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民间歌谣往往被认为具有表达民众诉求的社会功能,在复杂的诉求中,用歌谣唱出苦难往往是民众所采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巫溪民间歌谣——五句子歌为例,从苦难角度切入,分析解放前五句子歌中所蕴含的苦难之情,及其苦难背后深层社会原因,探讨民间歌谣在与民众情感互动中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相似文献   

2.
五句子歌是重庆巫溪县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文艺。它包括两个部分,五句子山歌和五句子鸳鸯号子歌,其内容切入当地民众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风俗习性、生活方式,以及民间故事与传说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深厚的民俗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作为满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是满族民众对生活及自身情绪的诗意表达方式之一,朴实、自然、亲切、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当我们透过那些看似浅显易懂的表层文字,向纵深挖掘,不难发现,其文本意象是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并构成了独特的意象群,使得满族歌谣更加独具魅力,那么这些意象由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味呢?由此,我们将打破满族歌谣的字面信息传达,试着从歌谣的文本中找到这些意象的来源,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意象的触发点、生长点,以利于更好地了解、研究、解读满族歌谣,对深入把握满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内在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妇女歌谣自《歌谣周刊》创刊之初便是歌谣搜集与研究的一大重要主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歌谣与妇女所具有的内在天然联系和外部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背景合力作用的结果。《歌谣周刊》作者们对妇女歌谣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研究底层乡村妇女命运的历史和社会材料的不足,有利于引起社会大众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然而需要留意的是,《歌谣周刊》的作者们在分析妇女生活时侧重于揭露乡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凄惨境遇,这种选择性的文本阐释忽略了对妇女能动性的认识。同时,由于《歌谣周刊》本身“学术”“文艺”的办刊目的,其能为妇女解放所起到的实质作用无疑也是十分有限的。更进一步来讲,透过《歌谣周刊》对妇女歌谣研究的逐渐丰富与深入,也可窥见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逐步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歌谣研究异彩纷呈,歌谣研究的重点从历史到文献、从艺术特色到地域文化各有不同。本文从历史的回顾、文本的发掘与研究、艺术特色的剖析、地域特色与文化解读四个方面探讨歌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剖析2005年歌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今后的歌谣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口头程式理论"也叫"帕里—洛德理论",源于美国学者帕里对《荷马史诗》演唱和创作传统的理论总结,它由三个结构性单元组成,该理论的核心是"程式"。对于地方歌谣而言它的文本组织形式包含"程式系统",通过分析歌谣语言结构的平行式、韵律特征和频密度,发现新疆民间汉语歌谣文本也有大量的描写程式、句式程式、衬词程式和套语程式,歌谣"主题"的创作图式呈现出口头诗学创作过程中的快速俭省原则。歌谣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它既有语言现象又有民俗现象,因此,在对歌谣进行语言学实证研究时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能更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其特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政治学角度对潮汕歌谣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文本”、“表演”及“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揭示作为潮汕乡村口述传统的文本之一的潮汕歌谣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力量之间相互对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化政治学角度对潮汕歌谣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文本”、“表演”及“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揭示作为潮汕乡村口述传统的文本之一的潮汕歌谣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力量之间相互对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下面几方面对英语句子重音问题进行研究:一,英语句子重音与句子构成成分的关系,即句子重音究竟落在句子的什么成分上的问题。二,句子重音的规则,如重音的基本规则,句末重音规则等问题。三,某些特殊范畴的句子重音问题,包括描述性句子和谓语关系句子的重音问题。四,对比性重音与非对比性重音,包括对比性重音和限制性重音的关系问题。五,一些词类作句子重音的问题,这里主要讨论代词和介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钟敬文与歌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歌谣与古代文学”、“歌谣与诗的关系到现代的歌谣”、“海丰的歌谣和少数民族歌谣”等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现代著名民间文艺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钟敬文先生在歌谣研究学领域内的独到见解和成就。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刘半农等人提倡收集整理歌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而当新诗被普遍认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质素,写作者们四处寻求解困策略之际,歌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新诗的可能性资源之一。除在理论上把新诗与歌谣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加以探讨外,一些写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借鉴歌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新诗借鉴歌谣的做法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歌谣的历史长河里,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是母河的派衍分支。就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亲缘关系看是源远流长的。台湾歌谣从广义说可以包括高山族歌谣,客家歌谣和汉族歌谣,即闽南歌谣。从狭义说台湾歌谣是闽南歌谣的流变。本文试就台湾歌谣的题材和主题,艺术特点,分类、曲调和源流变异进行探索,以期开拓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陇东红色歌谣之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不仅因为陇东红色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而且因为陇东红色歌谣接通了劳动人民潜藏的集体无意识,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陇东红色歌谣在进行革命主题诉求的同时,也保存了特定的方言土语、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文化学资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价值。正是在文化学的意义上,才能解释陇东红色歌谣的魅力,否则,可能得到一种一般化、简单化、肤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深圳民间歌谣是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本文从“多种方言交汇纷(?)”、“革命歌谣气势豪迈”、“深港歌谣密切相关”、“仪式歌谣丰富多采”、“新编山歌引人注目”等方面,多角度地评介了深圳民间歌谣的丰富内涵与艺术特色,既有理论分析,又为了解深圳传统文化提供了鲜为人知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歌谣观念到歌谣的定义郗慧民事物的定义是对该事物本质特征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关于事物的观念则是指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范围,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定义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任何科学的入门...  相似文献   

17.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少数民族民间歌谣概论何红一,祝注先早在远古时代,歌谣即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产生,是人们统一意志、协调动作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原始歌谣和音乐、舞蹈密不可分,纳西族的《阿仁仁》,男女合围歌舞呼号,忽而分开聚成小圈,忽而连接形成大围,吼着、叫着、吆喝...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体的句子应该比其他语体的句子短,这是由新闻的易读性决定的。但是目前的一些新闻语言研究中,统计出的句子比其他语体的句子还要长几倍。一些新闻语言研究中同时以单句和复句为单位。单句和复句在语法结构上不是同一层级的语言单位,同时作为计算单位,是违反逻辑的。语法系统中,小句是基本的句子,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新闻语言研究中也应以小句为计算单位。  相似文献   

19.
假如我们对色彩缤纷的澳大利亚诗歌稍稍怍一考察,便不难发现,它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力求内容形式完美的所谓“雅诗”,二是流行诗,三为丛林歌谣。三者之中,丛林歌谣明显地占有突出地位。“雅诗”曲高而和寡,流行诗有如昙花一现,且为数有限,而丛林歌谣则不仅数量多,传诵广,而且历久不衰,以其独特的形式扎根于千家万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诚然,从美学角度看,丛林歌谣一般显得简单、粗糙,犹如某评  相似文献   

20.
潮汕方言歌谣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一种口头文学,它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且古语词高频重现,使歌谣形成了古朴典雅的风格;这种平民之歌抒发的是歌谣流行地大众百姓的心声与情感,它的草根性又使各类土语词频频入歌,使歌谣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它还跨越时空,被漂洋过海的潮人带到了海外,外来词入歌使歌谣平添了独特的海洋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