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地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独特的文学样式,自身蕴含着特有的文化价值。但是,长期以来边地小说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一直处在一种遮蔽状态。因此,论文秉持生态文学观,运用对话理论,从边地文化与中原汉儒文化的互动来剖析边地小说存在的文化和文学意义,由此体现出多元民族文化形态互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经过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之后,出现了一股潮流——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个边缘很模糊的概念。寻根,寻文化之根,文化是一个内容深广的关联域,于是,寻根文学也包罗了众多的东西。其实,人们生活本身就是文化,没有一篇小说不在表现本民族的文化。所以,不应该把凡是表现了文化的小说划归寻根文学。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非裔美国人的历史记忆、文化旅行和自我追寻三方面解析莫里森如何以艺术手段通过其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唤起黑人的民族意识,在新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实现自我身份与价值。文章指出小说还原了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反思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非裔美国人之生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小说挖掘了非洲民族文化传统,以文化旅行的方式找寻黑人民族的文化之根;莫里森呼吁黑人群体走出自我主体的迷雾,重构黑人民族真正的自我身份。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宠儿》意在强调塑造黑人民族历史文化身份、推进非裔美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是奠里森非同寻常的文学努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70年代,少数民族小说对主流文化的一体化认同中,往往内含了一种自我认同。这既因为民族作家自我的文学观与当时主流的文学观之间存在裂缝,又因为民族作家坚持从自我生活出发的创作实践与当时从政治出发的主流文学观念之间存在冲突,更因为民族作家的双重文化背景存在的内在矛盾。这为今天的民族小说留下了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当今的民族文化建设也能从中获得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言小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特殊的表现形态。它源远流长而代有变化。本文认为应以求实的态度,探索其渊源与流变,而不能拘泥于“小说”的一般定义。研究这种小说形式与内容形成的原因,它与白话小说在审美特征上质的差异,它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殊规律,它与各体文学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抓住文言小说这一重要环节,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言小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特殊的表现形态。它源远流长而代有变化。本文认为应以求实的态度,探索其渊源与流变,而不能拘泥于“小说”的一般定义。研究这种小说形式与内容形成的原因,它与白话小说在审美特征上质的差异,它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殊规律,它与各体文学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抓住文言小说这一重要环节,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文化和创造社小说的关系,不仅仅是表层契合,更重要的是潜在的作用和深层的回应。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创造社作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小说创作的审美情趣、人物性格的文化内涵、体式上的传统渊源三个方面显示出鲜明特质。创造社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与超越,为后人提供了中西文学融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198 5年前后 ,“寻根文学”的兴起 ,为张承志小说的文化寻根与精神理想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文学视界。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的文化内核 ,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日本私小说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和左拉等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的结合,产生了私小说。独特的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环境是私小说产生的历史条件,而日本传统文化的底蕴是私小说产生的内驱力。日本私小说的产生是日本民族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和魂洋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