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艺术形态,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整体性和大众性等特征。在强调互动、沟通、参与和体验的新媒体技术下,互动装置艺术也成为品牌传播的一种新平台,具有实现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消解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连接品牌文化与社会文化、提高创意的娱乐性和形成社会热议话题等传播价值。互动装置艺术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制造新的媒介形式、发掘新的媒介空间、对传统媒介进行创造性使用、借势传播和整合传播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之间形成多元互动关系,因而产生多重复杂的边界消融现象,不仅艺术生产与消费系统的边界在人类社会生产的总体系统中拓展伸舒,而且由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共生,不同艺术种类、业态,不同身份、角色,不同价值、功能,不同时间、空间等的边界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融,最终导致艺术与生活边界的消融。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多方面启迪。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变化导致了艺术的变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最初就是与技术如影随形的,新媒体艺术有了技术的依托,才能体现出艺术的多样性。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大众文化的趋势,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新媒体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在全景式人类艺术的艺术真理涵盖面下,所有人类民族及文化内涵所衍生的艺术行为及作品都值得被关注.装置艺术在现代美学概念里成为一门确定下来的系统确实有它的时代意义.实验本就是任一种文艺趋于成形前无法避免的尝试过程,一个愈具开放性的创作系统,也就会提供艺术创作更多实验性,其所碰撞出的反思高度一方面完善自身独有的类型风格,不再被指控为叫嚣之作,另一方面当它自我完善了此一艺术形态,也意喻了全景式艺术人类景观图的愈趋完整,因着装置艺术从创作者本质、媒材、场地、参观者等均需列入创作蓝图的风格类型能够为未来的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提供更完整的当代讯息. 相似文献
8.
路月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新媒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创造了有效的沟通平台,日益担当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体发挥着预警、协调沟通、情绪释放、社会教育等正面效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了规制新媒体的负面效用,应着手从政策法规建设、伦理道德规范、技术管理、政府网站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来制定符合实际的传播控制策略,使新媒体以更强大的实力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中。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传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使其在危机传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是危机潜伏期的"预警者"、危机爆发期的"信息源"、危机蔓延期的"扩散体"、危机模糊期的"辟谣者"、危机结束后的"反思者"。发挥危机传播中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应加强新媒体与政府的互动,及时公开信息,反映真实舆论;加强新老媒体的融合,强化危机传播的效果;将舆论引导的优质化与社会主义的法治化相结合,发挥法律规范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传播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为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可能.而借助于新媒体,公众正成为传播格局中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公众在危机传播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政府要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对话和权力分享,使民间力量充分、全面地参与到危机传播中,在双重话语空间的冲突与调和中尽可能地掌控话语权的"制高点",从而在危机舆情收集、危机舆论引导和危机决策中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协商,最后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1.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技术优势及对新闻性信息的天然附着.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加速器”。在这类事件中,新媒体呈现出瞬间聚焦、疾速扩散、热点唤起和叠加互动的传播效用。而显露出多重特征的各类信息传播节点,又构筑了单中心、多中心、去中心和混合型传播模式。面对复杂局面,急需创新虚拟社会管理,通过基层社会建设、预警机制建设、制度保障建设、沟通渠道建设等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当今一个传播形式的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对于当前的新媒介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机制极其规律的探索,必将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地区的新媒体传播研究始于2003年,迄今已走过十余年光景。通过对2003-2013年的文献梳理,从普及与应用、认知与现状等五个方面就该问题展开综述。文章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被不断拓展,关注度逐年提高,始终有多重学科界入。但总体上,它仍旧处于学科研究的边缘,相关研究未能深入展开。随着新媒体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部分学科逐步褪去研究热情,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责任与研究难度都将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14.
陶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2):87-92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景观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非理性的技术设计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公众价值判断标准来反思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人、文化、景观、社会、自然的相互影响,尝试分析造成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文化失忆、生态错位、经济浪费、功能残缺、审美缺失五大问题的成因,并探寻改善上述问题的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依托媒体而存在,顺应媒体变革而更新。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艺术又以自己的创造性探索开发出互联网的潜能。尽管互联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其联姻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造就了新兴的互联网艺术。互联网艺术在20世纪末以信息流的形态出现,是以网际协议(IP)标识存在、以数码统一信息、以计算应对互动的艺术,是以在线传播的方式出版、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来履行社会功能的特殊文化产品。它继承了19世纪以来电信艺术的前卫精神,敞开胸怀拥抱信息科技,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广而成长,具备促进艺术信息化、全球化、离散化的价值,值得重视与研究。这种研究蕴涵着当代艺术理论推陈出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往往才能更好地"自助",主体才能真正得到权能(感)的增加。应该在一个整体的视角下探索新媒介赋权的作用机制,这既包括新媒介使用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又包括行动者在其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还有这种人、社会、媒介三者之间不断互动所带来的赋权结果。增权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新媒介赋权一方面能促进主体的自主性获得,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 相似文献
18.
张晓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2):93-97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即时化与低成本的媒体新平台对传统通信与媒体的格局和产业形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报纸销量锐减,报业巨头陷入困境,实体书店乏人问津。本文对移动互联新媒体报纸与传统媒体作了比较,并对对其如何利用、应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