险治理机制,实现了资源型乡贤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性结合发展。此外,还需增强基层社会的治理与监督能力,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乡贤的组织与引领,以应对资源型乡贤向营利资本的异变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