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 ,但并未对此加以论证。本文则从“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文学流派的涌现”和“文学理论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证了文学的独立和自觉自魏晋始 ,魏晋南北朝是完全意义上的文学的独立和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于 192 7年 7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讲演 ,既是一篇研讨魏晋文学的重要文论 ,也是一篇讨伐专制独裁的战斗檄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魏晋一代文学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深刻剖析 ,其中对晋末诗人陶渊明的评论尤具学术独创性。全篇讲演运用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 ,至今仍不失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魏晋风度与道家思想的传承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道家思想重新崛起的原因、儒道本义、魏晋风度的特征及其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阐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晋文学自觉论”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上流行已久的"魏晋文学自觉论",其理论支撑不外乎"纯文学"、"人的觉醒"以及"审美"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魏晋六朝时期不可能产生这些现代性的观念。用现代性支撑起来的"魏晋文学自觉论",不过是一个虚构,一个自觉不自觉使用西方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的伪命题,它本身是经不起学理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由于受当时流行的玄学的影响,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走向了觉醒,也唤醒了个体的艺术创造意识.汉字作为最重要交流工具,人们认识到汉字除了有使用价值之外,还有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审美认识的提高,汉字的书写逐渐走向审美化,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伴随着书法创作的自觉,书法理论也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经济遭受很大破坏,社会又十分动荡的魏晋时代,却是思想上十分解放,艺术十分繁荣,并富有创造精神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区的高度成就并有突破性发展的时代。书法在这一时期得到大丰收,书体在这一时期完备,文字也发展成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书法家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书法世家,书法真正开始了从实用性走向艺术性的转变。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晋的“文学自觉”首先是文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步形成其各自独立的人格意识。而这却与文人受庄子思想影响所引起的心态变化密切相关。正是庄子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础的人生哲学,促进了魏晋文人十分突出的个性化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魏晋六朝文论所由以产生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 ,即门阀士族制度下 ,儒学仍是统治形态的思想基础 ,吸纳了玄、佛义理 ,取得学术上的进步 ,继续影响文人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 ,文学形式日益丰富 ,对文学本质规律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这两方面共同作用 ,使文论的综合特点表现为 :在政教伦理批评的框架下 ,总结文学新变 ,经世致用与抒情言志不可分。魏晋六朝文论奠定了其后文论的基本样态 ,其消极影响是 :压制了对文学自身规律的深入探求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公文批评的范畴已基本形成,体现公文本质属性的范畴主要有“理”、“实”、“核”、“信”等.“典”、“雅”、“约”、“简”等风格论范畴,是整个汉魏六朝公文批评范畴中最丰富的.“才”、“气”、“学”、“识”、“思”等则属于写作论范畴.这些范畴在后世继续沿用,成为非常重要的母范畴.而“华实”、“繁约”、“深浅”等对待性范畴的提出,也为后世这类范畴的繁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士人生活史上,魏晋士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都有独特之处,也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从当时政治环境、时代风尚等方面探讨了魏晋士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揭示了士人社会风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屈赋批评 ,对汉人成说多有继承 ,也有对汉人成说具体深入的发挥 ,然而更多的则是在批评角度和具体看法上的新变和创新———重视对于屈赋的文学批评 ,重视对屈赋文学精神和文学意义的揭示 ,而不是像汉代那样重视对于屈赋的政治功利批评和道德伦理批评。屈赋批评在魏晋南北朝所表现出来的上述新变和创新 ,实则是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发展到本阶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阮籍、嵇康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在珍惜生命的同时展开对礼教的批判;对于人生都有悲剧意识,一方面看到人生的虚无背景,却又肯定人生.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形象则简直是嵇、阮狂诞自傲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讲求符号、结构、线条艺术的书法艺术,发展到魏晋时代,已跳出了"饰文字以观美"的萌芽更新阶段,使眼底观照的对象和心中契悟的真意流露于笔端,书法家的心迹、神识得到了本质的显扬.在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美学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汇集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佛教流行对汉魏两晋正史佛教记载的影响。研究表明,东汉时期,佛教初传,影响很小且依附于中国传统的神仙方术,因此为官修纪传体正史《东观汉记》所忽略。三国时期,佛教渐趋流行,谢承《后汉书》和鱼豢《魏略》对佛教有了适当介绍,以助人们尤其是统治者对佛教的了解。由于当时人们只是将佛教理解为斋戒祭祀的一种,因此两部正史所介绍的主要是被视为神的佛陀的情况。此外,这一时期,佛教因势力有所增长而试图摆脱对道教的依附,从而引发了佛教与道教的斗争,这种情况在两书中也有反映。到了两晋,佛教迅速发展,最终引起了袁宏《后汉纪》的重视。但其对佛教的介绍和称颂有着浓郁的玄学色彩,这是两晋佛教玄学化和当时名士对佛教的理解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形式多样,主要有官职升降、官品升降、物质和精神奖惩、赠官与定谥号、夺劳与赐劳等。考课后的奖惩是考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考课的政治功能,对魏晋南北朝官僚秩序的恢复与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流行人物品藻,人物品藻注重对人物流品的划分、个性风格的揭示,并运用了"象喻"的品鉴方法.人物品藻的这些特点促成了当时书法批评中的流品论、风格论及其"象喻"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启产生于上奏类公文不断细化的过程中,它从表、奏中分离衍生,乃是出于承担言细小公务的需要,面目没有表、奏庄重严肃,篇幅也往往短小。至刘宋,谢物小启从启体中分化而出,这一方面是启体一些内在要素发扬光大的结果;另一方面乃因谢物小启的作者和行文对象之间关系密切,在书体影响下,此类启文具有了私人交流的性质,表现在为私事而发,寄寓作者感情、生活情趣、行文骈化等方面。启至此向书体靠拢,与书体相融。受强势文体影响,某些文体发生演变分化,这是文体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自两汉设立察举、征辟等选举制度以后,便形成了由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吏、大族共同掌握选举用人的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汉代的选举制仍然延续,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出现了地方大族把持选举用人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巩固"门阀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继母予之间的关系由激烈冲突转入相对和谐状态.继母子关系的缓和主要表现在继子的退让.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在魏晋"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下,士族子弟以"孝"作为维护"累世公卿"特权及追求名利的手段,加上继母出身比较高,继母子之间的关系已完全融入了"孝道"之中,所以继母子之间的关系由冲突转入和谐的状态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