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以及社会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一切积极的、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与消极的、愚昧的、落后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激烈对抗中产生、壮大。在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发挥了巨大的引导作用,其中成就与教训十分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理论战线上出现的新气象,以毛主席著作为中心的理论学习运动的蓬勃开展,正好应了毛主席在九年前所说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这  相似文献   

3.
价值规律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二十多年来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几起几落,1959年上海经济理论讨论会前后是一次高潮,这次讨论会又是一次高潮。在当前,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主动地利用价值规律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一个大学毛主席著作的群众热潮。其中解放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学的最早,学的最好,涌现了许多先进的学习单位和学习模范;地方上也有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认真地进行学习,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先进的学习单位和学习模范。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情。这次的群众性学习运动,是在当前国內外阶级斗爭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是在我们面临着新的革命高潮和建设高潮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所说的这一名言,在改革开放的岁月变成了光辉的现实。这20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凯歌行进的20年,也是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最快、研究氛围最活跃、学术成果最多的20...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活动的高潮,这些高潮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每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的出现,都印证了翻译活动和社会文化的一种互动关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翻译活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当代翻译活动对于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仍然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百”方针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发展。“双百”方针的形成和提出,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党成了执政党。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会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而党中央在文化科学领域里的一贯指导思想,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每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以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 文艺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争取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的比1980年翻两番的要求。现在,举国上下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高潮,各项事业都出现一种大变革大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对文化建设高潮进行理论诠释。文化建设高潮以文化自觉和重视文化创新、文化整合、文化普及推广为表征。以高度重视文化功能和价值、文化大师和文化精品、鲜明的批判性、较强的文化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为标志。文化建设高潮的生成需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需要开放兼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文化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总的发展趋势,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战略主张和科学论断的正确性。我们已经迎来了经济建设的高潮,但文化建设的高潮尚未到来。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一、文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的社会文化生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理性化过程 ,尤其是在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但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社区建设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如何解决 ?我们应该进行一些理论性的分析 ,通过对上海 1 0个区的调查走访 ,我感到对“社区建设”这个课题我们应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人权研究构成了其人权运动和实践的重要内容。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形成了人权研究的第一次高潮;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带来人权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两次人权研究高潮存在诸多差异。在人权研究的背景上,从人权斗争逐步转向人权建设;在研究内容上,从政治性逐步转向学术性;在研究成果的形式上,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在研究方法上,从一元化过渡到了多元化;在研究主体上,从官方化开始转向民间化。当代中国形成了四种人权理论和观念相互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探寻乡村的出路问题理应成为社会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由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当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背景下探寻乡村出路的时候,一种新的乡村发展理念能否在历史上的乡村建设运动给予我们的启示与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这两者的聚合中得以培育,这将成为新形势下乡村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新乡村治理理论视野下的以乡村诸要素“现代性”培育为核心内容的乡村社区建设运动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一个较为合理的社会学解释。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该项事业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了政策保护体系,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始,农村文化遗产保护进入高潮,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出现了文化生态恶化、文化传承断档、文物流失、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消失加快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主要应从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入手,以科学保护为手段,探索建设与保护的良性互动模式,保住中华文明的根,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整风运动,掀起了我们对工作作风上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的“三风五气”的整改高潮,鼓起了广大群众万马奔腾的革命干劲,形成了全面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都在飞跃的前进。作为一个从事轻工业生产计划工作者来说,迫切的感到需要以新的工作方法来适应当前经济和文化建设高潮的要求,来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仅就个人对在计划业务中如何作到政治挂帅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潞安矿务局经济建设高潮兴起,推动了该局文化建设的高潮,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壮美的画卷。马克思告诉我们:“动物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马克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研究与中文信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们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是计算机走进万千家庭、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需品的时代。中国正在出现信息现代化建设和计算机普及高潮,我们要正视当前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距离很大的现实,并努力缩短这个距离。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国语言学界难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党着重从事工人运动,第二年即出现全国工人运动高潮。这个高潮以“二·七”大罢工为顶点,同时受到严重挫折,继而争得新胜利。研究“二·七”的历史经验,运用在今天的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建设事业中,是有益的。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余年后,中国应当适时进入着重于制度建设的年代,就是要将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做法稳定下来,形成定制.并站在战略的高度,广泛吸纳世界先进经验,设计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先进制度.靠这套成熟的、稳定的体制来进行社会建设.当前要特别把握好社会建设范畴内的若干重大、关键性的制度建设,期望通过这些基本制度的运行来管理我们的社会,支撑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张学林 《理论界》2006,(7):38-39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和生命之魂,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思想中,党的先进性理论始终是整个思想立论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苏共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似多米诺骨牌般的丢掉政权并自行瓦解。现在看来,这些政党出现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对党的先进性,特别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由于“是什么”没有弄清楚,“怎么做”就出了大问题。面对新世纪,在我们党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历史条件下,弄清楚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已经成为决定和制约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