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年兴 《河北学刊》2024,(3):110-116
以“元身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可以获悉社会共同体重构的规律性认识。在近代中国,伴随着“重塑国民”的元身份变革,社会共同体进入了反反复复的解构和重构过程。在“国民”身份重塑中,各种复杂的力量围绕着不同的元身份展开激烈的争夺,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政治共同体、法律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产生了分化和对立。社会共同体的重构不可能脱离对个体存在意义的基本界定,现代国家加强共同体建设,必然需要型塑个体的元身份及其意义内涵,从而构建元身份所结构的共同体形态。只有当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围绕着元身份产生一种共享的意义结构之后,统一的社会共同体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元身份设计,不仅承载着对个体社会属性和情感归宿的基本界定,而且还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法律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根本性保证.近代以来,中国个体元身份的具体内容伴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国民”)向“人民”再向“公民”的转变,社会秩序也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和态势.当下中国个体的元身份还处于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之中,一种整体性的身份设计策略无疑成为了国家构建理性的重要议题.在历史社会学的视阈下,以“人民”和“民族”名义授权的“公民”元身份,能够从当下总体性社会事实中派生出一种基于共同责任和价值观念的组织机制,其核心内涵在于国家的元身份设计与个体在现实层面取得意义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内在逻辑是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性集权的民族国家,具体而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中央集权政府.而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情景里,中国社会连续出现了权威危机,导致政治秩序混乱无序,致使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在弱势权威的无力支撑下仓促展开.不论是北洋军绅政权还是国民党的党治体制都难以彻底化解这种危机,并最终因为无法形成有力的现代性集权政权而移交出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进的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导致当代中国政治价值变革的根源。当前,中国政治价值的变革呈现出个体、经济、现代、开放和世界本位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及其发达程度内在地规定着社会主义政治价值重构的内容、原则、路径和目标。为避免原有政治价值体系解体所可能导致的整个时代的覆灭,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政治价值层面的回应,重构一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的政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3-26
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论述,是对近代中国百年探索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来时,使用了4个时间概念: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和5000多年,使我们强烈感受到这条道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实践、植根于中国历史、植根于中国人心的强大生命力。他对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科学的解构:"有梦想"讲的是共同理想,"有机会"讲的是体制创新,"有奋斗"讲的是实干兴邦。一个拥有这三个法宝的民族,就能够创造出一切美好的东西,必然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部教育环境及家庭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面临被解构的局面。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的方向是进一步转变思维观念,改进教育模式和方法,实现由单向主体教育向多元主体教育转变,由封闭教育向相对开放教育转变,由传统说教方式向现代创新路径转变,由单一家庭行为向治国理政方向转变,以体现其多维互动性、方式开放性、运行协调性和范围延展性等特征。重构基于家庭共同体的“多元、互动、开放、保障”的新时代家庭思政教育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家庭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心"、"心"是什么、心与身的关系如何,这一直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经由语言学的心灵剥离、科学主义的心灵放逐、实证科学的心灵驱魅,古老神秘的灵魂不断地"祛魅",心理的本质得到了还原与澄清,灵魂问题亦演变为心理问题、心脑问题,而心灵哲学也正朝着自然化的方向重建.  相似文献   

10.
葛荃 《中州学刊》2003,(2):130-132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吴凯 《江苏社会科学》2008,81(1):152-158
本文试图挑战传统的面子研究,指出它们具有本质主义和整体性的错误倾向。我们反对把面子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解释变量,认为它只是被社会建构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具有片段性和多元性特征。我们认为权力等级是造成中国人面子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原因,而文化为之提供了传播的环境,语言又是其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国家所有权的解构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 ,首先对国家的主体性进行了消解 ,然后根据法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透过法权的和事实的所有权不相一致的分析框架 ,并且通过历史及现实的实证分析 ,揭示出国家所有权的虚幻和在国家所有的名义之下财产利益被转归私人所有的真实性态。文章认为 ,我国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应该采取各级政府所有即公法人所有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意义活动的底线,“艺术真实”是艺术文本存续的基础。在理论界,围绕“世界、作品、艺术家、受众”这四个要素构建的理论范式,无法单独阐释艺术真实的意义机制,动态联系的范式结合也不过是标准叠加的产物。在技术层,数字媒介消弭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这一状况与总体文化观念滑向“后真相”同步,艺术真实遭遇技术解构的冲击。理论阐释无法确证“存在意义”上的艺术真实,技术冲击消解了“存在者意义”上的艺术真实,前者指向价值论,后者指向本体论。由此,艺术真实交由商品市场,文本不再可靠,资本裹挟着动态更新的伴随文本进入经济场域,在意义竞争中重建“艺术真实”的本体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既是永恒范畴也是历史范畴,它与公民身份之间具有互构性。以此视角和方法来省察中国由臣民向公民的嬗变史,可以发现,外在线索上,中国近代公民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主义取向;内在逻辑方面,呈现出浓重的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体育赛事产业的市场驱动逻辑为研究对象,比较中西方体育赛事产业业态及产业逻辑差异,借助增长竞争理论对中国体育赛事产业的市场驱动逻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职业体育是西方体育赛事产业的业态主体,协会实体化及联盟高度自治、电视转播市场化、体育博彩是西方职业体育赛事的核心支撑。以城市营销为直接驱动的泛赛事体系是当前中国体育赛事产业的业态主体,地方政府竞争、城市品牌营销及体育传播价值是中国体育赛事产业勃兴的核心逻辑;城市体育营销需求是中国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体育赛事的镶嵌式、系统性、结构化内在规定性的解构与突破是中国体育赛事产业效率提升的中心命题和必由之径。在此基础上,还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逻辑思路及运作技术等层面提出我国体育赛事产业业态解构与逻辑再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涛 《云梦学刊》2009,30(6):42-46
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的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归国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贡献比较明显,其表现为:第一,引进近代风气,冲击官僚旧习;第二,维护铁路主权,引爆革命高潮;第三,投身革命实践,促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运动的引领者,与中国政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其译著呈现的政治思想是学术语境中的热门话题,也是中国政治近代转型的重要表征.通过对严复著译、其政治思想的呈现及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解读再思考,可见严复对自由的执著追求与向往;对君主立宪的政治信念始终如一;对国民性改造的持之以恒.但是,面对国情世局的急剧变动,民众意识的不断觉醒,严复的政治思想并没有及时跟进,造成不被社会认可和当局所采纳.近代政治转型语境下严复政治思想的命运,不能不引起现代人们的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消费低迷的制度解构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消费低迷现象.从制度的视角阐释,消费低迷的根源在于存在不利于消费增长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即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投资偏向型财政税收制度、"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制度和城市偏向性制度,正是这些制度导致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和消费持续低迷.破解我国消费低迷现象必须重构制度,形成国民消费稳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政治纪念源起于西方。为探寻中国本土化现代政治纪念的策略,选取晚清至民国期间近代中国革命纪念制度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由于政治转型过程中各因素转变的非同步性,近代中国革命纪念的建构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纪念经历了酵素酝酿、边缘突破、深层迂回与规范化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不同政治主体的政治理念、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建构策略都有所不同。可以说,近代中国革命纪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一个从中心到边缘再到中心的复杂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