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由。其中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在哲学发展史上,最早触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是洛克。后来斯宾诺莎较为深入地论证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自由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阐发的则是黑格尔。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叙地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不仅正确地表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且他还把自由对必然的认识视为一个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被逐出教门是在17世纪中期荷兰黄金时代的犹太社区中发生的一个著名的思想事件,犹太人与加尔文新教徒此后不断控告他是危险的无神论者。但斯宾诺莎本人对这一称谓非常敏感,并专门写作《神学政治论》一书予以了严正的驳斥。但这本书不仅没有达到为神学辩护的理论目的,反而使无神论的名声在知识分子中愈演愈烈。关于斯宾诺莎何以未能成功地反驳“无神论化”涉及复杂的解释学问题,前提是要重构斯宾诺莎是如何捍卫他的神学的。他提出真正的宗教是人神相爱的“普遍宗教”,人爱神就必须相信上帝是必然存在的、唯一的、无所不在的、等级最高的,神爱人就必然会拯救人、赦免悔过人的罪。神学就是以普遍宗教的信条为基础的、爱人如己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真正的哲学”就是对神、人及其幸福的理智论证,因而神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按字意来说,人权是指人作为人所具有的权利。早在17世纪荷兰的自然法学派创始人格劳秀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洛克和斯宾诺莎(荷兰)就在反对“君权神授”,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即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与自然法相联系的自然权利就是人权。它是  相似文献   

4.
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人的主体性和宗教性两种精神,斯宾诺莎在融合这两种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传承了理性主义传统,却又不抛弃虔诚和爱的精神。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的伦理学是其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基础,整个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人类自由的不断追求,最终达到人生圆满境界的实现,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自由向人本性回归的必然历程。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把自然权利视为自然力量,以此作为基本观念,论证了人天生是自由的。在自然权利和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自然权利不一定是理性的,人的自然权利更多地是来自非理性的东西。以这一思想为基础,斯宾诺莎论证了在自然权利的问题上人人平等。他还指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然权利既得到充分实现,又是完全没有保障的;为了保障自己的自然权利,人们订立契约,组成社会。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是一位于后世有巨大而深刻影响的哲学家。他不但以其万有统一的宇宙实体思想形成了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而且通过其理智拯救说表明他是道德领域中的思想巨人。 一 为了理解斯宾诺莎的理智拯救说,首先需要简单地考察一下他的实体观。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即指自然,即指神。他说的神,不是宗教的神,而是逆宗教的自然的神,即自然的  相似文献   

7.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先驱,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罕见的一位思想受到截然相反评价的哲学家。反对者说他的哲学是“最最荒诞不经的假说”;赞同者则称之为“现代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的摩西”。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他以很高的评价,认为斯宾诺莎哲学是他那个时代哲学的最高荣誉,是近代哲学史上“辩证法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相似文献   

8.
必然和自由是一对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其作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并提出过不少精深的见解。特别是斯宾诺莎和黑格尔,前者提出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合理思想,后者则在客观唯心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自古以来哲学不断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理论界通常把自由看作认识论问题的一部分,把恩格斯的名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当作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概括。而没有注意到长期以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带有斯宾诺莎和黑格尔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煜 《学术探索》2012,(1):22-25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从本体论、认识论的研究开始,最后得出《伦理学》的最高概念自由。斯宾诺莎具体回答了什么是自由、怎样才能自由、自由的最高境界等问题,是人类自由思想的宝贵财富,但是斯宾诺莎只是部分地融入了自由主义传统,原因正在于他的自由思想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生存与和谐:对斯宾诺莎哲学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宾诺莎认为 ,自我保存是人的最本质属性 ,只有基于自我保存才能达到人生的日臻圆满。为了保存自我生命 ,成就人生圆满境界 ,斯宾诺莎主张应当在自然与人、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保持普遍的和谐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斯宾诺莎的和谐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蓝江 《兰州学刊》2005,(3):81-83
中国儒家和斯宾诺莎哲学中都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两者将"天"和"神或实体"看成世间万物的有机统一整体,是绝对的、永恒的至高存在.同时两者均指出实现"天人合一"的关键在于人.但是两者的"天人合一"途径出现了差别,儒家重伦理而轻认知,斯宾诺莎则从认知着手,实现认知伦理在人自身完善过程中的统一.两者在实现途径上的区别进一步导致在政治思想上的区别,儒家自宋明理学始,日趋保守,而斯宾诺莎却成为了新兴自由和民主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人的自由的理解上,由于受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人将恩格斯自由和必然思想混同于近代旧哲学观点,并以这种旧哲学观点来思考信息时代人的自由,从而陷入要么肯定自由,要么否定自由的两极化倾向。事实上,恩格斯是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来全面阐述自由和必然辩证关系的,并在哲学理论上真正确立了人的自由。这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具有本质区别。按照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思想可以发现:信息时代对信息科学技术的开掘利用,正将人的实践推进到新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及其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都将被提升到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的复杂层面。人的自由也将在认识和利用更复杂的必然性,特别是在对人自身的全面提升中被赋予自觉、自为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批评斯宾诺莎哲学只有实体没有主体,因而没有个体性自由,而他自己的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由此开出了个体性自由的现代性原则。从论证上看,黑格尔的理论方案无疑更加合理。可是,黑格尔的这套理论落实到实践领域后却大打折扣,表现为在他所构想的理性国家中有资格充当实体兼主体的个人只有君主一人,广大民众只限于充当经济等社会活动的主体,而不能充当政治主体。与之相反,在理论上被他诟病的斯宾诺莎反而竭力主张言论自由,把民主制作为最佳政体,直接诉求公民在国家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任职权。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斯宾诺莎所处的17世纪中期的荷兰已经是一个初步现代化的商业国家,而黑格尔所处的19世纪的德意志邦国才刚刚开始现代化进程。可见,在哲学史上,后人总能在哲学论证的专业技艺上超越前人,但在实践主张上是否也能后来居上,却要看其所处环境在发展程度上是否超越了前人的处境。  相似文献   

15.
用理性克制情感,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家的一个基本观点。斯宾诺莎的有关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被认为是最深刻、最卓越、最敏锐、最富有思想的。他在情感的起源、性质和力量、人有什么力量可以克制情感,以及什么是克制情感后达到的自由和幸福等一系列问题上,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的有关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西方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荷兰的杰出哲学家。在自然观方面,他批判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二元论,创立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在认识论方面,他批判了笛卡尔的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建立了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如何具体地正确评价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是欧洲哲学史上的一个比较困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斯宾诺莎的唯理论的性质,自他去世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苏联和我国哲学史界多数人肯定他的认识论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当然也存有某些唯心主义因素。《文史哲》1984年第三期发表了傅有德同志的《斯宾诺莎的唯理论是唯物主义的吗?》的文章(以下简称傅文),傅文把承认认识是主体能够正确反映客体的反映论,作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标志,认为唯理论既然否认认识来源于经验,就必然违反或否认反映论,所以,斯宾诺莎和一切唯理论都是唯心主义认识论。我  相似文献   

18.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哲学家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范畴,在反复思考、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以前哲学家在这一问题上陷入的唯意志论或宿命论,避免了极端性和片面性的错误,解决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对自由与必然关系讨论的理论价值不仅体现在哲学层面,同样对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自身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学界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伦理学、自由神学三个维度对其自由哲学展开了多重考察。然而,斯宾诺莎的自由哲学在这三个层次上都表现出了一种严重的分裂和不连贯性,无论是政治哲学的、伦理学的还是神学的考察都陷入了"神秘主义"与"激进主义"的二难困境。"摇摆"(vacillate)于这种二难困境中似乎是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一个吊诡,但仍然可以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强烈"二元论"倾向中得到解释。自由哲学的分裂在根本上是一个本体论问题,斯宾诺莎的最终解答是为"理性人的联合体"提供一种超越于分散大众(masses)的本体论地位。"理性人"概念反思的是中世纪拥有灵魂独立性的个体,是对早期现代主体性的一种描述和预示,合理看待这一概念的哲学史意义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对于必然和自由关系问题作过许多言简意赅的论述,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第一、关于自由和必然的科学定义。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53页)。但是,他是在客观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