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彩云  李梅 《文史哲》2022,(1):2+169-170
<正>2021年12月4日,《文史哲》编辑部举办了以"儒学的社会科学化取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为主题的青年学者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23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副主编李扬眉副教授为会议致闭幕辞。此期工作坊包括"礼学与实践的儒学""社会科学视域下的儒学研究""儒家政治传统与现代社会治理""儒学与西学""儒学的现代价值与走向""现代学术视野下的儒家哲学""儒学与科学"七个专题,与会学者从现代学术视野,尤其是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不同视角下,对当代儒学研究进行了探讨,展示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东西方文化激烈撞击、我国经济改革迅猛发展、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急剧变化的今天,一种崇高而沉重的使命感,促使学术界重新思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前景。为纪念《文史哲》创刊三十五周年,《文史哲》杂志编辑部和山东大学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于1986年6月10日至11日在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讨论会”。山大、山师大、省社科院、齐鲁书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等单位的一百多位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21,(3)
正—1951年5月1日,《文史哲》杂志创刊。新成立的《文史哲》杂志为同人刊物,由华岗任社长,杨向奎任主编,山东大学文史两系著名学者陆侃如、冯沅君、高亨、萧涤非、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张维华、黄云眉、郑鹤声、赵俪生等构成了最初的编辑班底。1950年代的山东大学"以不守旧、趋时而著名",这一特征也鲜明地体现在《文史哲》杂志上。—童书业在《文史哲》1951年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1,(4):169-170
<正>2011年5月5日至7日,为庆祝《文史哲》创刊六十周年,"《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四"反省与展望: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3)
<正>2014年3月10至11日,由山东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主办,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史哲》编辑部、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承办的"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复旦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二十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次会议围绕  相似文献   

6.
<正>孟宪实先生的新书《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2017年3月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一个时代的学术必有其新史料与新问题。在今日,除了依旧延续生命力的敦煌文书之外,源源涌现的吐鲁番文书与出土墓志,又成为了带动中古史学术潮流的新史料。由其引发的新视角与新问题,极大地拓展了中古史研究的思考边界。孟宪实先生的新书《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正是集结了其近年来在出土文献与高昌史、隋唐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收录了24篇研究论文以及3篇书评。本书的内容从文献角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敦煌文献、吐鲁番文献和石刻文  相似文献   

7.
徐显明 《文史哲》2011,(3):185-186
<正>日前,《文史哲》作为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的唯一代表,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对《文史哲》60周年办刊历史和《文史哲》在学界和期刊界地位的充分肯定,无疑也是对《文史哲》既有办刊方向的肯定。作为校长,我为山东大学拥有这样一份驰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8.
<正> 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山东省社科院文研所、曲阜师院、淄博师专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山东省部分青年文学评论工作者座谈会,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淄博市召开。座谈会围绕着“改革文学评论方法,振兴山东文学评论”的主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时期文学的空前繁荣使文学评论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学批评方法要变革,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大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韩连琪教授,是研究我国先秦秦汉史的著名学者。他生于1909年,山东安邱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先后执教于山东师范学院、华东大学、齐鲁大学。1951年9月,到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文史哲》编委、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山东省历史学会顾问、《山东地方志》编委会顾问、山东地方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刘培 《文史哲》2008,(3):167
2008年5月3日至4日,由<文史哲>杂志主办的"中国文论遗产的继承与重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15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编辑的《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一九八○年第一期,为《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专辑》。它是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的研究成果。该集辑有学术论文、回忆录、调查资料,还有国外研究义和团和西文参考书目介绍等。现将该《集刊》的论文内容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基林 《文史哲》2005,(5):27-30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丁尔纲 《文史哲》2005,(5):22-27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蒋登科 《文史哲》2005,(5):30-31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掖平 《文史哲》2005,(5):31-34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经博策划中心策划和资助,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山东大学哲学系发起和主办的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的“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6月6 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3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戊戌变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探讨,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父亲萧涤非,原名忠临,1906年11月27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县茶溪村。1930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历任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47年秋,重回山大任教至今。建国后,他曾任山东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史哲》编委会副主委,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被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现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杜甫全集校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16~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等40余家单位的7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此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们以"传承与创新:中国边疆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思考"为主题,分别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充分交流和讨论,全面展示了我国边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1,(2):169
<正>创刊于1951年5月1日的《文史哲》,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期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曾几度左右中国大陆的主流学术方向,引领了人文学术的潮流,至今仍被学坛看作风向标之一,在海内外深受尊重和推崇。《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创刊伊始,《文史哲》即坚定不移地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4,(4)
<正>在中国崛起已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当今世界的学术格局,这是中国学术界、思想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6月25日,在"方法与路径: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学术研讨会暨《文史哲》英文版首发式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青岛,围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及其实现路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