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金石学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它也同西方考古学方法论有某些共通之处 ,青铜器研究立标准器断代法就是一个显例。  相似文献   

2.
刘晓华 《东南学术》2001,(1):92-101
一、博士论文提要 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和科学抽象的方法,力图在全面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论文对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作如下的处理:首先,从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的兴起导入正题.第一部分为导语,概括地介绍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其次,从中国近代科学方法论确立的整个情况来理解梁启超的科学方法论思想.第二部分从比较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与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入手,论述梁启超在中国确立西方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史上的开拓奠基地位.第三,阐明梁启超在继承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学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方法论的建设上却进展缓慢,这势必影响中国行政学的长远发展。而西方行政学的方法论建设远远领先于我国,这也是中国行政学与西方行政学的重大差距之一。为了缩小差距,促进中国行政学的长远发展,我们务必大力加强中国行政学方法论建设。  相似文献   

4.
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也是西方马克思学的一个学术主旨.开创中国马克思学的方法论前提是"解读"而非"解构".回到马克思,建构中国马克思学,必须对意识形态问题与科学问题有清醒的意识,自觉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的方法论体系,实现马克思"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的结合,同时还要积极借鉴西方马克思学中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美学方法论的现代转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古典美学方法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蓝本的,包括理性主义的演绎方法和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现代人文科学方法论建立后,西方美学方法论转向了体验-理解的方法,如现象学美学、解释学美学就是如此。中国古典美学方法论也是注重审美体验,而没有形成西方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现代西方美学方法论通过具体的审美体验-理解获取审美的意义,具有切实性和明证性。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逻辑证明从而不能保证其普遍性的缺陷。中国现代美学方法论应当确立体验-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同时,还必须借鉴形而上学的演绎方法,对于审美体验和反思的结果进行逻辑的推演和论证,以建立一系列美学范畴和命题,形成严整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问题"特指在西方学者眼里用他们的一套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混沌"但却成功的经济发展事实."中国问题"是一个当代性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问题,涉及到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以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其表面是公平与效率问题,深层不仅有分配问题,更有本土方法论等问题.通过对因"中国问题"所引起的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进行语言学的初步反思,利用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中国现代转向的历史路向,重新建构了一个对"中国问题"的解释框架,最后可以把问题的解决定位在政治经济学方向.  相似文献   

7.
胡适、傅斯年从进化史观角度,以近现代科学方法论和史学观为依据对清代学术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胡适认为,清学是对宋学科学方法论的发扬,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朴学最具科学精神,但与西方科学相比则存在很大不足。傅斯年主张,清代学问是历代学问中最可信和最有条理的;近代中国史学盛于清代。他们着力发掘清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意义,以之作为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传统资源,体现了工具理性的价值观,为中国现代学术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们否认中国传统学术道德理性的价值及其对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意义,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文化中心论,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探讨其学术方法论的得失对中国当代学术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彭姝 《晋阳学刊》2011,(1):43-47
20世纪90年代始,政治营销理论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该理论借用市场营销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工具分析政治行为与政治过程,发展出一套适用于政治市场化运作的理论范式和策略工具,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用西方政治营销理论观照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考察其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探究政治营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荣军 《殷都学刊》2013,34(1):25-30
早期从事金文断代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吴其昌和郭沫若.通过吴其昌与郭沫若金文断代方法的比较,可知二人所用方法判然有别:吴其昌使用的是“历朔断代法”,郭沫若使用的是“标准器断代法”.金文“标准器断代法”由郭沫若提出并加以成功实践,这种方法在今天的金文断代研究中仍有参考价值.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标准器断代法”由吴其昌提出,是没有深究郭、吴二家研究方法的差别,也就是没有分清“标准器断代法”与“历朔断代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岩画年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岩画的断代一直被认为是岩画研究这门学科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自从本世纪80年代初“直接断代”(Direct dating of rock art)的概念被提出后,尽管许多学者都尝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岩画进行直接断代,但至今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简单易行和有效的方法用于岩画(尤其是岩刻画)的直接断代。现在岩画断代大多仍采用170前法国学者贝尔佐尼建立起来的被后来岩画学家称为“考古近似断代“(Archaeological minimum dating)的方法,即运用考古美型学分析来建立年代关系。不过对于中国的岩画学者而言,却更经常地使用综合比较法来进行岩画断代,即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和文献学等资料对岩画进行断代.其原因有二:中国自新石器以来,考古学、历史文献、民族学等资料非常丰富,且无缺环;其次,中国境内岩画大多为青铜时代的作品,有些甚至可以与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民族学资料完全吻合。因之,利用综合比较来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诗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西方学界逐渐兴起的新兴批评话语.文化诗学对文化人类学既有文化结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历史意识的理论创建.文化塑型和厚度阐释的批评观念是两者方法论的契合点,文化结构和历史情境的阐释重心是研究旨趣的分歧,文化分析与历史厚描的批评范式则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理论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学研究获得一种生态文化批评的诗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李嘉图之后 ,古典经济哲学方法出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分支 ,一是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一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但同时也孕育着西方经济学的危机。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哲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对西方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敦华 《东南学术》2003,(3):91-101
本文从17世纪中西文化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入手 ,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在最近几个世纪落后于西方的文化上的原因。本文强调徐光启引进的西方科学方法论对于弥补中国文化传统不足的重要意义 ,并分析了“徐光启计划”为什么不能被中国知识界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江山 《东南学术》2005,(5):157-158
笔者以为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涉及的问题很复杂,包括价值问题、事实问题、东西方文化问题、西方制度类型问题,还有人对自然生态的理解问题。有关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是属于纯哲学的话题。众所周知,法学中有一个基本立场,就是传统法学向后现代法学或超现代法学转型的过程中,法学要由事实判断进入到价值判断,这个转型本身就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一种新突破。而有关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汇归,实际上又涉及方法的问题。大家知道东方是一种灵感直觉式思维,而西方是一种逻辑实证思维。单一依据传统方法也就是所谓西方方法无以得出法学方法论应当生态化,但是如果遵从东方方法,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  相似文献   

15.
价值方法论研究是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在哲学的全部问题中,没有哪一个问题像价值问题那样与方法论紧紧地关联在一起.价值问题在西方首先被提出明显是出于对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批判;中国当代价值哲学在兴盛之后一度陷于低迷明显是因为方法论的局限;未来价值哲学的深度发展只有寄希望于研究方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发展理论的独特魅力是与其所坚持的特有的方法论原则分不开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江泽民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是江泽民研究社会发展问题首要的、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是江泽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坚持借鉴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实现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全面整合与超越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与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发展推动了经济哲学的建立与成熟。目前西方学者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成果丰富,却未受到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缺乏全面、系统介绍。本文对西方学界中的主要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解读,重点集中于当代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西方话语中一般称为"中国模式"。在中国模式的性质判断上,西方学者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新自由主义模式说、儒家资本主义模式说、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第三条道路说、威权社会主义模式说、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后社会主义模式说等等。从总体来看,西方学者的解读,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或带有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或秉持错误的方法论原则。中国模式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中国模式的内容和性质是确定的,是非成败也是有定论的。对于西方学者的歪曲解读,我们应该仔细地加以甄别,审慎地展开批判,同时应该积极建构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使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引进的西方文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国文论建设中具有方法论意义,使我们能够看到西方话语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与西方中心主义。中国文论应走出“失语”的自卑状态,平等地展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对话。本文提出了中国文论与其他文化对话的途径与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基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过程、科学抽象法与现象抽象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学说与辩护学说四个方面阐述了《资本论》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不同;又从都注重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结合和在制度分析方法上也有交叉阐述了两者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