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海军在路易十四统治前期由于国内经济复苏、社会安定与政府的重视得到快速发展,曾经占据欧洲第一海军的位置。但是,在路易十四统治后期,随着欧洲大陆争霸形势日趋严峻,法国无法继续采取海陆并进的战略,"陆重于海"的战略指导思想使路易十四果断放弃海军建设,减少海外贸易,而这时期法国全民族的海洋战略意识薄弱更使法国海军建设雪上加霜。本文探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海军建设及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拜登执政以来,试图制定一种富有战略和远见、更加全面的对外经济政策,通过加强美国持久竞争力、以价值观为抓手来构建制衡中国的"反华同盟"、积极回归"多边主义"以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等路径,来重振美国中产阶级、巩固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维护西方民主模式相对于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虽然拜登政府在推进国内经济复苏计划、修复盟友关系方面有所进展,但因在国内经济和政治、协调盟友利益以及制定有效的对华经贸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距离其实现切实提升美国持久竞争力、形成符合其战略认知的制度性"反华同盟"以赢得中美战略竞争等目标仍有不少差距。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南宁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是推动南宁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南宁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方式。加快南宁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实施产业链定向招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培育壮大;培育"种子"企业;建设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重要载体;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5,(5):7-18
沙皇政府在俄国工业垄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9世纪末,沙皇政府在不断加强干预工业的趋势中出现了国家政权同工业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个别现象;20世纪初到一战前夕,沙皇政府对工业垄断资本所出台的"支持"和"抑制"并存的经济政策推动了沙皇政府与垄断大亨"人事联合"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沙皇政府为实现对工业生产和分配的全面干预创建了战时国家经济组织,它们借助垄断组织和大资产阶级组织发挥作用实现了国家政权与俄国工业垄断资本的完全结合。  相似文献   

5.
工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和适用创新向自主创新和突破创新转型提升的过渡阶段。工业技术进步取得显著进展,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提高了整个工业的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引领支撑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十二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面对资源压力、环境约束、比较优势转变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工业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十二五"期间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和创新组织方式,并从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基础战略、两化融合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自主品牌战略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同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法国近代海权形成过程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7世纪初,应法国建设强大海洋国家的时代需要,法国首相黎塞留提出并践行了独具特色的海权思想,其海权思想主要体现为系统的海军战略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内容涵盖对海上力量的认识、海上力量的建设和海上力量的应用等三个方面。黎塞留海权思想直接指导了法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实践,推动了法国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传统海洋观念和国防理念的更新,为法国乃至世界海军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黎塞留海权思想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由传统陆权国家所提出的系统的海权思想,其内容不仅对其他"滨海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破解其自身"在海权发展上面临的两难困境"提供了启示,也为传统海洋强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兵 《今日辽宁》2008,(2):72-75
"新特区"将担负着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使命。对以上各自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加以关注了解,无疑对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能够早日纳入国家战略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生动体现。"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具体实践和重大创新与发展。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同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一起,成为我们党全面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9.
罗思韦尔和齐格维尔德将革新政策解释为工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的融合.他们认为政府有必要也有可能根据对技术、经济和社会目前和未来的需要及问题所作的估计,并根据对技术的趋势和有关商业机会的认识来制定一项"带战略性的长期革新政策".现在人们已逐渐看到,为刺激工业革新而制定一项明确的全国性政策,是任何一个政府全面的工业和经济战略中一个根本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许振成  王俊能  胡习邦 《创新》2012,6(3):103-105,128
西江是珠江主干。广西对保护西江水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关系到西江下游的饮用水安全。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将西江水质安全纳入泛珠三角的总体发展战略中。为此,应实施"浊水不入江"、工业合理布局、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国际市场以及提升环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力等战略措施,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保住西江优质水源。  相似文献   

11.
在品牌竞争时代,政府应担当起区域品牌建设的规划者和建设者重任.政府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一是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开放,使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融入全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中;四是有利于推动区域政府品牌建设和政府品牌形象提升,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回顾我国实施品牌战略历程,品牌带动战略基本上局限于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领域.当区域经济发展由品牌竞争区域化向区域竞争品牌化转变以后,政府应及时调整品牌战略,将品牌带动战略升级为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这既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廖杨  尹青林  匡梦叶 《创新》2015,(5):54-57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闽台港澳粤桂琼所在的华南经济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华南经济圈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面临诸如争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心结"、GDP政绩考核"现实情结"、各经济区整合难度大、经济圈外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困难等挑战。为此,应去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心结",摒弃地方政府追求经济GDP和政绩考核的现实"情结",在区域经济整合的基础上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超越华人华侨的狭隘商圈并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其他民族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概念,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是实现海洋强国的基本途径和具体规划。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东北亚地区形势发生新变化,这对日本的区域外交与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地区政治与安全博弈规则,对亚太地区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进展。但进入2017年,特别是在5月中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寻求有限经济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提高的警惕性;展开相应的看似矛盾的外交行动。日本一方面选择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另一方面推动"俯瞰地球仪外交",调整安全战略,强化经济外交,推动"印太战略"以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5.
张凤林 《学术交流》2012,(2):104-106
2010年6月,日本内阁府通过了到2020年旨在"重塑"日本经济辉煌的《新增长战略》,被称为是日本未来10年经济战略的主体规划和实现菅直人政府提出的经济、财政、社保"三强"目标的具体计划。该规划确定了环境与能源、健康大国等7个战略领域和21个重点"国家战略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目标。但是,2011年3月的东北部地震对该战略的实施将产生重大影响,给一些既定战略措施的操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环境和美欧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背景下,戴高乐对冷战两极结构和美国霸权地位发起挑战,力图重塑法国世界大国地位。戴高乐改革北约、建设"欧洲化"欧洲的设想与肯尼迪的"宏伟计划"产生严重冲突,1966年3月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的决定标志着大西洋纷争的顶点。然而,约翰逊政府的灵活应对不仅使危机得以化解,美国领导地位还得以加强。戴高乐对大西洋联盟的挑战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虽然他的目标未能实现,但他维护了法国的独立和尊严,对大西洋联盟的革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跳出两大联盟对抗的独特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约束条件和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制度、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经济发展绩效的依次影响关系,构建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40年的内在逻辑,强调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粮食增产主导"和"农民增收主导"两个阶段,且制度变革的核心是推动政府-市场关系调整,主线是放松政府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并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随即开始步入城乡融合主导阶段,这内生地需要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且在政府-市场关系持续调整时需要关注政府间、市场间的结构特征,由此可引申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旅游系统竞争力提升的理论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基瑜  于静 《学术交流》2005,(12):147-150
旅游业的高关联性决定了旅游竞争力的系统性,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地区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行为。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与提升旅游竞争力,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突出精品,解决季节性波动,吸引和培养优秀旅游从业人才,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打造综合环境优势,搞好旅游整体营销,努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行旅游企业集团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论述表明,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切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国际竞争的时代,而同时我国民族工业则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要在国际竞争阶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必然首先要积极推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从本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1978-1995年的18年中,有12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20.
森林旅游的竞争力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是森林旅游业所具有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竞争优势的能力总和.森林旅游业作为营利性行业,生存和发展必然充满竞争,同时也会因森林资源环境的破坏而逐步丧失竞争力.黑龙江省的10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践表明,森林旅游的负外部经济性决定了森林旅游业获得持续竞争力必须要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谋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满足是持续获得政府经济效益的前提.提高森林旅游竞争力的对策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开发具有资源特质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政策保护措施;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