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唱导文数量并不算多,但却弥足珍贵.透过这些唱导文,我们可以考察六朝以来唱导仪式的变迁,从而深层次地探讨唱导文与唱导仪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彦弘 《云梦学刊》2011,32(6):20-23
在邓显鹤的诗文、交游以及他所整理的文献中,明显凝聚着三个情结:一、邓氏几乎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无偿整理湖湘文献.凝聚着邓氏深情的“故土情结”;二、邓氏对宋末、明末忠烈们的无比景仰而搜集、整理、刊刻其遗集并建祠立传,凝聚着邓氏深厚的“忠义情结”;三、西方列强的入侵,邓氏严正斥责并以表彰忠烈等方式来唤醒民众进行誓死抵抗,凝聚着邓氏崇高的“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3.
“情结”及其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有关情结的理论 ,分析了情结的心理成因、心理作用及情结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而大同思想在其一生的思想实践中具有重要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同书》的早年印迹;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性格特征;对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误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仲德将冯友兰先生的生命历程分为"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和"回归自我"三个时段,这是对冯先生心灵解读的结果,也是我们认识冯先生的必要起点。这里的"自我"其实是冯先生的精神寄托和角色自期,其真实内涵是希望在20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披饰继孔子、朱子后的"第三圣人",即本文所说的"圣人情结"。  相似文献   

6.
义山一生创作,几乎始终贯穿着一个无法消解的沉重“块垒”,那就是其心理上及诗作中的“黄昏情结”。桂幕及稍后期间是义山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入幕桂府也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从义山的桂幕诗作我们可以看到其黄昏情结的体现,及其情结的多层底蕴,那就是:末世衰颓的忧患,家国沉沦的悲慨,身世飘零的沧桑,生命短暂、先期零落之悲怆,年岁迟暮,时不我待的焦虑和感伤,虚抱宏志、前途茫然的悲哀。总之,是他对生命及社会、人生中一切美好事物、一切追求的最终失落之伤逝和无奈  相似文献   

7.
张洁执著于高尚完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而鄙弃被欲望渍染的肉体和灵魂。她的小说一方面表达了对理想、完美的爱情和人性的向望,一方面对"性"本身表示极端的厌恶和鄙视。从精神发生学层面上看,张洁的"厌性情结"源于三个方面:幼女成长的创伤记忆;成年婚恋中的男性伤害;个人深层意识中男权背景下的"贞洁文化"观念。"厌性情结"在正常的现实生活里是病态的,但在张洁的创作中,"厌性情结"获得了美学的升华,成为一个观照现代社会男女关系的独特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出走”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的“娜拉情结”,它从“五四”时期绵延到今天,成为一代代思想家、文学家探讨的问题。路在何方?何处是归程?更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本文从作家自我的出走、作品中出走主题的揭示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出走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这一问题进行论述、探讨,其结论是:我们仍然不知道“我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9.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知名媒体都开设有证券新闻版(有的不是以证券新闻版的形式出现 ,而是以财经新闻版或投资理财专版的形式出现 ,但其内容大多以有关证券的消息、评述、信息为主 )。媒体之所以如此看重证券新闻这块阵地 ,是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经过 1 0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股市总市值已达 4 .2万亿元 ,超过GDP的 50 % ,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公众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办好证券新闻版呢 ?笔者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证券新闻版的服务功能。服务功能对新闻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证券新闻版更是如此 ,如…  相似文献   

10.
郭盛的小说集《远山一片苍凉》,充分体现了作家的“黄土村情结”,他关注的是社会最底层、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小人物,透过他们的灰暗生活,传达出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郭盛小说还透露出与城市的疏离、对立,这既有“个人无意识”的宣泄,也是民族心理的积淀。  相似文献   

11.
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而核能设施所在地居民的“邻避情结”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基于胶东半岛三个有核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公众针对核能设施的“邻避情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反对性态度,二是心理接受距离,三是搬迁意愿,其中多数被访者的“邻避态度”坚决,心理接受距离较远,而搬迁意愿不太强烈;在影响居民“邻避情结”产生的诸多因素中,核电设施的健康威胁、风险的长期性和居民对核电站带来的收益判断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公众的“核邻避情结”。上述研究结果清晰地描述了公众的“核邻避情结”的特征,展现了各种因素与“核邻避情结”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有关部门的“邻避”冲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刘长卿诗歌创作中的“夕阳”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中州学刊》2002,(4):68-71
刘长卿诗歌创作有一种很深的“夕阳”情结 ,其诗中仅“夕阳”、“落日”等意象就反复出现达10 0多例。“夕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或象征唐帝国的衰微 ,或象征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年迈衰朽 ,或象征生命无多、死亡将至 ,或象征怀乡念人等等。这既与其亲历安史之乱、感受到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有关 ,也与诗人迭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与唐代诗风的变化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3.
杨荣 《中州学刊》2002,(4):178-180
维也纳是茨威格终生梦绕魂牵的故乡 ,铸成他思想意识、心理情感中不泯的“维也纳情结”。他的世界主义理想以及终生对文学艺术的痴迷 ,都与此情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晋千之时,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包括悲观与乐观两种情结的世纪末情结, 这一情结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世纪末情结的产生原因及其对 社会的影响之后,认为只要正确处理世纪末情结、采取相应对策,中国将以正确的姿态、合适的发 展速度进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15.
覃敏健 《理论界》2006,4(6):180-181
20世纪初叶,日本国民对中国东北一直存在着一种“血脉相连”的浓重情结。其产生的原因是日俄战争使日本付出巨大代价并导致国力的衰竭,由此使日本国民在心态上错误地认为拥有中国东北的权益是理所当然的,而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取得的巨大利益是这一情结产生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以前,期许成为圣贤的人不在少数,但就整个社会而论,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风气,以圣贤自居的做法也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北宋的欧阳修扭转了这一局面,欧阳修具有浓重的“圣贤情结”:第一,他热衷于对“圣贤”之道的体认和阐释;第二,他有着浓重的自觉比拟圣贤的文化心态;第三,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圣贤情结”表现在他一生的实践中,他在“立德”、“立言”和“立功”等方面都堪称典范。欧阳修所具备的这种“圣贤情结”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它充分表明了宋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再次高扬;在欧阳修“圣贤情结”的影响下,众多知识分子坚定地认为成为“圣贤”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认定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成为“圣贤”的可能;另外,欧阳修散文简约明白风格的形成也与他有意识地追摹圣贤经典风格有相当大的关联,甚至影响到了宋代众多“拟圣派”作家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欧阳修“圣贤情结”对其散文创作,乃至于宋代散文风貌的形成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元易代,遗民诗人产生了对故国浓重的依恋情怀,并通过文学创作及行为方式等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此群体独有的"临安情结",在遗民史上具有其特殊性.此情结在历史、文化及心理诸多内外力综合作用下而形成,逐步成为遗民诗派自我灵魂和创作灵魂的主宰,不仅制约着诗人们的思想及行为,同时使其作品成为爱国主义文学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8.
19.
20.
徐红 《理论界》2013,(5):136-138
鲁迅、老舍两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与他们积淀在内心的“父亲情结”密不可分,“父亲情结”贯穿他们的一生。鲁迅经历了缺失父爱,寻找父爱,为父亲向腐朽的父权制复仇,重构现代父子平等之爱这一过程,鲁迅寻找父爱的过程与他“立人”的思想一脉相承;老舍幼年失去父亲,但老舍有父爱的替代与补偿,父亲的伟大人格像一棵参天大树生长在他心里。深深地影响着老舍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