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韧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独特的心理资本,其核心资产或特质是抗逆力和复原力。韧性资本是个体免遭伤害的心理免疫和个体复原成长的优势力量。实证研究表明:韧性资本在生活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具有双向中介效应,既缓冲生活应激,又干预心理危机;韧性资本具有个体韧性能力、忍受消极情绪、积极接受变化、自我控制能力、精神信仰力量等因素;韧性中介效应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数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资本是超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本文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职称和学历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积极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水平有正向的预测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开发希望、增强韧性和保持积极乐观等方式,提升积极心理资本,增强工作投入水平,促进有效管理,从而由积极和个体发展成积极的组织,最终形成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其心理资本密切相关.高校应将心理资本开发引入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从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有意识地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培育、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从而使其在未来社会中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心理资本是一个从积极心理方向研究如何发掘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的新构念.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神经系统科学、资本价值论、创造心理学和团体动力等理论为企业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实践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发展心理资本是加快推进企业将人才的心理资源转化为效益资本的过程.心理资本是驱动企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效用的内源性动力,也是企业追求创新绩效优势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本次调查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高校贫困生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普通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为开发贫困生心理资本提供理论参照.方法是抽取2011—2017年不同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结果,与普通大学生作比较分析.得出结果是贫困生心理资本在自信、希望、乐观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除自信、韧性两维度外,贫困生在希望、乐观两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发表年度、被试来源地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由于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的"、"自足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一系列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未能解决好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取幸福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需要创建幸福学,并且确认它是其他社会科学的"母学",也就是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指南.在幸福学的统领与指导下,各门社会科学围绕人类的终极目的联合"攻关",可望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解决幸福问题,从而,完成幸福世纪的幸福革命,实现建设幸福国家和幸福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姚黎明 《北方论丛》2017,(6):128-132
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也是阐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危机的理论依据.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社会生产力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客观力量来源于“人的自然力”“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资本“无偿”吮吸客观物质世界的三种“自然力”,形成推动社会生产力系统扩张的强大动力.根据这一理论思想,资本过度吮吸自然力,吞噬“自然力空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危机尤其是人的发展危机和资源生态危机的形成机制.这正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所要阐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和力量的学科。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如何在本土的学校中成功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哈佛的"幸福课"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的影响下,角色压力源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和角色压力源的影响下,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乐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角色超载程度的逐渐提高,个体的韧性程度越高,其组织公民行为表现下降的程度越低;而个体的韧性程度越低,其组织公民行为表现下降的程度越高。适当增加员工的角色冲突水平和角色模糊水平;开发员工心理资本,引导员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增加心理资本,消减角色压力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恶性事件已经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意义,导致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应激事件,如何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泉州导游心理资本的构成因素,对导游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导游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和情绪智力五个维度构成;五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情绪智力、希望和乐观三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韧性与离职倾向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对离职倾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乐观,其次是希望。  相似文献   

12.
心理资本理论和创业管理研究之间的脱节现象导致了企业家心理资本在创业管理研究中的缺失.将企业家心理资本纳入到创业管理研究不仅有助于夯实创业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而且可以更好地解释创业过程和创业绩效.将企业家心理资本纳入到创业管理研究应注重:(1)企业家心理资本的维度探索和量表开发;(2)企业家心理资本影响创业过程和绩效的机理分析;(3)企业家心理资本影响创业绩效的实证研究;(4)企业家心理资本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爱琼 《学术论坛》2012,35(4):185-188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心理资本、心理健康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状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介绍了心理资本概念界定和构成要素,分析了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资本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韧性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幸福文化及其价值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费尔巴哈曾经指出:"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此语虽言过其实,却亦有其可取之处.古今中外,且不论身边的芸芸众生对幸福有着各自独特的思考和追求,甚至学识渊博之士给予幸福的理解和阐述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力,甚至在更多时候人们认为它与快乐有如孪生,正因为这种简单的等同,使人们对幸福的感性把握超越了理性的思考,以致对幸福的定位愈加困难,让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幸福的归属感.而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生存意义的一种理性表达方式,因此在这里我们力求通过对幸福文化的解析使幸福理论更加系统化,上升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实体,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希望借助人文力"场"来影响"不知所措"的现实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鉴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高校思政教师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并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中,抑制了教师的自主性、信念度以及创造性的推行.而心理资本构建下积极的沟通交往能力、认知引导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和克服障碍的能力,是合理发挥思政教师主体性以及确立多元性教育主体观的有效途径.就是说,心理资本的构建与开发,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简言之,研究和关注思政课教师的心理资本的构建,是建设与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财富和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敏 《理论界》2013,(10):177-180
高校青年教师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而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项研究却少有涉及.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编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心理资本问卷,通过对700多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我国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结构和内容.同时利用这个问卷进行了高校初中级职称青年教师的心理资本特点分析,并以此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资本的跨文化适应模型指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是个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个体资源与外部环境互动过程的产物,其中心理资本是跨文化适应最具活力和可干预的要素。学校和个人可通过组合心理资本的主要结构维度--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进行干预,在个体层面,引导留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在管理层面,加强初级预防、整合资源,实现心理资本提升的重点突破,最终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既表现出"穷且益坚"的积极心理品质,也存在一些"人穷志短"等消极心理特点.开展贫困生积极心理援助,坚持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思想教育、能力提升"四结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贫困生积极心理援助,可以从增进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自我认知、培育积极人格特征、构建积极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来推进,切实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激发学生积极力量,开发积极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末,以阪神淡路地震为契机,日本学界围绕着地域力与社会重建之关系展开了深度反思,形成了地域力研究的高潮.认为相对于来自地域社会外部的救助力量而言,地域力是一种蕴藏于社会内部的力量.主要包括地域资源蓄积力、地域自治力和民众对地域的关心力等要素,而其具体的构建过程则主要是通过地域社会"协动力"和"组织力"两方面加以展开的.对于深陷危机和灾难之中的社会来说、恢复、激活其地域力乃是其重建和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的出现,为积极应激这一较少得到实证研究的应激现象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通过对该问卷的重新分析,选取10家零售商业企业的383名员工为被试,验证了应激项目与健康状况因子、工作满意度因子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归纳了积极应激的工作意义感、团队精神感、与领导关系、工作控制度、工作认可度、工作自由度这七个因子及其具体内容.这些积极应激条件的存在与甄别,为企业激发员工的积极应激状态、提高工作满意度提供了可操作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