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人眼里,爸爸是个“狠”角色,甚至有些人用“痞气”来形容,但我始终觉得爸爸的“痞气”是建立在他深厚学问的基础上的。一个人如果只读书不骂人,那么他可能是个历史学家;如果只骂人不读书,那么他可能是个流氓学家;而如果两者兼备,那他就是李敖。  相似文献   

3.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身享用它的‘利息’。”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高尚。捧起书本,博览群书,让读书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情歌     
抛却所谓的诺言,只坚持吟唱那支——他们俩的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 他寡言少语,内向而深沉,神色间流露着一股狷介孤傲的气质,宛若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看人总不太顺眼。他嗜好不多,惟读书和音乐。对于书,他是“吾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这句话的信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产生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读书和打球,你选择哪个?”“当然是打球——打球有钱挣,读  相似文献   

6.
廖建江 《人才开发》2005,(11):53-53
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读了书不是还得找工作吗?”(4月4日《南方体育报》)。面对丁俊晖这句令人无可奈何的“大实话”,有些人诧异了“:读书无用论”是否又抬头了?无可否认,知识是发展的根本。但问题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实际状况下,我们用什么向我们的孩子去证明这一点?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应当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了。然而,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投资教育的成本和风险都太大了。一方面,现行的教育收…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虽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  相似文献   

8.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似乎是个很“低级”的问题:这还用说吗,谁不知道读书重要?我也经常向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获取(增长)知识。”听上去无懈可击.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是这样被教育着的,从来没有怀疑过它的下确性。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为人们所普遍喜爱的一句格言,常见于书斋、居室、座右、案头或藏书扉页之印章。这句格言确实精妙,它是对有志为学者人生道路(或日追求)的一种哲理性概括和诗意的表达。 人生是一个始终不懈的改造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特别是追求上进、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一个体生命成长过程固然千差万别,决不重复,每人都是他自己的“这一个”;但总体生活过程,作为社会的成员,由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文明、传统诸因素所具有的规定性影响,则在观念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对于人生理想过程方式的美好的构想和积极的追求,其境界之一便被概括和表述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是指求知;行路,是指实践。“万卷”、“万里”乃概言其多,谓积极进取,追求不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之义。唯心论如此,方能使有限人生取得最大值的进步和成熟,人类社会也凭赖这自强不息的努力而不断向上、进化,提升到新高度。书本知识是人类历史积累的实践经验的理性概括和总结,读书就是从理性上对知识的学习和继承;但要使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真知,达到学懂弄通,运用于实践并加以验证,则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走出书斋,到广阔的社会中去“行万里路”。“行路”即是实践过程,也是读书求知的继续,所谓“读  相似文献   

10.
查希 《人才瞭望》2017,(5):87-88
2016年的世界,给人的感觉是“变”和“乱”,“黑天鹅”也频频起飞,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年的全球大事和大势? 一、朝鲜两次核试震动世界,韩美趁乱硬推部署“萨德” 2016年1月6日,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这也是它第一次进行氢弹试验.2月7日,朝鲜宣布“光明星4号”卫星发射成功.9月9日进行的第五次核试验是该国迄今规模最大的核试.3月2日和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针对两次核试验通过制裁决议,前者被称为“历史上针对个别国家的最严厉制裁决议案”打着“拦截朝鲜导弹”的旗号,韩美7月8日宣布将在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明星”,便出现了“追星族”,随着“追星族”的日益庞大,明星的身价也骤然陡增。在中国,当今最走红的要算体育明星了。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每一场比赛牵动着万人心弦,尤其与其他“星”不同的是。他们在赛场上的成功与失败,似乎还与国家的荣辱有关,因此他们的亮度更加耀眼,他们的所有活动也就更加引得人们关注。 体育明星上学忙 体育明星忙着读大学,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体育明星读大学之热实际上是来自于他们自身,一种是退役后走进校门;另一种则是边征战边读书;但不管怎么说,读书已成了那些为自己创造了辉煌的健…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 很多人都认为读书是件十分辛苦的事, 都主张勤奋读书而少有人主张轻松读书.其实,轻松读书并没有过错, 有过错的是许多人经历的是知识的灌输, 而不是获得知识时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直倡导要多读书,读好书;却很少提及要读自己,读懂自己。读别人不易,读懂自己也许更难。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是对干百万人通向成功的忠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路子。恐怕是难以计数的。但有一个对手,有一条路子,我们必须要认清。这就是我们应该辩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自己该把脚踏向何方?一旦真正这样,我们就彻底读懂了自己。排除了人生的盲区,就可以立即把双脚踏在成工的跳板上了……  相似文献   

14.
读书人读书成瘾,爱书成癖,日久天长,气场往往与众不同。文雅些说,是书生气;直白点讲,是呆傻气。称泛“书生”,臧否未定:直呼“书呆子”,褒贬自明。好在书呆子不以为忤,反倒乐用张岱语来解嘲:“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话虽这么说,书呆子心里也明白,那些与己有交情者,大多仍属同一类人,毕竟同声方可相应,同气才好相求。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施由贱到贵想到的马德华闲时读书,别有情趣。近日读王维的《西施咏》,颇感一股哲理味,其中“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一句委实叫人玩味,它勾画了西施从贱到贵的两种境况。西施“朝为越溪女”时,与众姐妹相比,并不出色,而“暮作吴宫妃”后人们却另眼相看,不仅...  相似文献   

16.
各有关出版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为向广大读者推荐国内外好书,杂志于2017年开设“读书”栏目以来,刊发了大量的书评、书摘,推介了很多好书,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作家袁野作过一幅对联“作文烟茶酒,读书手眼心”。手,即手法正确,手艺娴熟;心,即用心专一,思想公允;眼,即细心观察,目标高远。为文读书讲究手眼心三者合一,方能作出好文章来。为“官”如为文,亦须手眼心合一,方可做个好“官”。 为“官”须正手。一日“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始终做到“不为外物身所累”,在物质利益上不伸手,在荣誉面前不伸手,在名利上不伸手,在权力面前不伸手。二曰“勤”。为“官”手要勤,甘做老黄华,勤奋为人民,“一生只为百姓累”,造福万民,不辞辛劳。三曰“能”。为“官”要有真本事,硬功夫,想得到,做得到,有能力为百姓做出实  相似文献   

18.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先后获得迄今为止国内唯一颁布的国家特等发明奖,还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8项国际项尖奖励,在国际上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他与妻子邓哲伉丽情深,动人心弦!1999年9月9日,…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各高校中,有3万多名外籍女留学生。其中,既有东南亚政要的“公主”,也有欧美富翁的“千金”。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女孩多数不花父母的钞票,而是自食其力靠打工养活自己读书。据说不少人都谈了对象,计划毕业后在这里成家留在中国发展,这又到底为何?2002年11月,笔者走进清华、北大等几所名校,采访了一些“洋妞”,她们的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虽然仍有人把大学称为象牙塔,似乎那是一个风平浪静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也有不少人向往着塔内的宁静与安逸。然而今日的大学城,已或多或少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塔中人不再仅仅保有这份宁静而已,他们开始试图通过象牙塔的隙缝窥视外面的世界。人在大学,常见有塔中人试身商海一层身手。个中滋味,正是酸甜苦辣兼而有之。撰稿族: 你的笔写下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坛越来越趋向于多元价值,出版物多如牛毛,泥沙俱下,加之文化市场复兴,“读书热”升温,文稿的儒求量因而大增。一些精明的出版商开始将眼光投向大学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