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身体写作”最早由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并倡导。它旨在反对男性中心的话语方式,建立女性自己的言说方式和书写向度。而当代中国文坛上流行的“身体写作”,却是一种“欲望写作”,偏离了女性自觉的轨道。我们应倡导女性自觉状态下的“身体写作”。  相似文献   

2.
严格意义上的“身体写作”与女性主义理论密切相关,有其产生的特定理论背景和明确的理论主张;中国当下的“身体写作”误解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神,在文学精神上有待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雪宜 《老人天地》2010,(6):57-57
一句“祖国好”道出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声,一句“祖国好”道尽了多少华夏儿女的祝愿,朴实而亲切。为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繁荣当代文艺创作.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北京市写作学会和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  相似文献   

4.
“躯体写作”原本是作为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概念进入中国的,在十来年的时间里却已交得面目全非。在写作者的功利心态、受众的窥视欲望与商业炒作的合谋之下,躯体写作已经彻底低俗化,甚至沦为“色情写作”,其中包含的女性主义光彩被消解殆尽。遥想当年,乔治娅·欧基芙曾用一朵花的意象来唤醒人们关注女性身体之美,风靡上世纪30-40年代的女作家苏青因被讥为“文妓”而满腔愤懑,似乎都已只是久远的传说,让人思之惘然。  相似文献   

5.
向京,中国当代女雕塑家,以其独特细腻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众多大胆、直指人心的女性艺术形象,“通过身体说话”曾是向京的个人标签之一。继北京、上海个展之后,2013年向京在台北推出她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  相似文献   

6.
于效群 《现代交际》2013,(12):62-62
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1973-),美国当代著名小说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来自地狱的毕业晚会?短篇故事》《宿主》“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等,其中以“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最为著名。斯蒂芬妮?梅尔擅长于运用英国式文学语言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活动。本文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进行分析,探讨作者斯蒂芬妮?梅尔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展示“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令人向往的纯爱。  相似文献   

7.
李淑琴 《老年世界》2013,(24):12-12
我们老年人如何追寻“中国梦”呢?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年人更是如此,只有身体好才能为“中国梦”多做贡献。保持健康要靠科学,不是吃得越好,干得越少,身体就越健康。要健康一半靠营养,另一半靠精神,“人逢喜事精神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锻炼,二是要做事。  相似文献   

8.
海男是中国最具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作为一个坚持用“身体”创作的私人化写作者,她对女性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她始终用“身体创作”姿态、诗意般独特的情爱描写以及女性关注视角来解构其笔下的罂粟情爱。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在中华大地引发强烈共鸣,而作为“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当代大学生来说,则非常有必要对“中国梦”的内涵和深远意义做深入的了解,只有发于心,才能付诸实践。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将“中国梦”植入当代大学生内心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赞云 《职业》2014,(26):140-141
“随笔”没有内容、形式上的限制,有自由的写作空间,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培养了写作的个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教师对“随笔”的有效评价,激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写作技能,师生间灵魂的对话,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做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身体感的研究视角下,关注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经验与“上火”身体感的连接,重点探讨青年人关于“上火”的身体感受、意义赋予、健康重建等,厘清了“上火”如何植根于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成为丰富身体经验,应对生活琐碎、压力及社会风险的代名词。研究表明,现代情境下以“上火”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身体感不仅补充了青年群体在主流生物医学背景中对身体与疾病认知的完整性,也经由主体对“上火”身体感的内化而建构起了新的社会意涵,成为抵御社会生活对生理与心理冲击的独特缓冲地带,在个体生命经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峻 《老人天地》2010,(4):24-25
她是中国女篮著名的“女巨人”.拥有独霸江湖的先天身体优势,加之后天训练而成的一身球场绝技,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女篮史上的荣誉第一人.为此书写无数神话。然而,她也是中国体坛有名的“剩女”,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14.
艾迪曼 《金色年华》2011,(10):52-52
炫富攀比,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不思进取,追逐名牌名车,缺乏爱心与同情心等等,这些都是贴给“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他们还把不良习气带到了国外,出国留学不是去学习先进科技与文化,而是去过自由自在、纸醉金迷的享乐人生,有留学生在加拿大飙车被抓。还振振有词:老外妒忌咱中国人有钱。依我看来,他们正在沦落为当代的“八旗子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1980年5月 ,以《中国青年》发表署名“潘晓”的信《人生的路呵 ,怎么越走越窄……》为标志 ,一场规模空前、历时一年多的“潘晓问题”大讨论 ,亦即“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 ,拉开了帷幕。“潘晓问题”大讨论 ,是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转眼间 ,20年过去了 ,我们 ,已经站到了新旧世纪的交叉点上。此时此刻 ,对这场大讨论进行一番回顾与思考 ,不论是对当代中国青年人生观的合理建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还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6.
霍长和 《中外书摘》2008,(12):55-57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劫夫是“语录歌”的首创者,最初的写作时间是1966年8月。 “首创者”是事实,写作时间却不准确。  相似文献   

17.
广州是最先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当代中国最早诞生志愿服务的地区。在这座志愿之城中,“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理念已不知不觉地渗入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中国独立电影逐渐形成了它一套特有的语境,以描摹中国当代社会中所出现的社会矛盾为主,刻画人们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冲击、无助和人性在此中的扭曲变形。在这样的刻画中,中国形象继“文革”的书写之后再次变异,影片无不笼罩着矛盾、虚假、道德低下,价值观混乱,麻木不堪,贫富失衡,腐败贪婪,底层边缘……随着这类影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追随者众,其也当然地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化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然而,在肯定这些影片的人文价值之前,需要剖解一下的是,为何在新独立电影中会呈现出这样的“中国形象”?其背后又隐含怎样的“东方主义”? 以下的一组文章意在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倩 《职业时空》2008,4(7):114-115
所谓“大写作教学”是指以写作教学的课堂为轴心,再辐射于关涉写作教学的全部活动领域的开放性和主动性教学。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13,(5):22-23
今年的五四,因为一场对话,让我们对青春,对中国梦,对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多的领会与感悟。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让社会各界备受鼓舞,也引发了对“中国梦”的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