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四个方面,即从对旧法的坚决废除与对旧法的批判继承相统一、法的阶级性与法的人民性相融合、保护公共财产与保护个人合法财产相一致、法律规范与精神文明相渗透四个方面来理解。作者不同意报刊上某些文章把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平等性、科学性、自觉性之类,指出平等性是非等级的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法的共同征象,不是社会主义法独有的征象;就总体而言,任何历史类型的法都有科学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任何历史类型的法都没有自觉性;把它们视为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不能借以区别社会主义法与其他历史类型的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州市马列主义研究会召开了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理论研讨会。现将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围绕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关系问题 雷鸣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关键就在于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必须弄清楚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活(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五句话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在现阶段,生产力标准同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统一起来?如何才能统一起来?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现行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的价值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研究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同处于一个客体化的座标上,客体化是我们研究人的价值的逻辑起点。人的本质不在于它的“给定性”,而在于人的活动结构展开,即实践性,人的价值便是人在活动(劳动、实践)中所显示的创造才能。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在最高层次上是一致的。人的价值具有多相性,最基本的有两相: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表现,二者又不等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创造和贡献实现过程,是由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的过程。人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讲价值观,不讲世界观,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严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谓不严密,就是基本概念内涵不清,这些概念在运用中导致的隐含着的、甚至明显的逻辑矛盾很多。早在一九五九年,孙冶方就指出:“经济学界对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认识很不一致,争论很多,有时连用语也统一不起来,往往两个人使用同一概念,讲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有时讲的是同一意见,但是用着不同的概念”。“往往是同一经济学者写的同一篇文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由于高度概括和抽象,自提出至今,一直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的焦点。笔者在研究中有几点思考,现提出与同行商讨。 要看到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差异性 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疑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表述,是否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问题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中已不重要?笔者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区别本质和特征两个概念的不同。 党的十二大是我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代表大会之一,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具有两大突破: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问题;二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概括为:1、剥削制度的消灭;2、生产资料公有制;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按劳分配;5、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6、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7、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当今历史过程的本质不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冲突,那么它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当代两个最发达国家美国与日本的矛盾。没有矛盾任何体系都不可能存在。矛盾是体系的能源。同苏联和社会主义概念的矛盾,促进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70年代中叶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条文作了修改。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修改,不仅仅是词组上的改变,而且是概念范畴的大大丰富。概念范畴应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的,而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应从哪里开始。因此,本文拟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分析法,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与现状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而说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此文先从区分与法有联系的几个概念入手,把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社会与国家、法的阶级性与人的社会性划分开来,然后对法具有社会性的四个论据作了评论。作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法只是实现人类本质属性——社会性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作为人类本质属性的社会性,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充分实现;而那时以阶级性为本质属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法有无阶级性,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报刊上已发表了不少文章。此文的论述与已有文章不同。  相似文献   

9.
同后现代哲学主张“差异性”思维一样 ,利奥塔提出一种“悖谬逻辑”。他主要从如下三方面做出论证 :一是引用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 ,二是从反决定论、反操作性概念方面进行 ,三是来自对语言游戏的异质本质的断定 ,并把它与批判哈贝马斯的“共训”论结合起来 ,这种“悖谬逻辑”以“规则的异质标准”和“对歧见的探求”为视点 ,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开放体系的研究 ,局部决定论 ,反方法论”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确定社会主义法基本特征的方法论原则 要对一个问题进行准确而有成效的研究,重要一点是要首先确定好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指研究的基本着眼点和应遵循的原则,并非指每一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原则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和表述的方式自然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的概括和表述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我看首先是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方面不统一。我感到在研究此问题的方法论原则上,主要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作为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主要应当和什么事物相比较? 这是研究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公正、正义、正当等概念相近似,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关系对待的范畴,它要求立意"公"的角度坚持"平"的标准去分配物质财富、社会好处,做到标准同一、一视同仁.因此,公平是公正与平等的有机统一.公平的伦理真义从主体和人格上讲就是推崇平等,从活动和交换上讲就是注重公正,从其交往和交换的原则上讲则是讲求互惠互利.社会主义公平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具有道义性的公平.这不仅因为它是建立在正义的社会制度之上,而且因为它是以正义和平等作为其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何杜波 《生存》2020,(6):0225-0225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体现,从本质上讲,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的灵魂所在。如何让班级凝聚力强起来,本文从目标方向、树立典型、扶持贤才、细化管理、知识情怀等几个维度着手,努力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中,马尔库什试图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概念缝合在一起,进而阐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有效区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上,他剖析了"人的本质"概念的三个要素:劳动、社会性和意识,并揭示出人的本质不是一切时代每个人类个体所必然具备的特性的总和,而是人类的真实的历史存在的那些特性,即自由、普遍性和主体性的实现。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秉承了卢卡奇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弗洛姆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基本理路,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琳桦 《浙江学刊》2002,7(3):214-219
巴赫金以思想对话揭示复调类型的基本特征 ,是复调小说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但不能因此把复调艺术的内涵完全归结为思想对话。思想对话式复调原则对现代小说欠缺艺术涵盖力 ,在现代语境下有理论上的局限。本文从分析复调概念入手 ,认为对位是形成思想对话的前提 ,也是复调类型更为本质的特征。从复调艺术的对位特性来看 ,复调类型的适用性远远超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 ,并在现当代展示出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诞生地。而其中“美的规律”问题一直是难度颇大且又较为关键的问题。何谓规律?从哲学高度看,规律是与本质等同的概念,“规律是本质的关系”、“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认识深化的同一类(同一序列)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就是说,“美的规律”实质上是从根源上、从本质上回答美之所以为美的问题,因而可以说它是一个涵盖面极为深广的命题。本文试从包含于“美的规律”这一命题中的“内在固有尺度”及其动态结构之一的主体审美能力问题,对“美的规律”的涵义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剩余价值概念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仍有重要意义,应该创立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新概念、新术语,这就是: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和剩余产品价值。本文着重考察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和剩余产品价值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变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必须快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和剩余产品价值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得到增长,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运用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制度指的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等,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指的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有机整体,其内容比社会制度厂泛,包括经济制度,但又不限于经济制度,还包括生产力。显然,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由于长期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其结果是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剥削,而没有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的一种失误。 总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之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萍 《学术交流》2005,4(12):151-154
和谐社会之和谐是和而不同.从宇观视角观之,和谐是多样性事物的统一,是人、社会、自然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状态,这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性选择.从社会视角观之,和谐是差异性事物的统一,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协调统一,这是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性选择.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观之,和谐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主义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公平,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观之,和谐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之一,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集体工作与集体决策发展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自治的本质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为只有应用这种形式的工作和决策,才有可能克服与社会主义自治背道而驰的技术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才能根除官僚专横、一言堂、"长官"意志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现象.没有这种形式的工作方法和决策,也就不存在构成社会主义自治社会基本特征的组成部分的内容.确切地说,集体工作和集体决策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冶和社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主义先在欧亚十几个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在人们思想认识上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人们时常议论的两个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本文略抒已见,姑妄言之。 一、不发达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是否符合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和对立物,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预计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直到1892年恩格斯还认为:欧洲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保证。”①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