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家与企业持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是企业中资源要素的重要配置者和市场力量的重要决定者,在实现企业持续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成长的三种类型,指出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由亏损型、短期盈利型企业向持续发展型企业转变;第二部分从中国企业家的目标追求、行为模式和素质能力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企业家的特点;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家在推动企业持续成长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500强较大的换榜率引起学者和企业家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关注和思考,然而现有的关于企业成长根源的探讨都不能有效解释企业的持续成长问题。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提出优势资源、管理机制和核心能力三个关键基础要素是企业成长的根源所在,而以优势资源、管理机制和核心能力形成的整合力、专注力和扩展力则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所在。结论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持续成长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企业不仅是市场的基础 ,而且是市场的产物。中国经济转轨的同时 ,企业也必须要从被动的生产单位向市场有效供给主体转型。转轨时期市场的特点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大背景。企业的持续成长在两个层次上进行 :一是持续获得企业生存所需的生产要素 ;二是将有限要素整合起来 ,合理配置 ,并且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公司重构与我国企业战略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欧洲、亚洲兴起了公司重构的浪潮,许多公司通过重构重获了竞争优势。文章论述了公司重构浪潮中的趋势和特点,认为剥离和分立已成为公司重构的重点,重构范围已由绩效不佳的公司扩展到一些财务状况较正常的公司,并出现了大量持续重构的过程。在我国,企业环境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而有所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许多问题日显严重。论文通过考察我国企业所存在的生存危机,提出我国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必须借鉴世界其他企业的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持续成长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势必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才能与不断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一致性,保障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分析企业文化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文化创新对于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成长的实质及成长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成长是一个不同于简单的规模扩张的复杂调整过程,它以对企业内部和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的平衡调整为实质特征,寻求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低一级平衡到高一级平衡的平衡发展的过程.企业成长的路径有自觉的平衡成长、自觉的不平衡成长、不自觉的不平衡成长等.对企业成长的这种质的把握,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企业成长问题,从而对于指导企业制定成长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司的成长性是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未来价值之所在。通过对公司成长的定义、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及反映指标等方面的讨论对该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成长阶段理论进行了回顾总结,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比较;评价了其中的贡献和不足,介绍了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构成。指出企业成长呈现动态的阶段性特征,影响成长的内、外部因素在不同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综合石油企业的特点,分析了石油企业在三种政府规制体系下的成长路径,即计划经济下政府全面规制单一型企业成长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半开放规制主导型企业成长路径以及企业重组后政府开放规制多元化企业成长路径。从而得出我国政府在对石油企业规制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石油企业未来成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持续竞争力是来源于竞争性结构化因素的一种能力 ,这些竞争性结构化因素是后天形成的 ,是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适应性的重要资源 ,但是 ,传统的企业理论多偏重于技术、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 ,本文力图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方法。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以企业价值系统为核心 ,有效整合竞争性结构化因素 ,形成公司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公司重组的市场反应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有关重组公司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指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市场反应与经营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是:短时间内,市场股价和成交量对重组公司有异常反应,投资者可以获得超常收益;大多数的重组还未对公司产生较长时期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生命周期演变及可持续成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以企业的利润、效率、行为、职能等为出发点的居多,对企业的生命周期演变及其可持续成长的研究重视不够。通过系统分析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到:只有通过企业变革才能实现企业的"蜕变"过程,获得可持续成长。战略重组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前提。组织转型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石。文化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是一种很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它能有效地降低环境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信誉。企业环境报告制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它给人们带来一种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方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且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日益增多,环境报告制度法律化、制度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所以建议我国政府适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尽早引入这种管理机制并制度化、法律化,以提高我国企业信誉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唐山市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针对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的产业结构现状,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唐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为整个河北乃至于全国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现实范例。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这对企业提出更多要求,需要企业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过分强调企业的逐利性、无视企业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忽视其与社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否认企业对环境保护具有社会责任,将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本文认为,在一个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型社会契约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必须将自身利益?社会期望和环境利益统一起来,这样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地区779家企业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对战略人力资本、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以及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内开型人力资本与外取型人力资本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具有正向影响;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内开型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政策环境对其不具有调节作用;市场环境对外取型人力资本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其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企业重组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以获得政府的审批和注册登记为目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项目的成败取决于政府。本文分析归纳了政府作为企业重组项目的外部因素导致项目方案制定的不确定性的种种可能,指出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地方政府竞争是造成项目方案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与政府沟通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对项目的影响。对于如何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文探讨了已有沟通工具和方法在企业重组项目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一个在外企存续分立重组项目中实施有效沟通成功案例来说明文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跨国公司撤资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适应各国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跨国公司必须将对外投资的规模和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撤出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与维持和增加对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一样,都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撤资的战略可以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恢复乃至加强公司的竞争优势。本文对跨国公司撤资理论及其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将2001-2004年3795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增长机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政策选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盈利水平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增长机会显著负相关,高增长企业支付更多的现金补偿给他们的高级管理者,研究结果支持了契约理论。同时,有证据表明,股权集中度越大的公司,发行更多的负债和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但对管理者的现金补偿越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可将特色小镇划分为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创新型、金融型及人力资本型五类。生态型特色小镇内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又将促进生态型特色小镇不断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特色小镇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统筹政府、市场、智库三重保障体系,发挥三方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应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充分保障生态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