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位于13朝古都河南省洛阳城东12公里处。它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靠汉、魏时期的洛阳故城旧址。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相似文献   

2.
白马,颇受人类青睐: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称白马寺(洛阳),说是白马从西域驼经回来有功,后来全国先后出现了十多座白马寺;《西游记》里,唐僧骑的马叫白龙马;  相似文献   

3.
<正>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是中国四大宗教之一,它是现存宗教里面思想理论最丰富的一个宗教。儒、道、佛等思想文化的起源与传播,都与中原大地有着紧密联系。在佛学还没有传入之前,中国人的思想主要是由儒道两种思想构成。东汉年间,印度佛教传入洛阳,自此,中原大地创造了诸多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洛阳白马寺,被誉为佛教“祖庭”;  相似文献   

4.
在五代及宋朝时期,安多河湟地区燃起佛教后宏火种,对整个藏区发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西藏佛教后宏火种的点燃者——喇钦贡巴绕赛的遗体供放于白马寺,故尔该寺成为西藏佛教圣地,被膜拜了近千年,颇负声誉。 公元七世纪时,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松赞干布王朝积极推行佛教,力图以佛教立国,并采取许多利佛措施。在这以前,藏族人长时  相似文献   

5.
白马寺小史     
白马寺座落在青海省东部平安县城湟水北岸的山崖。寺观虽小,却素享盛名。白马寺古称金刚崖寺。金刚崖者,因山崖有金刚佛的雕像而得名。至于后来为何改称白马寺,则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最近笔者在学习中看到一些有关白马寺的藏文史料,不妨写出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本土佛教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个阶段,其建筑设计的思想特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思想的影响。就阶段风格而言,早期以汉代的白马寺为代表,基本为印度、西域式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则在吸收印度、西域艺术元素的基础上,木构架建筑风格更加鲜明;而隋唐五代的佛教建筑设计风格已经基本中国化,形成了本土化的建筑体系和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7.
祁喆 《金陵瞭望》2009,(7):14-15
“对中国佛教文化最有影响的城市只有3个,南京、洛阳和西安。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杨采泉先生肯定地说。说起这个话题,杨永泉先生虹时打开了话匣子:“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于洛阳,洛阳最盛时有寺庙1367所。西安同洛阳一样.历史上的佛教文化都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政治中心地位的失落,以及战祸的频起,两座城市的佛教地位及文化影响力办随之消减。只有南京,因为地处南北文化的文汇处,加上南京特有的包容性,使佛教文化在这块土地上薪尽火传、永不熄灭。”  相似文献   

8.
那年的大年初三,我记得很清楚,在我三姐家聚会,二哥说,生,你知道吗?九,你九哥去白马寺出家当和尚了。  相似文献   

9.
北魏是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孝文帝在位时期,崇信佛教,注重吸收南方佛教义理,推进了北方佛教的持续且有序的传播。本文由佛教在北魏的传入入手,先述北魏前期诸帝对待佛教的态度,再述孝文帝崇信佛教的诸多袁现,着重探讨了孝文帝崇信佛教背后所隐含的深刻的政治意义。孝文帝笃信佛教,使佛教在北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话播与发展,同时,也使得佛教文化渗透到了北魏政治统治的思想之中,对北魏,乃至整个北朝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代佛教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教最初是由汉人和渤海人传入契丹的,后由于统治者的尊崇提倡,促进了佛教在契丹内地的发展繁荣。辽代佛教的发展是其封建统治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郎思孝是辽代学问僧的突出代表,曾任觉华岛海云寺的住持。他一生佛学论著丰富,受到契丹皇帝、贵族的特殊宠遇。到了金朝,仍然有人熟悉思孝的事迹和觉华岛的佛教。唐朝灭亡后,思孝实为振兴华严宗之关键人物。这位高僧及觉华岛在辽代佛教史及东亚佛学界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佛教世界中 ,天王、力士是佛法的守护神 ,因而在佛教艺术造像中 ,它们是作为佛法的守护神而塑造的 ,是不可缺少的造像内容。由于它们在佛教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造像也有所不同。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天王、力士造像就是作为佛法的守护神而塑造的 ,雕刻精美 ,其特点是强调气势、力度的刻划 ,造像风格属于晚唐五代时期  相似文献   

13.
《释氏源流》是明代流传甚广的佛学著作,又是百余年来被人忘却的古籍。它记录了佛教东传的曲折过程,廓清了佛教的本质和教义,并从佛教本位出发,极力将儒教、道教纳入佛教的体系,强调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释氏源流》对于把握中国佛教史,了解历代僧人为传播佛学付出的艰苦努力,进而研究佛教的文化价值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彭绍升是清代居士佛教的代表人物。他先学儒,后入道,最后皈依佛学。其佛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以净土为归,倡导净土实修;第二,释禅净之争;第三,通儒释之阂;第四。倡三教一原。彭绍升的佛学思想不但在佛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也对近代公羊派等硕儒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即是试图通过对彭绍升佛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丰富学术界对这一清代重要思想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初 ,针对元代佛教的诸多流弊 ,对社会僧团进行了多方面整顿 ,诸如 :改革度牒颁出办法 ,严格剃度 ,淘汰僧尼 ,严肃戒律 ,裁并寺院等。经过整顿 ,元代以来佛教内部出现的严重颓靡之风大为改观。洪武后期还进行过“清教”。所谓清教 ,不过是一场清肃僧徒中“胡党”的政治运动 ,与整顿佛教的既定方针迥异 ,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明代将僧人群体的管理纳入了世俗的行政体系,在保护佛教的同时,也创设了大量针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并采用度牒制度控制僧人群体的整体规模。同时,明代对僧人的法律规范呈现出泛伦理化的特征,而僧人群体构成的日益社会化,僧人自身行为的渐趋低俗化,不仅损害了僧人群体的整体社会形象,也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敏枝《宋代敕赐寺田表》补正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枝(女)先生<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是宋代佛教经济研究方面很有影响的重要著作,此书中的<宋代敕赐寺田表>汇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历来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但金无足赤,此表也存在一些失误和疏漏,本文试图对此予以补正,并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宋代寺院得到赐田的缘由,以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雷州半岛佛教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关佛教在岭南的研究,自上世纪以来便多有成果面世。但对佛教在雷州半岛的研究因史料罕见,较少为研究所关注,更未见有系统论述。该首次提出佛教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传入雷州半岛,认为佛教盛行于雷州半岛更有其深层的原因,天宁寺至今仍是佛教在广东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同地区在东汉和东晋时期就有寺院和佛教僧侣的活动。大同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应为建于东汉时期的通光寺。东晋释道安和慧远等高僧在浑源龙山的弘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著名的悬空寺有可能始建于东晋时期。大同佛教史应该引起史学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清代档案材料和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成府村志》进行参校推证,考察了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正觉寺的陈设、布局和装饰,阐释其宗教内涵,驻庙喇嘛及其佛事活动,并揭示出这座寺庙在处理清廷与蒙藏关系和巩固统一的多族群国家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