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桐叙 《社区》2009,(34):34-35
2009年8月25~26日,北京和平里街道上龙社区邀请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和30多位社区居民代表,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既是上龙社区居民议事厅首次活动,也是“社区居民议事厅”开厅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胡晓 《社区》2010,(15):16-16
一位自称“年轻居委会大妈”的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某80后社区工作者在网上发帖,记录了自己入户登记出租屋住户身份证的经历。以下是她和一位“美女”居民的对话:——(面带微笑地)你好,我是××居委会的,需要登记一下您的身份证。——(口气很不友好)你凭什么登记我的身份证?——(解释地)我有证件,我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按上级要求来登记住户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3.
陈玲  赵花 《社区》2013,(13):40-40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培训会,开讲者是一位教授。他非常了解社区工作,也讲得很精彩,让我很是佩服。但是,在说到具体的工作时,还是有些脱离实际。因为如果我们能将某项工作做到教授所讲的那样“完美”,其他工作我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了。  相似文献   

4.
丁夕红  张英 《社区》2011,(10):52-53
“连心卡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山东省威海市布谷夼社区,居民丛晓娟的儿子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丛晓娟很是着急。她按照社区发放的“亲情联系卡”上的电话,拨通社区包点干部陈淑艳的电话。  相似文献   

5.
俞利娟 《社区》2012,(13):35-35
最初,对于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我的想法很简单——做好本职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但是主任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一次,我与主任和同事一起走访社区,和十几位居民促膝谈心。我们给每人发了一张意见表,让居民们写下希望社区可以改善的地方。几位老人来找我,因为老人们眼睛花了、手颤了,所以请我帮他们写。我问老人们对社区改善有什么要求。有位老人说希望能把路修一下,这样下雨天路就不会太难走了。有位老人说,  相似文献   

6.
张胜利 《社区》2010,(10):48-49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社区居委会工作,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建设,那时的我谈不上理解,甚至还很陌生,记得那时有人问我,你为何选择如此平凡的工作?我只是简单地回答:“为了生存。”转眼间,我在社区工作已经9年多。此时,如果再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理解——理解社区平凡中的那些不平凡的精神!”尽管我从事的是基层中最平凡的社区工作,但却是最贴近居民群众、能够为居民服务的一线工作。对我而言,这是不平凡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纪事     
《社区》2008,(13):1-1
“善友”读者的“追究精神”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众多信件,大多是来稿,也有部分是反映问题的。在这些信件中,有—封信一直在编辑们手里转,写信者是一位笔名“善友”的长沙市某社区主任,他在信中提出了关于现阶段社区建设的几点疑问,涉及到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共有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很尖锐,  相似文献   

8.
张冬梅 《社区》2015,(15):42-43
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更是难上加难。陕西澄合实业王村社区就有这么一位志愿者,她叫冯富英,连续三年获得社区“好居民”荣誉称号,但是她很谦虚地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9.
雷华荣 《社区》2008,(31):39-40
2006年10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被下派到闽北光泽县一个叫杭中的社区。当时,组织上给我安了一个“主任助理”的头衔。  相似文献   

10.
孟谦 《社区》2013,(27):1-1
有基层社区工作者们参加的会议,氛围一般会很热闹。这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练就了过人的表达能力。不久前,这种热烈的氛围又出现在北京。8月30日,“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在京成立,这是中国社区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全国各地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参会人员不仅有民政部的领导,社会各界的热心社区发展的“实力”人物,以及学者、专家、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城乡街居的社区工作者代表。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成才与就业》2013,(21):34-34
我同意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注重“引导”的提法,但“引导”的内容要更广泛、深入,“成功老化”的引导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我在美国探望女儿之际,曾在芝加哥的一个社区学院学习英语。这里虽然是免费的,但很正规。入学考试是从口试开始的,能通过口试方可参加笔试。我很幸运,口试主考老师是位“中国女婿”,他太太是上海人。当我站到他面前时,没想到他首先用中国话说“您好!”并兴  相似文献   

13.
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牵着居民,社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孩子暑期实践要盖章,找社区;邻里之间闹纠纷,找社区;申请低保,找社区;征兵报名,还是找社区……随着越来越多行政性事务的下沉,社区已经“不堪重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建、计生、综治、考核、普查等,林林总总近百项工作,最后都落实到社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社区工作者们说,一方面是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评比,一方面是居民抱怨服务不到位,他们对此也很无奈。  相似文献   

14.
孟谦 《社区》2011,(13):1-1
没有比较,就感觉不到差异。时下,在服务社区的领域活跃着一股新鲜的力量——社会工作者,他们在社区中的作为,让人感到有颇多新意。在本期视点文章中,一位社区工作者讲述了对上海社会工作者从事的社区服务项目的一些所闻所见。她觉得“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梁丹丹 《社区》2011,(19):48-48
2009年4月,初到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东庄社区居委会的我,对社区工作知之甚少。和大家一样,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知也大部分停留在“小脚侦缉队”“街道老大妈”上。直到我干上了这份工作,才开始明白什么叫“进了社区的人儿,就是社区的人儿,办好社区的事儿,铸就社区的魂儿”。  相似文献   

16.
孙成栋 《社区》2009,(7):5-5
笔者近日到一个多次被表彰为“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社区采访,发现这个社区有“三多”——创业能手多、科技示范户多、好人好事多。“这都是咱社区学习氛围浓、学习风气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一位社区居民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切实让我感受到了打造学习型社区这一“实事工程”的影响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邓佳斌 《社区》2014,(10):12-12
一位从事社区工作近三十年的老社工,在参加一次武汉社区公益创投培训会议之后,感慨地说道:“干了这么久的社区工作,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社区工作。”老人家的感慨不无道理,因为人们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深受行政化的“街居”制度的影响,长期处于这种城市社区的治理惯性之中,即便时代变迁,也没有仔细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工作。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社区也紧紧跟随经济社会变化而不断转型,呈现出一种新背景下的新特征,这种特征便是目前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新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武进 《社区》2013,(1):28-28
2012年9月28日,我们社区推出了“我爱我家,家‘藏’厨艺展”活动,吸引了15位社区厨艺高手积极参与。当天,厨娘们端来了精心烹制的酸菜鱼、香酥无骨鸡柳、凉拌腰片、酱骨头、糖醋排骨等。  相似文献   

19.
周涛 《社区》2008,(19):62-62
逝者:李敏性别:女籍贯:江苏省徐州市享年:83岁3月16日中午时分,江苏省徐州市户部山社区居委会的张桂香主任给我打来电话:“我们社区那位曾经资助过13位贫困学子的退休老教师李敏,前天中午去世了。”昕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猛然一凉。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一位普通社区干部王玉强来信说 :“社会工作者这个词听起来很洋气,用的方法也很西方化,听着好像还挺专业的。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些社区干部们做的许多事情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一样的,我们有时解决居民家庭问题、社区内部纠纷的时候,虽然没有起‘个案’、‘小组’这样的名字,可也大同小异。我这样的认识对不对?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是不是你们所介绍的社会工作者?”王玉强的提问牵涉到“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这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采访内容分两次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