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灾区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区域,是人与自然矛盾集中表现之处,经受了由诸种自然因素与社会人为因素相互交叉作用所导致的灾变,灾区的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恢复离不开区际的补偿.生态建设恢复是要付出成本的,如何掌握恢复项目与成本,并将成本分化是生态恢复建设中的关键.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分析了灾区生态补偿的空间尺度、生态修复价值补偿尺度和生态补偿价值的机制创新.并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特征,提出灾区生态价值补偿的管理机制,使今后各种灾区生态价值补偿都能及时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推动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内化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负外部性,实现生态公正,有必要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概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对现存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进行剖析,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有补偿制度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农业生态受益者对农业生态保护者支付现金、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称之为农业生态补偿.农民权益的保护是农业生态补偿的具体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在补偿方式、成果转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的经验,丰富"内涵型"生态补偿方式、全面实现成果转化、完善监管制度,充分保护农民权益,进而更全面得发展农业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及建构——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也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极为尖锐,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是云南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还存在科技支撑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必须加快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保驾护航;明确轻重缓急,有序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创新生态补偿方式,提供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耕地数量锐减在一定程度上与耕地保护区缺乏激励有关,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可以弥补过去耕地保护制度的不足.本文从外部性、公共物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总结了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分析表明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作用和比较优势是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可行思路,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开发(发展)权转移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发展方向,核心目标是以经济补偿、生态补偿和社会补偿激励耕地保护区,并提升外部性内部化的比例,加大土地开发区建设占用耕地的成本约束.同时,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还须加强法律政策、基金运作、土地规划、标准评估、市场交易等配套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处理好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成败,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发展动力.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确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补偿与投资教育、培训技术人员等智力补偿结合的回馈方式,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少数民族科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交通运输的阶段性迈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回答在新时代怎样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关键问题,为交通体制规划与创新提供理论的引领与支持,解决政府、企业在交通决策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法和FSO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回顾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发展,总结了1949年以来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的阶段论,构建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理论内涵是从功能、结构和运作3个维度符合社会经济协调和友好发展要求的交通体系;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需要贯彻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创新,掌握好交通产品创新、交通工艺创新、交通市场创新、交通资源配置创新和交通组织创新,注重交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性,为交通强国提供绿色驱动力;只有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际、城际、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促进交通企业组织、硬资源、软资源的绿色发展,推进规划、映射、弹性机制的绿色发展,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绿色发展的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上下游之间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流域生态经济补偿理论包括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是一个非平衡和复杂系统;存在着非线性作用机制;并且系统内外存在着大量的随机涨落及其涨落的放大机制和突变性.因此,需要从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对象以及生态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流域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和谐社会生态的途径.企业是其运行的基础,遵循生态补偿机制把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融为一体,实现生态补偿和自身的科学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协调区域共同发展,完善补偿方式和税收制度,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将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及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中,生态补偿法制发挥着日益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科学、规范地理解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和法律性质,有利于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的规范发展,有利于生态补偿有关法制的科学制定和高效实施。在探讨生态补偿概念和性质典型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个人观点,并结合有关实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而生态补偿标准成本的核算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将生态补偿标准成本核算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对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环境成本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是构建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平正义和边际机会成本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等环境会计原则。另外,在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时,需考虑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生态恢复和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面临如何提高财政投入效率和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稳定性等问题。生态购买是一种提高生态恢复效率的制度创新形式。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国内生态购买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生态服务市场化的关系,提出生态购买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恢复制度创新方向,今后应加强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文章为完善和创新我国生态恢复及保护管理制度、有效保证生态公共品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行政规划下的生态补偿制度是实现海洋生态正义的制度载体。海洋行政规划是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不仅为构建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法定依据,更能引导和促进海洋生态补偿实践的展开。海洋行政规划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具体路径应当分两步:首先在海洋总体规划中确立海洋生态补偿的制度框架;其次,在其他海洋行政规划中落实生态补偿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生态示范区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林业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应按照森林主导作用的不同,把林业划分为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经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林业二次交易流转机制,提高林业的效益,调动生态示范区的人们合理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从而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使我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区域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区域生态补偿蕴含了公平、效益和俱乐部效应的法律理念,制度上能够保障生态建设地区的生存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中,应认真界定区域生态补偿主体,处理好资金转移支付和协调好区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发挥森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作用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政策调整到国家立法调整以及地方立法试点的渐进过程。但相关的政策法律机制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合理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投入与利益保障机制,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现有公益林补偿政策立法的现状,结合广东的相关实践情况,提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制度的创新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环境税的生态补偿效应基础上,梳理我国的环境税费制度实践情况。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税制体系不完善,融入式环境税制影响了税收中性原则,缺少独立的环境税种,导致生态补偿导向缺失,"双重红利"效应难以实现;征管体系不健全,弱化了生态补偿效果。鉴于此,我国应明确环境税改革方向,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地建立具备"生态补偿"理念的环境税制模式,完善环境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环境税效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