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期所形成的吴蜀联盟在客观上是孙刘联合拒曹的军事、外交产物,联盟的缔结始于荆州之争,也随着不同割据势力对荆州政权的争夺而不断强化和弱化。由于孙吴政权在吴蜀联盟中占据外交的主动,因而从其主观上看来,吴蜀联盟更是孙吴“限江自保”,乃至“总括九州,志成帝业”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2.
辞赋创作历经两汉之盛后,在三国时期仍未显颓势。同时,辞赋观念在继承两汉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但目前学界对此期辞赋观念的研究重视在曹魏,而忽略了吴蜀。虽然吴蜀在辞赋观念上的整体成就不及曹魏,但它们推崇汉赋、重视辞赋的文采之美和政教功用,以及追求新奇的创作观等观念,均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3.
孔见 《中华魂》2015,(1):67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群雄竞起中的一位佼佼者。他承父兄之业,雄踞东南,成为吴国开国大帝。他在文韬武略方面的非凡表现,就连他的政敌曹操也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感叹。孙权在乱世能够造就一番事业,同他心胸宽广,气度恢宏,善于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注重打造自己的团队,有很大的关系。甘宁在旧主刘表、黄祖那里都得不到重用,归顺后,孙权对他信任有加,成为东吴一员名将;初克荆州时,潘濬不肯归  相似文献   

4.
作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割据君主,孙权在选择继嗣这一关乎社稷安危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他先立长子登,又宠遇三子和;登早逝,和得立,权却大力扶持四子鲁王霸,以致“二宫”并立,朝臣分化,阵线分明,斗争激烈。之所以如此,直接原因在于孙权长期不立后,“嫡庶不分,闺庭错乱”。而其根源则在于出自寒门的孙权及其统治集团与儒学世族之间的对抗。经过“二宫构争”的较量,以陆逊为代表的世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而孙氏皇权虽表面上得以强化,但其统治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5.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3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使之摇摇欲坠,名存实亡。此时,群雄并起,各霸一方,相互征战,连兵不休。兼并战争的结果,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魏占据中原河北诸州,蜀汉偏安西南一隅,孙吴则控制江东诸郡。  相似文献   

6.
张凌发 《21世纪》2010,(11):43-44
居住在法国巴黎的法籍华人曹先生藏有一幅明代唐寅的绢画。此画高近200厘米,宽100厘米。画中一位贵人和10个仕女,在春光明媚的花园里戏蝶。园内梨花似雪,空中蛱蝶飞舞,贵人神态不俗。  相似文献   

7.
孙权在外交策略上比曹操,刘备和诸葛亮都较高一筹。他在安吴的原则下奉行灵活的外交策略,先以借荆州为代价联刘抗曹,通过赤壁之战遏止了曹军南下,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之后,又不惜称臣曹魏,用武力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实现了雄据长江中下游的立国理想,造成了天下三分的均势。再启,他又回归联刘抗曹的轨道,稳定了三分的均势,为开发江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失为一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曹操曾对其劲敌孙权赞叹不已,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敬佩之意,溢于言表。曹操赞赏孙权不是没有原因的。孙权确是三国鼎立时期和曹操、刘备尚可相当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孙权执政的五十二年内,他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以及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作出有益的历史贡献的。正因为这样,后代的一些有抱负的人士希望有孙权式的人物出世。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面对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卖国的儒家路线,曾发出了:“千古江山,英  相似文献   

9.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对内发展农业生产、镇抚山越、占有荆州、举贤任能、重视人才,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对外则与蜀联盟、联络辽东、北攻曹魏等等,企图实现对全国的统一。从统一策略的角度,对孙权的统一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客观的探讨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孙吴政权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曹操、刘备、诸葛亮一样,借助那个时代为其提供的政治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影响当代,流传后世的生动话剧。但在以往的三国史的研究中,人们多对曹操、诸葛亮等人投以较大关注而冷落孙权。近年来,不少关于孙权的论文相继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开了新局面。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孙权,得出了许多合乎实际的结论,但有的结论则与实际不尽相符,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孙权奉行灵活外交,在每一个历史关头,都作出了惊人的选择”,似乎孙权在对外策略上不曾有过失误,这便未免有偏颇之处。笔者拟就孙权一生中对外策略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吴蜀夷陵之战是一场影响三分天下的关键性战役,对于此战的主战场方位等核心问题,学术界混淆莫辨.据笔者的考辨:夷陵之战之主战场在长江南岸,猇亭、马鞍山等大战之地位于今湖北宜昌江南宜都市五眼泉乡和长阳县磨市镇一带.由于<三国志>记述地名方位简单而含混,加上历代文人学者未加辨析以讹传讹,更因小说<三国演义>错乱的描述,最终导致后人误解,将猇亭、马鞍山等大战之地移位至江北岸.  相似文献   

12.
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说明:用得其人,事业则兴旺发达,使国家繁荣富强;用不得其人,不仅把事情办糟,甚至导致国家衰亡。蜀丞相诸葛亮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在《前出师表》里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①西汉创业主刘邦,采取“五湖四海”的用人政策,故能聚集了一批名相猛将,开创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代,群雄奋起,孙权与曹操、刘备相比,在天下打拼中属于晚辈,但他继承父兄之基业,不负重托,不仅靠自己打拼,还善于用人,国力逐步增长。在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他采取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后发制人以少胜多的军事方略,都取得了胜利。孙权不愧是一位务实的目标明确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曹操、刘备、曹丕相继去世后,孙权失去了竞争对手,虚骄之心日益滋长。他称帝后好大喜功,处理家事不当,造成公主干政,二宫构争的局面,成为国家纷乱的先兆。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浅谈孙权选用人才的特点王德福三国时代的东吴政权,崛起于“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的激烈竞争之中[1],并同曹魏、蜀汉成鼎立之势达四十余年之久。究其成功之原因,吴主孙权爱惜人才善于用人是至为重要的一条。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腐朽的中...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提出“外结好孙权”的策略,是刘备集团用以立国并进而打倒“篡汉”的曹魏集团,夺取中原的必要策略。这个策略也是诸葛亮参加刘备集团后所终生努力事业的基石.本文试对这个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刘备(公元一六二——二二三年)、孙权(公元一八二——二五二年)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法家人物;而曹操尤为出类拨萃。他们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革新派,同豪族世家大地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坚持统一、坚持革新,还是分裂割据、复古倒退。这场儒法之争,受着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制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轴画卷。  相似文献   

17.
孙登是孙权之长子,先后被立为王太子和皇太子,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与儒学士大夫人物同声共气, 是一位难得的继嗣人选。但他常想让位于其弟孙和。何以故?究其原因,一是孙登在孙权立皇后问题上,意在养母徐氏,与孙权不合;二是在政治观念上,孙登支持儒学朝臣的改革要求,反对孙权的法术之治,令孙权担忧。幸登早逝,否则难逃被废黜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来探求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籍贯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其对政治产生的影响。孙吴和蜀汉的统治者均依靠旧部打天下,旧部和新部结合治理国家。两国的人才依籍贯地缘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团。执政者对各人才集团的倚重程度并不相同,且随具体情况而有变动。集团与集团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斗争。不同州郡县的人才在两国中所占的比重很不平衡。孙吴政权大量起用宗室人才,让他们担任重要官职;而蜀汉政权的宗室人才则很少,任用也有限。孙吴人才多来自社会上层豪族,包括北方流寓地主与江东世家大族;而蜀汉人才多是随刘备打天下和治江山的各地豪杰,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孙氏父子与江东世家大族大力合作,虽然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但总体而言,东吴较好地完成了人才本土化进程;而蜀汉执政者对益州本地人才以打压为主,拉拢为辅,没有实现人才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美国革命是一场社会参与度极大的运动,参与者不仅包括殖民地社会内部工人、商人、农民、地主等各个阶层,还体现了多种族的特征,黑人、印第安人也都在美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易洛魁联盟是其中最重要的印第安人部落联盟,无论对美国革命的进程,还是美国革命对其后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易洛魁联盟的经历也可以被看做是整个北美印第安人社会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产业系统价值创造过程的再组织 战略联盟和战略网络眼下已成为竞争讨论中的一种新现象。不过,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声调也正在日趋加强,它告诫人们要提防出现合作性竞争措施的危险。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在10月柏林德国企业经济学家大会上指出,整个西门子公司范围内所涉及到的战略联盟中约有一半均发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约有五分之一则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然而尽管如此,横向型的、纵向型的和斜线型的企业网络化的发展势头仍丝毫不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